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患者的心理护理

2014-01-24 10:35:51陈桂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4期
关键词:脑血栓护士心理

陈桂霞

(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人民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脑血栓是脑血管的常见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好发于中老年龄,但是由于现阶段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患者年轻化,脑血栓患者的发病年龄也相对较以前年轻,且本组观察男性患者较多,通过我们观察发现患者存在不同的各种心理不良因素,为了适应现代以人为本的医学发展,使患者身心健康,我们针对不同的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现将心理护理报道方法成功经验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脑血栓患者225例,农合患者105例,在职54例,居民医保62例,4例自费患者。年龄32~89岁,平均54.7岁,其中男146例,女79例,住院时间14~56 d,平均住院日24.5 d。统计既往史、家族史发现患有高血压168例,糖尿病42例,经常是二者同时患病,本组两例40岁以下年轻发病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又同时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首次发病121例,二次或多次发病104例。

1.2 心理特征:脑血栓初期患者担心疾病不能够尽快治愈,产生紧张、恐惧、焦虑不安,焦虑主要以患病性、分离性、适应困难性为主,患病的初期患者对疾病的一种心理应激反应,80%以上患者产生焦虑心理。患病后患者在医院打乱了原来的生活,与同事、同学、亲友暂时性的负性易出现情绪反应,本组年轻的30多岁男性这点表现突出,分离性焦虑明显。一般老年的患者主要不适应新的环境,表现为记忆力差、反应迟钝,生活规律性打乱加上对医院环境陌生易出现适应困难性焦虑。

脑血栓的后遗症中运动性、失语表现较多,瘫痪患者肢体活动不便长期卧床,最多见的就是偏瘫,语言障碍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心境意思因语言障碍不能与他人顺利交流,处理事情有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中期的脑血栓患者易产生急躁、悲观感。

大多数脑血栓患者经一段治疗后便有了安全感和依赖心理,他们对自己的病情有了初步了解,常规护理、用药知识基本掌握,自身心理同时达到新的平衡,但是有少数患者依赖心理极强,心理上持续地依赖于医护及他人照顾,一些小事也要靠别人来做,感情脆弱,甚至伴有幼稚行为[1]。

1.3 护理方法

1.3.1 入院护理:在患者入院时主动迎接患者,热情为患者安排办理入院手续,介绍病床单元、病区环境,建立安静、舒适的修养环境,通知医师尽快为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及处置,通过护士礼貌、热情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告知医院病房的周围环境,患者及家属对我科室有了一个初步了解,病区老年人比较多,我科室针对患者的特点,护士着装整齐、礼貌态度和蔼专门陪护老年人做各种检查,避免因患者对医院环境的不熟悉而带来的不方便,导致患者产生焦虑的心理,在检查过程中根据不同职业、文化、病情状况、心理特点主动热情的进行心理安慰,第一次的接触印象非常重要。

1.3.2 住院过程中的心理护理: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治疗和护理不在是单纯的“一边倒”的模式,护理也不在只是单纯的执行医嘱,特别是心理护理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临床发现大多脑血栓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言语功能障碍,心理和情感更需要抚慰。我们首先组织护士学习心理学知识,提高护士的自身专科素质,如:对于老年人言语要通俗易懂,称谓老年患者一定要有礼貌,注意态度和蔼,放慢说话语速,使老人轻松愉快,老年患者的充足精神食粮无形中拉近了与医务人员间的关系,保持童心童趣,增强老年患者的治疗信心和生活勇气。

护士通过观察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需求和顾虑,针对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的患者,医护人员应积极开导,倾听患者主诉,善于稳定患者的情绪,正确根据病因了解患者用药、饮食、康复训练等治疗护理方法,发现患者产生的焦虑、紧张、低落、失望、悲观等不良情绪应积极给予疏导,进行语言沟通增加治疗和护理信心。医务人员建立温暖服务,鼓励患者自己洗脸、刷牙、穿衣等力所能及的活动,患者的一点儿进步护士都要表扬鼓励,主动和老年患者打招呼,鼓励性语言如:真棒,太好啦,你真厉害。护理人员在看到满头银发的老奶奶自己费力的梳头,鼓励的称呼老年人:“奶奶您今天头发谁给你梳的,真漂亮”,通过以真挚的感情与患者交流,提高老年脑血管患者个性化心理护理开展,能够打消患者因住院较长时间产生的顾虑,低落情绪,能够减轻久卧病床患者的烦恼和沮丧。在日常护理中应耐心听取老人希望和期待通过积极治疗和护理看到自己早日康复的心理宣泄,每天宣教预防保健知识举些成功康复好转患者的实际例子,能够更加使患者参与其中的诊疗护理,拉近医患及家属之间和谐关系。

1.3.3 康复指导:脑血栓患者生活的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护士要加强指导,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护理人员通过自身良好的护理技巧帮助患者训练,护士尽量用清晰语言,给予脑血栓患者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训练指导方法,俗话说老小孩,护士应解释不急躁,帮助老人掌握动作训练要领,通过肢体功能练习,患者的语言、动作会有一定提高,护士尽量采用表扬的方法,鼓励患者自主生活的恢复,训练要协助帮助患者克服不适,增加新鲜感和兴趣练习,周到细致的调动老人积极性,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

不能自理患者定时给翻身按摩,避免褥疮的发生,合理调整患者饮食结构,保证每天饮水量在2500 mL,食物黑木耳、芹菜、洋葱、鱼等对降低血黏度增加营养都有良好的效果,注意生活规律,戒烟酒,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2 结 果

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我科收治的不同程度的脑血栓患者共225例,存在不良心理情绪的占90%左右,主要负性情绪有:焦虑、紧张、急躁、悲观、依赖、孤独等,经过加强基础护理和个性化心理护理后,不良情绪减少,心理压力减低,对医院的满意度提高,积极配合治疗及患肢的功能训练[3-4]。

3 结 论

脑血栓患者的心理问题较普遍存在,特别是首次入院的年轻患者,发病的年轻化趋势,使患者焦虑、恐惧心理更加明显,通过我院贯彻落实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的开展,护理上注重以人为本,护士在加强基础护理的同时开展个性化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紧张、恐惧、不安心理,使患者情绪稳定。优质的护理服务使患者感受到社会的温暖爱心,护士通过提高职业素质修养,采取规范从业行为,让患者真正感受到护士对护理工作的细心、耐心和责任心,使患者调节自我情绪,保持情绪稳定,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和护理康复,医患和谐,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1] 刘小红.护理心理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8:238.

[2] 胡佳炜.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08,5(34):91.

[3] 马丽.人性化护理的实施与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32.

[4] 肖波.老年脑血栓患者心理护理的体会[J].吉林医学,2007,28(14):1617-1618.

猜你喜欢
脑血栓护士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最美护士
安徽医学(2022年10期)2022-11-12 02:41:18
最美护士
安徽医学(2022年9期)2022-09-23 08:02:56
最美护士
安徽医学(2022年8期)2022-08-25 05:51:14
最美护士
安徽医学(2022年7期)2022-07-28 08:21:54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心理感受
娃娃画报(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疏血通联合甘露醉对脑血栓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研究
陕西中医(2018年6期)2018-08-29 00:43:16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