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 燕 潘 智 梁琼平 黄丁英
(1.广西桂林市中医医院,广西 桂林 541002;2.广西金秀县瑶医医院,广西 金秀 545700)
瑶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显著的民族性、地域性和传统性,是民族地区重要的医药卫生资源,瑶医药在防治风湿骨痛病中有着卓越的成效。风湿骨痛病,瑶医又叫“风敌”、“风敌病”、“风敌阎”、“风敌松闷”、“风敌架闷”[1]。是以筋骨肌肉关节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肿大,甚至关节变形,行走困难为主症的一种疾病,相当于中医痹证(风湿病)。
瑶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1]。首先,人体内部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内的脏腑、筋脉、骨肉等组织和器官有各自不同的生理功能,这些生理功能是在人体的统一协调下完成的。不同的组织和器官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其次,人体与外环境之间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人类生活在大自然当中,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变化常常引起人体的生理或者病理变化。人体内环境在外环境的影响下处于不断产生矛盾又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维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从而保持着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处于健康状态。如果动态平衡因为某些因素而遭到破坏,机体不能及时地自行调节恢复平衡,体内就会形成病理改变,产生疾病。
瑶医学的基本理论是盈亏平衡理论[2]。它不但要求机体自身各脏器之间的盈亏平衡,亦要求机体与周围环境相互平衡。任何多与少都可能造成疾病,多为太过,少为不及。当这种动态盈亏平衡因人体内部或外界的某些原因遭到破坏,不能完全自行调节得以恢复时,人体就会发生疾病[3]。
刘燕平等人从病因上说明瑶医“百病因风起”,“十病九因风”,从病症上说明病有七十二风、瑶药有七十二风药,瑶医药对风证有独特的认识[4]。
风湿骨痛的病因病机是因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外感风、寒、湿邪,致使肌肉、筋骨、关节、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瑶族生活在五岭以南,深山密林之中,地处亚热带,雨量充沛,由于居处潮湿、经常需要涉水冒雨,若又恰逢人体正气虚弱,风以其善行数变之性,夹当令之气,自外伤人,打破人体盈亏平衡,使外邪流注经络,留滞关节,气血痹阻而造成风湿骨痛病。风湿骨痛病在瑶族居住地区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瑶医治则是以瑶医理论为指导,对预防、养生、治疗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防病治病规律,是预防、养生和治疗都必须遵循的准则[5]。以瑶医思维中最具特色的三元和谐、盈亏平衡、气一万化等观点为指导,是瑶医临床治疗立法、处方、用药的指导原则。瑶医审证治病的方法是根据机体不平衡的所在,采用药物或非药物的方法,调整或促使机体与周围环境或机体各脏腑之间达到平衡,从而使机体恢复正常。具体到风湿骨痛,瑶医治疗原则是风亏打盈。瑶族生活在大山中,冬春天气久雨不晴,气候潮湿,常有“湿气重”的表现,即是湿盈,湿盈就会引起寒湿凝滞,引起风湿病。瑶医常用祛风除湿,活血散寒的方法治疗风湿病,以消除体内多余的寒湿之气,预防和治疗风湿病。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瑶医们创造总结了形式多样的治疗风湿病的方法,取得了神奇的疗效。例如竹筒梅花针疗法:用竹筒梅花针蘸上药酒叩打病处,由于竹筒梅花针叩打刺激皮肤神经,加上药酒舒筋活血的功效,可促进中枢神经调节身体机能达到治病之目的。民间常用此法治疗中风瘫痪、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等。火针疗法:将用火烧红的针刺入人体一定穴位或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火针疗法包括火针和烧针,火针有不同的火源基质,而烧针没有不同的火源基础,均治疗各种风寒湿痹症、关节痛等。滚蛋疗法:用鸡蛋加热或用药水煮熟,在体表来回滚动以治疗关节疼痛、感冒等。药推疗法:是药物加推拿的一种疗法。药物因病而异,推刮在不同部位进行。庞桶药浴法:用不同药物煮水放入大桶,掺入冷水,保持在38℃左右进行洗浴治病,可以治疗风湿性疾病,类风湿性疼痛,急慢性腰腿痛等。熏蒸疗法:是用药烧烟、蒸汽、药液淋洗的治病方法。熨法:是用加热药物贴于体表的治病方法,有药物熨、热水熨、沙熨等。
闫国跃等人[6]用瑶族地区传统灸法童尿炮制断肠草烧灸治疗风湿病,断肠草烧灸可温阳通脉,经童尿炮制后增强其温阳的作用,治疗时直接用暗火烧灸,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刺激,达到疏通筋脉、活血化瘀、调和盈亏、扶正祛邪的功效。
王政等人[7]运用瑶族“枫荷沐浴液”药浴治疗风湿痹病21例,经系统观察治愈5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2%。观察中发现,患者接受治疗后病变关节功能恢复显著,所以枫荷沐浴液可用于治疗痹症之身痛、肿胀、关节屈伸不利、半身不遂等。
刘江等人[8]用瑶药结合药灸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结果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滕红丽等人[9]运用瑶医特色庞桶药浴疗法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取得显著效果,规范了庞桶药浴的技术操作,瑶医药浴疗法入选2008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中医药类项目。滕红丽等人[10]还对庞桶药浴散剂进行了安全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庞桶药浴散剂安全无毒,对皮肤无过敏反应,无急性毒性反应,从毒理学方面证明了庞桶药浴散剂治疗的安全性。
刘育衡等人[11]对庞桶药浴及浴波植物进行了研究。许诺碧[12]用瑶药驱风壮骨止痛汤治疗风湿骨痛取得一定的疗效。
药物是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瑶医药学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内容是以风打论药性、概括药物性能特点,其对临床选药组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风打”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概念。风,即柔弱、柔软;打,即坚硬、坚强。风打反映了药物的功效特点。瑶医认为,药物气味有风打之分,“风者钝而缓,打者燥而急”。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共104 味经典老班药[13]。
4.1 风类药:风药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散瘀、补气补血、健脾胃、益肝肾的作用,具有和缓、调和脏腑机能的特点,如“牛”类、“风”类和部分“钻”类药物,例如白九牛、紫九牛、大钻、小钻等。临床上用风类药较安全,毒副作用少,一般不会因过量而伤身体,即使老人、儿童或孕产妇一般都可以放心使用。
4.2 打类药:打药有散瘀消肿止痛的作用,一般作用峻猛,取效迅捷,有峻逐邪气之效,如“虎类”及部分“钻”类药物,如入山虎、上山虎、下山虎等。这类药物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毒蛇咬伤、风湿骨痛,过量使用易伤身体,孕产妇及妇女经期禁用,妇女、儿童及老人慎用。
4.3 风打相兼药:瑶药中还有一类药既具风类药的功能,又具打类药的特性,即风打相兼药。如部分“钻”类药,包括大红钻、小红钻、双钩钻、槟榔钻等,此类药气味多辛、苦、性温,能行气止痛、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又能散瘀消肿,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筋骨痛,腰腿痛等。应用此类药进行治疗,在剂量上不应偏执,应根据不同的疾病、病人不同的体质,严格把握用量,风打有所侧重,既要避免病轻药重,达到去病而不伤人,又要避免药轻病重,难以发挥作用。
临床用药,贵在精专,掌握药物的风打特性,首先可为医者选药提供依据。瑶医早有名训,“非风不足以调滋,非打不足以去暴”[1],提示人们打药可以快速祛邪逐瘀,但有耗伤正气之弊。风药和缓调养,但却须防其滋腻碍胃。其次,药物风打为临床“制偏补偿”治疗法则提供了用药依据,通过药物功用的风打对立特点,纠正病势之偏颇,恢复机体刚柔相济的动态平衡。第三,风打相伍,是和合趋利的组方原则的具体体现[14]。既可使药物速达病所,又可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其效用互补,扬长避短,提高疗效。
黄东挺等通过实地走访和考察[15],发现瑶族地区应用藤本植物多:有五味子科(2属10种)、防己科(8属11种)、萝藦科(14属21科)、葡萄科(5属15种)、茜草科(20属45种)、蝶形花科(25属55种),约有24科200余种,藤本植物似人经络,以通经活络为用,多用于治疗风湿病。
黄瑞松等人采用实地考察[16],标本采集鉴定和文献资料查阅相结合的方法,发现在广西壮、瑶民间使用的钩藤品种除了药典规定的5个品种外,还使用同属其他种类的钩藤入药,药用部位除了带钩茎枝,还扩大到根、主杆等,常用于治疗风湿痛、坐骨神经痛等。
处方举例:九节风、半枫荷、枫荷桂、黄骨风、九层风、五加皮、细辛、大钻、小钻、九龙钻、千斤拔、麻骨风、小散骨风各30g,入山虎、川芎、四方风、八角散各15g,八百力3g,浸酒,内服并外擦,治疗风湿骨痛。
瑶医药从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和方法,药物方剂方面对风湿骨痛病的治疗都有很独到的见解和很确切的疗效,但是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瑶医药缺乏典籍记载和系统整理,单凭口传心记,在传授过程中常有失传、误传或讹传等现象,很多奇方妙药因此而渐渐流失。挖掘这些瑶医药,不仅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而且有利于丰富我国传统医药内涵,为人们的健康服务,这是每一个瑶医药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1]覃迅云,李彤.中国瑶医学[M].民族出版社,2001:32,192.
[2]覃迅云,李玉兰,常存库.瑶医药基础理论与经验整理的意义[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4,19(21):142 ~145.
[3]李彤.瑶医核心病机“盈亏平衡理论”初探[J].广西中医药,2011,34(3):43 ~44.
[4]刘燕平,董明姣,黄岑汉.瑶医论“风”[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9,15(2):4.
[5]董明姣.论瑶医药的特色[J].广西中医药,2007,30(6):33~34.
[6]闫国跃,李彤,符标芳.瑶医特色灸法治疗风症的应用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2,(3):2.
[7]王政,龙运光,袁涛忠等.瑶族药浴治疗风湿痹病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0,6(2):13 ~14.
[8]刘江,莫绍强.瑶药结合药灸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2,(11):13 ~14.
[9]滕红丽,梅之南,郭力城.瑶医特色庞桶药浴疗法在风湿免疫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3):704~705.
[10]滕红丽,余胜民,王元华等.瑶医特色庞桶药浴散剂安全性实验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0,16(11):43~45.
[11]刘育衡,丁锋,朱如彩.瑶族“庞桶药浴”及浴波植物[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1,7(3):19 ~20.
[12]许诺碧.瑶药驱风壮骨止痛汤临床应用体会[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1,17(10):10 ~11.
[13]李彤,陈浪,闫国跃等.瑶医“老班药”的历史沿革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1,17(4):38 ~39.
[14]李彤,陈浪,闫国跃等.瑶医风打理论与组方用药浅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4):3+112 ~ 3,112.
[15]黄东挺,庞声航,梁琼评.广西瑶药资源的现状调查[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2,18(3):68 ~69.
[16]黄瑞松,朱意麟,严克俭.广西钩藤属植物资源及壮、瑶民间应用的调查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29(2):306~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