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毛才旦
(青海省藏医院,青海 西宁 810007)
西医认为痛风病是由纳尿酸盐(MSU)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特指急性特征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石疾病。痛风依病因不同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藏医认为,痛风病是由于长期食用高热高脂肪食物及饮用高浓度青稞酒等,行为方面平时活动少而突然急剧活动或精神上受突发性刺激,过度劳累,过度受凉等引起血液受影响,而病原首先沉积在全身血液循环比较迟缓的终端部位如足拇指或肘关节,足背等部位疼痛,其次不能按时治疗者出现全身关节及肾脏等病变。我院近3年来采用藏医坐棱疗法治疗痛风病10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治疗患者100例,100例均为男性患者,其中年龄35~60岁的73例,占73% ,60岁以上的27例,占27%;按病程分1年以内的28例,占28% ,1~2年以内的40例,占40% ,2年以上的32例,占32%。
1.2 诊断标准及临床表现
1.2.1 诊断标准:参照《四部医典》中的有关痛风病的诊断依据及症候分类。
1.2.2 临床表现:常在过食肉类及动物脏器、酗酒、疲劳后受累关节(多见于足拇趾跖趾关节、肘关节、踝关节)突发红、肿、热、痛,并在1天内达到极点,或夜间突发关节红肿热痛,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足拇趾跖趾关节,其次是肘关节、踝关节、膝关节,其他关节也可累及,可一侧发病,也可双侧同时发病。晚期可见关节肿大、畸形、僵硬、导致关节活动受限等出现全身关节及肾脏等病变。
1.3 用药方法:藏医坐棱疗法是藏医《四部医典》中记载的藏医外治特色疗法之一。属藏医药浴法范畴。根据藏医辨证诊断选用主药五味甘露药浴汤散、五根散、三味驱黄水散等及其他相应配药。将以上药物经藏医精密调制后,称量,分4等份,分别用纱布包好,放入足浴桶内(每包用2天,另取麝香1g溶入500ml青稞酒中,每次足浴治疗时适量喷洒于药包上),调好足浴温度,让患者双足浸泡于药水中进行治疗,可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节足浴温度及时间。疗程:一般7~10天为1疗程,每天2次,每次20~30分钟。可根据患者病情、体质状况而进行治疗1~3疗程。
1.4 临床标准及结果
1.4.1 疗效评定标准:痊愈:红、肿、热及疼痛消失,关节功能恢复,1年以上无复发;有效:红、肿、热及疼痛减轻,不再发展,关节功能有点障碍。无效;疼痛未见减轻,照样红、肿、热,关节活动受限。1年以上复发及病情加重。
1.4.2 治疗结果:经过2~5个疗程的治疗,痊愈者43例,占43%;好转者50例,占50%;未愈者7例,占7%;总有效率达占93%。
患者李某,51岁,男,藏族,青海人。双侧足拇指关节红肿、疼痛、发热2月余,双肘关节肿痛1月,活动受限、走路不便10天。于2011年12月就诊。查体,双侧足拇指关节及双肘关节红肿、压痛明显,足背有点红肿,压痛不明显,实验室检查:血尿酸520,血沉36mm/h,X片示软组织肿胀.诊断:痛风病。经过2个疗程后上述症状全部消失,实验室检查血尿酸及血沉均正常,X片示无明显异常,1年后随访无复发。
藏医认为,痛风病是由于长期食用高热高脂肪食物及饮用高浓度青稞酒等,行为方面平时活动少而突然急剧活动或精神上受突发性刺激,过度劳累,过度受凉等引起血液受影响,而病原首先沉积在全身血液循环比较迟缓的终端部位如足拇指或肘关节,足背等部位疼痛,其次不能按时治疗者出现全身关节及肾脏等病变。藏医坐棱疗法具有舒经通络、散瘀消肿、软化角质层、营养神经、强筋健骨、更新修复皮损细胞,加强体内嘌呤代谢,改善体内嘌呤类化合物代谢障碍,降低血尿酸,清除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组织中的尿酸盐结晶,从而消散局部炎症反应等功效,并具有疗效显著、无痛、无创伤、无毒副作用、无疤痕,疗效持久等优点。愈后良好,提高了痛风病的整体治疗效果。通过整体治疗,逐步调整人体“隆、赤巴、培根”功能,使其协调平衡,痛风病趋于康复并调节整体免疫。
[1]宇妥·元丹贡布.四部医典[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7.
[2]云旦加措,曲扎加,等.藏医诊治论文[M].拉萨:西藏民族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