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娟
(河北省广平县综合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057650)
母牛子宫扭转是指整个子宫角或其一部分发生扭转的一种病症,其发病多因母牛剧烈奔跑、突然滑跌,或急速起卧并向一侧倾斜,由于惯性,子宫可能向一侧扭转所致。该病多见于舍饲奶牛的妊娠末期或临产之前。
子宫轻度扭转不影响分娩,如发生180 度以上扭转,则可造成子宫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胎儿死亡,分娩预后可疑或不良。
1.1 生理因素 母牛妊娠后期,由于胎儿迅速增大,子宫角大弯向前延伸扩展,而子宫角小弯则扩张不大,导致子宫向前向腹侧下垂,使子宫角大弯及子宫整个前部可左右大幅度移动,从而易使子宫体、子宫颈发生扭转。另外,牛只躺卧时大都前躯先卧,且卧向一侧,起立时后躯先起,由于子宫在腹腔内呈游离状态,牛只起卧时前后移动摇摆,惯性作用易引起怀孕后期子宫扭转。
1.2 营养因素 妊娠母牛由于营养不良,矿物质、维生素缺乏,运动不足,尤其是年老体弱的经产母牛,骨盆韧带及会阴部结缔组织松弛无力或分娩时怒责过强引起骨盆韧带和会阴结缔组织松弛无力。另外,由于妊娠母牛特别是妊娠后期,营养过好,胎儿过大、胎水过多造成骨盆韧带持续伸张而乏力,导致本病发生。
1.3 外力因素 母牛难产时助产员强力牵拉犊牛,或胎衣不下时人工剥离牵拉,导致本病发生。
1.4 管理因素 妊娠母牛在出入牛舍或采食、饮水时发生挤压碰撞,或剧烈奔跑、跳跃。或因牛舍地面湿滑引起滑跌;急剧起卧等导致本病发生。
子宫扭转发生于妊娠期间,患牛无明显症状,只有轻度腹痛,食欲减退或废绝,易与疝痛、胃肠炎等消化道疾病相混淆。
发生于临产前或分娩时,可见母牛子宫阵缩或怒责,但无胎膜、胎水、胎儿排出。
直肠检查时,患牛直肠深处有转向一侧的感觉;子宫壁起皱,扭转侧的子宫韧带紧张,另一侧松弛;子宫动脉搏动紧张,像敲击鼓面一样;扭转严重时则无搏动。
扭转发生于子宫颈前方时,则阴道变化不明显,须直肠检查方可确诊;扭转发生于子宫颈之后,阴道腔越向前越窄,前端阴道壁呈螺旋状皱褶。
实际生产中,可根据以下方法判断子宫扭转的方向和程度。直肠检查时,如手可通过子宫颈伸入子宫腔,摸到胎膜和胎儿的前置部分,说明扭转不超过90 度;如仅能伸入1~3 个手指,说明扭转约180度;如子宫颈接近封闭或完全封闭,说明扭转程度已超过180 度。
子宫颈口如已开张,且子宫扭转并不严重,阴道基本正常,可用手握胎儿露出部分,如头、前肢或后肢等,向子宫扭转的相反方向转动,矫正子宫,再拉出胎儿;如子宫颈口闭锁或在产道内无法矫正子宫时,则可采用母体翻转法。或中药治疗。
3.1 母体翻转法 翻转母体必须在平整宽阔的地面进行,注意铺垫较厚垫草。
母牛卧地后,用软绳通过母牛背部,将两前肢的系部分别与对侧两后肢的系部斜向抽紧,使其前后肢均曲于腹下固定。如母牛乳房过大而下垂,则须用麻袋保护悬吊于母体背部,以免碰伤乳房。
翻转时,如子宫向右扭转,母牛则取右侧横卧姿势,再急速向左方翻转,使其呈左侧着地横卧姿势;反之,则母牛卧地方向和翻转方向呈相反姿势。子宫即可借胎儿重量的惯性作用而恢复原来位置。
翻转完毕后,通过产道检查 确定子宫是否复位。一般翻转1~2 次,子宫即可复位。若翻转多次无效时,可进行剖宫产术。
子宫复位后,子宫颈口已开张,且胎位正常的即可拉出胎儿;若胎位不正,则应矫正胎位后再拉出胎儿。如子宫颈口开张不大时,应待其完全开张后再行助产。
3.2 中药治疗
3.2.1 八珍汤 如子宫颈已开张,子宫扭转不甚严重,且阴道基本正常者,在用手扭转的同时,可采用八珍汤加减。
党参、白术、茯苓各60g,熟地黄、白芍、当归各45 g,川穹、甘草各30 g,共研为细末,开水冲调灌服,每日1 剂,连用5 d。
如因营养不良、年老体衰、气血亏损者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加熟地黄、阿胶以补气、补血。
3.2.2 生化汤 剖宫产或产后气血虚弱、寒凝血瘀者,治宜温经益气、活血祛瘀。
方用生化汤加减:益母草、黄芪各60 g,当归30 g,川穹、桃仁各25 g,黒姜、炙甘草各21 g,黄酒100 mL。水煎去渣,候温加黄酒灌服,每日1 剂。
另外,也可采用归芪益母汤:炙黄芪90 g,益母草60 g,当归30 g,水煎灌服。
4.1 加强饲养管理,尤其是妊娠后期,减少子宫扭转的诱发因素。母牛妊娠后期除增加营养外,还应适当增加运动。
4.2 母牛临产期要做好检查工作,发现子宫扭转要及时治疗。一旦转化为重度扭转,保守疗法不易恢复,需及时进行剖腹产。
4.3 每次翻转疗法后都要进行阴道检查,从而确定是否继续翻转。如果母牛挣扎不安可做适当麻醉,以便操作。
4.4 对并发子宫颈口开张不全病例,不能粗暴进行人工助产,以防发生子宫颈撕裂或产道出血等严重的助产并发症。进行子宫颈局部麻醉助产时一定要保护好针头,防止划破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