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椿昌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包括自主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能力都是数学探究能力的基础.所以对高中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方法
1.建立猜想,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动机
心理学指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因此,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动机是树立学生主体意识的前提.动机指激励人们活动的内在动因和力量,而需要和内驱力是激发动机的主要因素.教学中可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营造“猜想”的思维氛围,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动机.通过建立猜想,形成悬念,激发学生产生求证“猜想”的迫切需要.
2.动手操作,提供学生主动探索的机会
理学实验证明,思维往往是以动作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依靠心动手操作.通过操作过程,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内化为数学思维方法,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3.鼓励讨论,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名抒已见,展开讨论,有利于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便于形成民主、平等、宽松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并及时调控教学;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判断、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
例如,对数函数是运用所学函数知识去加以研究的一个重要初等函数,而对数的运算法则是学习对数函数、研究对数函数性质的基础和工具,因而是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在实践过程中,笔者有意识地把“对数的运算法则”设计为探究性课题,搞了一次“数学实验”,让学生4人一组,利用计算器,自定M,N的值,自主探究lgM、lgN、lgM+lgN、lgM-lgN、lgMlgN、lgM/lgN、lg(MN)、lg(M/N)、lg(M+N)、NlgM等之间的关系,并要求每一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请他在探究结束后代表小组做汇报发言,向大家介绍小组的探究历程、交流实验心得、证明数学猜想.实践结果表明,在“数学实验”中,学生不仅兴趣高涨,而且通过计算、观察、归纳,发现了对数的运算性质,体验了数学发现、创造的历程,发展了创新意识;不仅认知结构得到发展,而且思维品质也得到培养.正如他们自己所说:要“细心、严谨、耐心求真,勇于猜想,敢于实验”,“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实践所获得的知识更有趣,也更牢固.凡事都应认真对待,不能人云亦云,要自己探究个明白,才能下结论”.
4.提供成功机会,让学生主动归纳总结
实践证明,给学生创造成功机会,体验成功的愉悦,就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在课堂教学的最后阶段,即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概括和提炼时,归纳总结往往是由教师来实施的,但若有意识地把成功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其主动归纳总结,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形成良性循环.
(1)让学生有话会讲.在数学教学中,不少结论的得出,是运用归纳推理的方法,教师应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示范如何正确地进行归纳推理.
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向学生显示“怎样思考”的信息,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接受“怎样正确思维”的训练,这种信息储存到一定程度就会转化为意识,这就为语言提供了内容,学生自然就有话会讲.
(2)让学生有话可讲.在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具体的公式推导或计算法则的得出,而忽略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的点拨.事实上,学生在归纳总结时遇到的困难就是不知从何说起,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①点拨思路.②研究提出这个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否可行.③进一步排除按此思路解决问题时,可能遇到的障碍.结合教学内容不断这样点拨,引导学生重视考虑解决问题的思路,学生渐渐知道应该怎样思考,从而懂得归纳总结,学生必然有话可讲.
(3)让学生把话讲好.训练学生有条理、有根据、较完善地归纳总结的能力,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这种训练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有计划地进行,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启发,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及时处理学生反馈信息,促进探究性学习持续发展
在组织探索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实施有效的科学调控,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亲历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和发现快乐,并在反复的成功创新体验中建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同时,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肯定学生的探究成果,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实施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个体特长的发展,使学习效果呈现多样性.
总之,教无定法.在培养学生的同时,我们要不断探索,以找出更好的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