小剂量氯胺酮与咪达唑仑在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4-01-24 21:17朴光熙付冬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1期
关键词:咪达唑仑氯胺酮小剂量

朴光熙付冬梅

(1 吉林省人民医院麻醉科,吉林 长春130021;2 吉林省肿瘤医院麻醉科,吉林 长春130012)

小剂量氯胺酮与咪达唑仑在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朴光熙1付冬梅2

(1 吉林省人民医院麻醉科,吉林 长春130021;2 吉林省肿瘤医院麻醉科,吉林 长春130012)

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中应用小剂量氯胺酮与咪达唑仑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12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行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术前,观察组给予氯胺酮与咪达唑仑,对照组给予同等量的生理盐水。结果 观察组60例,18例出现产妇反应,占30%;对照组60例,33例出现产妇反应,占55%,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中给予产妇小剂量氯胺酮与咪达唑仑,可有效降低孕妇胎儿娩出时产生的牵拉反应,并保证产妇和胎儿安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硬膜外麻醉;小剂量氯胺酮;剖宫产;咪达唑仑

对产妇给予硬膜外麻醉剖宫产,在一定的麻醉效果下,孕妇可能会产生恐惧心理,在娩出时,牵拉反应可能会减弱,加重孕妇疼痛感,不利于孕妇生产。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在剖宫产手术中广泛应用辅助性静脉麻醉剂,具有重要作用[1]。我院对60例孕妇进行剖宫产手术时,应用小剂量氯胺酮和咪达唑仑,取得较好效果,现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20例病例均为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足月待分娩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60例,年龄为21~32岁,平均年龄为26.5岁,孕周为38~40周,平均孕周为39周;对照组60例,年龄为22~34岁,平均年龄为28岁,孕周为39~42周,平均孕周为40.5周。所有患者均无硬膜外麻醉禁忌,且排除高危妊娠者,为单胎头位。对比两组患者年龄和孕周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行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术前禁用任何药物,具体的手术过程如下:术者根据产妇实际情况,选择硬膜外穿刺位置,一般为L1~2或者L2~3间隙,完成穿刺可置管,对药物微量泵进行连接。做好准备工作后,可先注入2%利多卡因5 mL,观察5 min。如5 min内没有不良反应发生,可再追加注射2%利多卡因与0.75%布比卡因的混合液10 mL,至15 min后,应用针刺法实现对平面的麻醉。术前,观察组患者给予0.5 mg/kg氯胺酮和0.03 mg/kg咪达唑仑;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剂量同观察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对孕妇的脉搏氧饱和度(SpO2)进行密切观察,同时监测孕妇的血压和心率,并应对产妇在娩出胎儿时的反应和母婴早期接触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对比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数值,分析氯胺酮和咪达唑仑的应用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前后收缩压、SpO2、心率和舒张压:观察组60例,用药前收缩压、SpO2、心率和舒张压数值为:(136±18)mm Hg、(99.7±0.9)%、(91±9)次/分和(78±8)mm Hg;用药后各项数值为:(131±16)mm Hg、(97.6±0.6)%、(93±9)次/分和(76 ±8)mm Hg。对照组60例,用药前数值为:(137±18)mm Hg、(99.5±0.8)%、(91±8)次/分和(79±8)mm Hg;用药后各项数值为(132±17)mm Hg、(98.3±0.6)%、(94±9)次/分和(77± 9)mm Hg。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压、SpO2和心率等数值,两组患者用药后,均对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等造成影响,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2.2 对比两组患者产妇反应、母婴早期接触:产妇反应主要指产妇呻吟和叫喊。观察组60例,18例出现产妇反应,占30%,母婴早期接触32例,占53.3%;对照组60例,33例出现产妇反应,占55%,母婴早期接触34例,占56.7%。对比两组患者产妇反应,观察组为30%,对照组为55%,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硬膜外麻醉是手术过程中比较常用的一种麻醉方式,全称为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主要是于患者硬膜外腔注入局部麻药,实现对神经根的阻滞,暂时使其支配区域产生麻痹,按照穿刺部位的不同,可分为高位硬膜外麻醉、中位硬膜外麻醉、低位硬膜外麻醉和骶管阻滞。从理论上说,硬膜外阻滞可应用于除头部手术外的任何手术[2]。在硬膜外阻滞中应用的局部麻醉药物,应该具备起效时间短、对患者毒性作用小、较强的弥散性和穿透性,可维持较长时间等特点。临床医学中,常用于硬膜外阻滞的局部麻醉药物主要为布比卡因、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管理中,一些因素会对其阻滞平面造成影响。患者注射的药物容量和注射速度容量越大,阻滞范围就越广泛。相反,硬膜外阻滞范围则比较狭窄。对孕妇实施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患者在妊娠后期,因为下腔静脉受压,相对来说穿刺间隙会变小,药物比较容易扩散,因此需减少用药量[3]。在患者硬膜外间隙注入局部麻药,观察其在5~10 min内,穿刺部位上下2~3节段皮肤支配区的变化情况,可出现感觉迟钝;20 min之内,硬膜外麻阻滞范围可持续扩大,达到预期范围,这种状况下,患者的麻醉基本趋于完全。针刺患者皮肤,对其疼痛感进行测试,可得出硬膜外麻醉阻滞的范围和效果。实施硬膜外麻醉,比较常见的临床症状为恶心呕吐、血压下降和呼吸抑制。因此,在硬膜外麻醉手术过程中,需注意麻醉平面,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及时给予对症处理,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4]。氯胺酮属于盐酸环苯利定衍生物,在临床医学中是唯一一项兼具镇痛效果的静脉麻醉剂,可以有效消除孕妇生产时的疼痛感,可增强产妇子宫肌的收缩力和张力,具有催产作用,并且不会对新生儿产生抑制作用。咪达唑仑属于一种苯二氮 类药物,持续时间较短,发挥作用比较快,而且具有较快的代谢灭活作用,可充分发挥肌肉松弛、抵抗焦虑和惊厥、镇静和安眠的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药物。对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产妇联合应用这两种药物,具有较好效果,极大的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药物的使用量[5]。

综上所述,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中给予产妇小剂量氯胺酮与咪达唑仑,可有效降低孕妇胎儿娩出时产生的牵拉反应,并保证产妇和胎儿安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1] 郑胜兰,管萍萍.小剂量氯胺酮用于剖宫产舒适医疗的临床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3,(27):192-193.

[2] 张海生,张泳.小剂量氯胺酮辅助硬膜外麻醉对内脏牵拉反应的防治[J].中国临床医生,2013,41(6):51-52.

[3] 王哲银,杨亚丽,马立刚.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全身麻醉对术后疼痛的影响[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2,33(1):30-33.

[4] 赵福亮.氯胺酮与咪达唑仑应用与剖宫产术对新生儿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2011,30(33):105-105.

[5] 范琳,苏晖.咪达唑仑复合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小儿硬膜外麻醉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0,31(6):793-794.

R614

:B

:1671-8194(2014)31-0106-02

猜你喜欢
咪达唑仑氯胺酮小剂量
S(+)-氯胺酮用于临床麻醉镇痛的研究进展
小剂量喹硫平对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比较研究
布托啡诺与咪达唑仑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效果比较
水囊联合小剂量催产素应用于足月引产的临床疗效观察
LC-MS/MS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咪达唑仑和1-羟基咪达唑仑的浓度*
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在老年人无痛胃肠镜检中的应用
GDFT联合小剂量甲氧明在胸腹联合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盐酸多奈呱齐联合咪达唑仑治疗老年性痴呆伴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R 氯胺酮国内外药品研究资料文献综述
小剂量 大作用 肥料增效剂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