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炜 董瑞华 陈伟国
(1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杭州 3 10027;2海宁市蚕桑技术服务站,浙江海宁 3 14400)
海宁市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建议
沈 炜1,2董瑞华2陈伟国2
(1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杭州 3 10027;2海宁市蚕桑技术服务站,浙江海宁 3 14400)
调查总结了海宁市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发展的建议,即挖掘蚕桑综合功能、提升政策扶持力度,重视产业多元化融合、培育蚕桑综合利用的经营主体,引入工业化的蚕业经营理念、加快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步伐,加强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提高资源利用的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
蚕桑;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建议
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少的废物排放,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1]。
蚕桑产业是海宁市重要的传统优势产业,2013年全市桑园面积5 400 hm2,养蚕农户6万户,蚕种饲养量14.1万盒,蚕茧总产量6 265 t,蚕茧总产值2.4亿元。虽然,蚕桑产业不仅对环境无污染,而且产生的蚕沙、蚕蛹、蚕蛾、桑枝、桑果等副产物均有较高的利用价值,但长期以来延续着“栽桑—养蚕—结茧—缫丝—织绸”这样一条单一的生产经营模式,蚕农主要靠出售蚕茧获得收益,随着蚕桑比较效益的下滑,生产规模逐年萎缩[2]。因此,如何全面系统地利用蚕桑副产物资源开发产品,拓展功能用途,延长产业链,达到物尽其用,实现蚕桑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从而增加蚕桑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增强产业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已成为近年来行业相关部门和业内人士共同探讨的问题。为此,我们开展了海宁市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现状的调查,分析总结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发展的建议。
海宁凤鸣叶绿素有限公司是嘉兴市农业龙头企业、浙江省农业科技型企业,主要利用蚕沙生产叶绿素等产品,年产值约4 050万元。其中,年产叶绿素及其衍生物150 t,产值约3 700万元;利用提取叶绿素后的蚕沙废弃物生产有机肥7 000 t,产值350万元左右。企业每年需要干蚕沙原料量约1万t,2013年平均收购价1 500元/t,为蚕农增收1 500万元。公司注册了“海虹”商标,其90%以上的产品销往欧美地区,市场前景看好。
海宁市从2009年开始利用桑枝粉生产食用菌。通过典型示范和宣传引导,至2012年全市扩大到107户,培育各类食用菌220万袋,产值904万元,净效益230.1万元。并且形成了秀珍菇、香菇、姬菇、黑木耳等多品种结构,逐步扩大鲜菇销售产品,更好地迎合了市场需求。2013年海宁市共培育桑枝食用菌301万袋,产值1 100万元,其中秀珍菇263万袋,占全市桑枝粉食用菌生产总量的87.4%;黑木耳35万袋,占11.6%;香菇3万袋,占1.0%。保鲜秀珍菇大量销往杭州、上海等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每公斤价格稳定在10.00元左右,市场供不应求,前景看好。目前,全市有海宁市桑健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和海宁市菌宝康食用菌专业合作社2家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108户,带动农户250户,分别注册了“桑健”和“菌宝康”商标。
海宁市有30多家榨菜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20万t。榨菜种植一般在10月上中旬播种,11月中下旬移栽,翌年4月上旬收获,与桑树生长季节互补;因此,海宁市历来有利用桑园冬季空闲期套种榨菜的习惯,不仅增加了经济收入,而且有利于改善桑园的土壤结构。海宁市桑园套种榨菜,每667 m2桑园平均产量约3 000 kg,近年收购价在0.55元/kg上下波动,每667 m2桑园产值约为1 650元。2013年全市有900 hm2桑园套种榨菜,约占桑园总面积的16.8%,约增加产值2 200万元。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膳食品质要求的提高,放养土鸡在市场上广受欢迎,所以一些农户开始在桑园养鸡。据海宁市蚕桑技术服务站统计,2013年全市桑园养鸡5.9 hm2,出栏4.4万羽,产值231万元。由于目前户均桑园面积小,且零星分散,桑园规模养鸡既受桑园面积制约,又存在桑园与农居距离远、管理不便等问题;因此,全市桑园养鸡面积小、数量少,目前尚无规模大户。
桑蚕资源综合利用受技术、资金、市场和认知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发展不平衡,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低,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海宁市蚕桑产业规模位居浙江省第2位,蚕桑副产物资源十分丰富。但根据海宁市蚕桑技术服务站2013年调查统计,除蚕沙理论上100%利用以外,桑枝条培育食用菌的利用率只有5%左右;桑园套种和养鸡不到桑园总面积的20%;桑果、蚕蛹等利用尚未起步。大量资源浪费,使蚕桑产业的附加值不能得到充分体现。
目前,海宁市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仅局限于蚕沙提取叶绿素、桑枝粉生产食用菌及桑园套种榨菜和养鸡上,不仅开发利用的品种少、缺乏广度,而且除蚕沙提取叶绿素外,其它方面的综合利用都存在生产技术要求低、附加值不高等问题。而桑果生产饮料和酒,蚕蛹生产优质蛋白质、复合氨基酸饲料添加剂和生物制药,缫丝企业下脚料开发丝素、丝肽用于食品、化妆品生产,桑枝条生产复合板材等一些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业尚为空白[3]。
企业是产业发展的发动机和助推器,近年来国内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比较成功的地区无一不是依靠企业的引领和带动。如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下属企业的果桑系列饮品的开发[4];江苏老蚕坊蚕桑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利用蚕蛹提取蚕蛹油、α-亚麻酸、蚕蛹蛋白等产品,利用蚕种场制种后的蚕蛾加工成蚕蛾酒,且蚕蛾酒已进入世纪联华、苏果、时代超市等大型连锁卖场[5]。海宁市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推进缓慢,关键是缺少相关企业的支撑和引领。比如桑果的开发利用,海宁市蚕桑技术服务站2001年就开始引进种植叶果兼用桑品种,并基本掌握了栽培技术和管理要点,但因缺乏收购加工的企业,且鲜果销售在蚕桑密集区无人问津,所以虽然近年来其他地区果桑发展形势良好,但海宁市仍无成片栽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蚕桑资源深度利用上,目前的研究开发还相对滞后,而且许多方面还缺乏成熟的生产加工技术,致使一些有实力的企业不敢轻易涉足,更难以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同时,在近年来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的大环境下,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只有应用现代先进技术,生产出高附加值的产品,才能增强市场竞争力。
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涉及政策导向、资金投入、主体培育等方方面面,所以必须在政府重视下,加强引导,破解难题,制订规划,分步实施。
从海宁市蚕桑产业的实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科技进步为依托,在宣传引导力度、研究开发深度和资源利用广度上做文章。通过政府重视,政策扶持,招商引资,培育主体,加快传统种养模式转变,因地制宜发展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从而实现蚕桑产业附加值和综合经济效益的提高。
3.1.1 发展目标 在稳定蚕沙提取叶绿素生产的同时,逐步深入到生物制药;继续扩大桑枝食用菌生产规模,根据市场需求合理配置食用菌品种;充分利用桑地资源,增加间作面积、间作物种类和桑园养鸡量;引进和培育桑果、蚕蛹、蚕蛾、桑枝条板材等开发利用的深加工企业。使全市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年产值从2013年的0.5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5亿元。
3.1.2 发展策略 制订政策、引进企业、明确重点、稳步推进。
3.1.3 发展重点 桑果利用、蚕蛹和蚕蛾开发、桑枝条板材生产等。
3.2.1 积极争取政府重视和政策扶持 蚕桑丝织文化是农耕社会留存至今非常宝贵的资源,而且大面积的桑园提高了海宁市的森林覆盖率,并对净化空气环境、保护水土流失作用显著;所以,稳定蚕桑产业既有利于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也有利于全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在目前栽桑养蚕比较效益低、生产规模逐年萎缩的情况下,发展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经济效益,不失为稳定蚕桑产业的有效措施之一。因此,要通过对蚕桑产业生态功能[6]、文化功能和资源综合利用意义、作用的广泛宣传,引起政府领导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从而在蚕桑基础设施改善和引进企业用地、税收、融资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政策及资金扶持。
3.2.2 重视产业融合和生产主体培育 要把蚕桑产业与现代种植业、现代养殖业、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生态休闲旅游服务业相结合,使其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同时,通过农业招商引资和蚕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努力培育和扶持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生产经营主体,采取“公司 +合作社 +农户”的模式[7],改善生产基础设施,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形成利益联结机制,从而不断提高广大蚕农的生产积极性和蚕桑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3.2.3 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经营蚕业 做好农副产品市场需求的调研,创新蚕桑资源精深加工利用与开发的合作化生产经营模式,突出专业特色。加强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与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业龙头企业的合作,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和民间资本投入开发[8]。同时搞好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战略,并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加快全市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步伐。
3.2.4 加强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要学习和借鉴外地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成功经验,通过与相关科研院所的合作,着重在桑果、蚕蛹开发利用和桑枝条板材生产等蚕桑资源精深加工方面引进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高的生产技术,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从而生产出符合现代人们消费理念的生态、环保型绿色产品。
[1]苘娜娜,倪春霄,鲁华云,等.杭州蚕桑生态循环经济模式探讨[J].蚕桑通报,2010,41(3):49-51.
[2]顾国达,李建琴.2012年蚕桑产业发展趋势与建议[J].中国蚕业,2012,33(1):1-4.
[3]廖森泰,肖更生,罗国庆,等.我国蚕桑茧丝绸资源综合利用重点领域和发展动态[J].广东蚕业,2012,46(3):1-5.
[4]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经济作物处.全国桑园多种经营及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典型材料选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5]张健,桂仲争,王文义,等.蚕桑资源高效综合利用的模式探讨——以江苏沿海地区为例[J].丝绸,2010,(7):53-55.
[6]江丽军,姚丽娟,张科良,等.浙江蚕区养蚕生态模式及其经济效益调查分析[J].蚕桑通报,2011,42(1):34-36.
[7]冯谦,孙志武.工厂化生产桑枝食用菌培养基——一种蚕桑业与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共同发展模式的探讨[J].林产化工通讯,2005,39(3):37-41.
[8]周卫阳,李怀阳,王佑明,等.江苏省蚕桑综合利用模式分析[J].江苏蚕业,2011,33(2):8-10.
[S88-9]
C
1007-0982(2014)02-0039-03
2013-12-19;
2014-01-20
沈炜(1983—),女,浙江海宁,硕士研究生,助理会计师。
Tel:0573-87238177,E-mail:52063167@qq.com
陈伟国(1963—),男,高级农艺师。
Tel:0573-87238166,E-mail:bscw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