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
走进位于南京市江宁区诚信大道上的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交科,2012年深交所上市,股票代码:300284),映入眼帘的“专利墙”、国家发改委批准组建的“新型道路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长大桥健康检测与诊断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创新型企业”等一系列平台能力似乎在向我诉说着这个知识密集型企业所取得的成就。作为一个改制而来的现代化企业,如今的苏交科已经完全不见曾经事业单位的烙印,体制、机制、技术的创新,带动了苏交科跨越式地发展,作为知识密集型企业规模化发展的典范,她在现代化管理的方向上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秘诀。
如果说,是改制的契机助推了苏交科整个管理的变革和信息化的变革,从微观来讲,本身的业务模式也决定着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和核心,即流程管理和知识管理。更重要的是,从上而下的战略思维能力,让苏交科的IT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更多的企业战略使命。
这样的使命对苏交科IT负责人高宝云而言,既是挑战也是信任。“在咨询类企业,知识管理是核心的管理问题,而IT是有效帮助知识管理落地的重要工具。”曾任CAD工程设计师,现为女性IT经理人的高宝云认为:“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作用,最重要是看应用效果,即:通过数据和流程的集中管控来展示管理和支撑。再好的IT系统如果不能与组织文化与目标融合,而只是强调一些功能,价值是很难得到组织认可的。”
多年信息化管理工作历练的背后,她已具备成为一名CIO的潜质和特质:她喜欢挑战,喜欢新事物,喜欢技术,更喜欢技术产生价值。在访谈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她是一个遇到问题会主动思考解决的人。在她面前,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问:从做CAD转型到做企业信息化,对您来说应该是您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个转变。很好奇是什么因素促成了这样的转变?
答:源于热爱和机缘巧合。IT管理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工作中能够不断接受新鲜的管理理念,引导自已去学习,且可以跨行业、跨专业交流、应用。而在项目规划和实施过程中要与不同的管理者、员工进行激烈的思维碰撞,从中领悟管理实践的重要性,这种感觉非常好。
我比较喜欢新事物,喜欢技术,更喜欢技术产生价值。IT行业是个高速变化的行业,IT实施路径和应用效果在不同公司完全不同,挑战产生快乐。当然,现在公司的企业文化非常好,我们不必天天变换自已的职业,做专业化人士,在自已喜欢的领域中做到极致应是我的职业理解。
问:IT工作很适合喜欢挑战、喜欢交流的人。那么能否分享您在转变过程中遇到的印象最深的难题?
答:从工作内容本身,几乎没有遇到无法克服的挑战,可能是我总能想到一些办法加以解决。如果说有印象深的职业经历就是:如何说服管理层从无到有地构建一个完整的IT团队和各类IT系统。今天我们看到了结果,IT已经成为企业战略中重要专项战略之一。
问:您有6年的工程设计背景,也熟知产品生命周期,您怎么看待行业背景对CIO职业发展的影响?
答:什么背景不重要,关键在于从业者对组织的理解力和对IT技术了解、应用的能力。苏交科是一个快速成长的企业,特别注重在各领域的对标,在我们不清楚如何达成某个目标时,充分调研、直接去解剖一些标杆并将我们认为的最佳实践加以优化、推广是我们通常的做法。
问:您觉得女性CIO在工作方法、沟通方式等方面有哪些优势?
答:第一点,相比男生,柔性有佳,有利于沟通,达成项目目标。第二点,更细致、亲和,更有利于项目管理和团队管理。
问: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目前的信息化战略部署?
答:苏交科在管理成熟度达到不同阶段时,会实施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以固化管理流程、统一基础信息,向公司管理层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现有IT系统已覆盖了客户管理、经营管理、项目管理、研发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管理等方方面面,目前正在构建知识管理系统和流程管理体系。
问:您如何理解高科技勘察设计类企业集团的信息化工作?
答:这类企业的特点是以人为本和创新驱动。IT从业者要努力思考向各级员工提供有利于员工协同和创新的人性化IT系统,构建良好的知识管理与创新体系。在这里,员工都是企业重要的财富,他们的体验可能直接导致员工离职率上升、员工满意度降低,所以实施信息化项目,既要润物细无声,又要令行禁止。
问:“以人为本的信息化”——那么一定和人才相关,工程科技类企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企业,也是高精专人才汇聚地,会给信息化的推广带来一些影响吗?
答:在这里,信息化面对的是相对更有个性的知识分子群体,每个人都是“大拿”,实施一套PLM或ERP系统其方法绝对不能同于制造业等行业,不能强硬推行。企业信息化实施方法或技巧里一定要关注行业特性和企业文化特性,有时对员工良好的理解比技术本身更重要。所以有很好的IT系统但却失败,这样的惨痛案例也是存在的。
问:您曾经提到,在咨询类企业,知识管理是核心的管理问题,而IT是有效帮助知识管理落地的重要工具。但知识管理本身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需要关注哪些方面?
答:我认为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什么是本企业的重要知识,知识在哪里,如何收集和重用知识并形成知识活水,知识如何支撑不同岗位的工作需要和员工发展,知识如何与技术创新或企业创新相结合,如何营造分享知识的机制或文化等。
知识管理最关键的是用户的体验,作为IT来讲,让用户更快更好地获取知识,更好地支撑员工工作和学习是核心。
问:在您多年的信息化建设、管理经历中,对于信息化内涵您最看重什么?
答:在信息化推进中,我更注重适用性和价值体现。信息化不仅需要有一个全局的、长远的规划,更要清楚地知道当前组织最想要什么以及配套成本。
在我看来,管理变革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对大部分企业而言,直接在IT系统里落实管理创新的做法风险很大,需要你在事先做好评估和组织内的充分动员。很多时候,你会发现,花费了大量的成本完成了某IT系统的部署,但根本无法用起来。
要通过IT落地的,一定是已经运行过半年或更久的、相对比较成熟的一些管理制度或流程,而不是所有。
问:您曾经提到:“IT如果脱离组织和流程,只能是IT服务,而不是IT管理。”那么,您认为 “IT管理”和”IT服务“的区别何在?
答:我进苏交科的时候,IT人员只有3个人,主要工作就是基础的修电脑和运维网络、服务器,即IT服务。
现在IT团队有系统规划、软件开发、基础设施管理、信息安全、知识管理、流程管理等各类人员,各司其职。从人员构成情况就能看出来,组织赋予IT的职责已经不一样了,即IT管理。现在IT已更多参与到组织的变革中。
问:IT随业务而动,服务于管理。在这种情况下,您如何保持IT的自主性?
答:IT战略、业务战略,归根到底都是服务于企业战略的。苏交科在多年前邀请全球最好的战略咨询公司之一——科尔尼编制了企业战略和若干专项战略,包括IT专项。多年来,我们有一支训练有素的管理团队在执行着这个战略。在战略研讨中,IT战略和业务战略会有思维碰撞,这一过程中保证了自主性。
问:您如何看待新技术,比如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会在企业信息化中优先考虑应用吗?
答:一切新的IT概念、技术都是我们要关注的,最近我们提交了一份云应用研究报告,我们在桌面云应用和服务器私有云上已经有了一些交付。何时引入是要论证的,所有的IT投入产出要论证性价比。大数据现在还用不上,但数据挖掘的工作在做。我们有子公司专注于物联网、移动互联,也有一些应用。
问:作为IT经理人,您对一些从事信息技术的新人有怎样的建议?
答:首先,想一下:现在所从事的是否是自已喜欢的,如果是,勇往直前,记得让自已快乐工作、快乐生活。其次,规划一下自已的职业发展方向,纯IT技术还是技术管理兼有,还是管理?慢慢积淀能力,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机会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