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晓荣
(蒲县种子管理站,山西 临汾 041200)
玉米高产的品种选择及其关键配套技术
曹晓荣
(蒲县种子管理站,山西 临汾 041200)
农民朋友存在盲目选购种子、肥料,采用粗放落后的耕作方式,对科学使用种子、肥料及相应的栽培技术一知半解等问题,为此特向广大生产者简单介绍玉米高产丰产的关键要素及配方施肥技术。
种子;肥料;配方施肥技术;地面覆盖
玉米是全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现就如何提高玉米产量的几个关键技术要素提供给广大生产者参考。
种子是最基本农业的生产资料,是科技含量较高的特殊商品。据专家估算,在玉米增产诸因素中,品种起40%~50%的作用。选择优良品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般耐密品种具有增产潜力,留苗3 800株/667 m2以上,土地肥力好的留苗4 000株/667 m2以上。而稀植大穗型品种生育期长、晚熟,留苗都在3 000株/667 m2以下,不易密植,过密会出现空秆、秃尖甚至倒伏现象。
容量高的品种一般产量也高。
出籽率高的品种产量高。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品种出籽率在90%以下,出籽率在90%以上的品种为好品种,例如,先玉335出籽率为91%。
首先看品种抗什么病、易感什么病。抗病性差的品种易感病,感病后大面积死亡造成玉米减产。例如,郑单958易感穗腐病、先玉335易感大小斑病、先玉696抗大小斑病。
脱水快的品种灌浆速度快,结实不易霉烂,好贮藏;脱水慢的品种因灌浆速度慢,结实易霉烂,不好贮藏。稀植大穗型品种大部分脱水慢,这是由品种自身特性所决定的。
色泽好、商品性好,市场价格高,反之则价格低。例如登海1号 、登海3号,虽然产量高,却因颜色浅黄、售粮价格低不被看好。
土地肥力决定品种产值,即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力条件下产值不同。土地肥沃需买高水肥的品种,土地瘠薄应买抗旱耐瘠薄的品种。
种植玉米不仅要产量高更要考虑市场需求,以达到增值效果。不同的玉米品种有其自身的商品特性,可参考市场需求信息,选择种植鲜玉米、饲料玉米、食品玉米或者一般商品粮玉米,如甜玉米、糯玉米、高淀粉玉米、优质蛋白玉米等。
肥料是粮食的“粮食”,必须根据土地肥力进行测土配方。测土配方就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用时间和施用方法。据测算,通过测土配方技术的综合应用,每年可使我国玉米节约氮肥施用量120万kg,玉米增产390亿kg,为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包括单元素肥、二元素肥、复合肥、生物有机复混肥料、生物有机肥料、生物有机复混肥控释肥料。
2.1.1 单元素肥
指化学肥料一般只含一种营养元素。例如,碳铵、磷肥等单元素肥料的利用率是15%~20%,尿素的利用率为35%。
2.1.2 二元肥
指一般只含两种营养元素的化学肥料。例如硝酸磷、硫酸钾、硫酸锌等属二元素肥料,利用率是20%~25%。
2.1.3 复合肥
指化学肥料同时含有氮、磷、钾3种元素,至少有两种养分由化学方法和(或)掺混方法制成的肥料,并用N-P2O5-K2O的配合式表示相应氮、磷、钾的百分含量。氮、磷、钾三元素利用率分别为15%、20%、35%,氮利用率最低,磷第二,钾相对利用率高。
2.1.4 生物有机复混肥料
指在成分中除含有氮、磷、钾三要素外,同时含有生物益菌、有机质、微量元素等两种以上元素的化学肥料。生物有机复混肥氮、磷、钾利用率分别是40%、45%、50%。复混肥料可作基肥和追肥,不同作物和不同土壤应选择不同类型的复混肥料。
一是低浓度复混肥一般用于生育期短、经济价值低的作物,中高浓度复混肥适宜于生育期长、多年生、需肥量大、经济价值高的作物。
二是硫基型复混肥一般适宜于旱土、对氯敏感的经济作物,含氯复混肥一般适宜于稻田、多雨地区及对氯不敏感的作物。
三是含硝酸磷的复混肥不宜在水稻田和多雨地区的坡地施用,含钙镁磷肥的复混肥料适宜在酸性土壤上施用。
2.1.5 生物有机肥料
目前国内外对生物有机肥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许多专家认同的概念是:生物有机肥料是以畜禽粪便、城市生活垃圾、农作物秸秆、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产生的有机废弃物为原料,配以多功能发酵菌种剂,使之快速除臭、腐熟、脱水,再添加功能性微生物菌剂加工而成的含有一定量功能性微生物的有机肥料。
其特点包括:①营养元素齐全;②能够改良土壤;③能提高产品品质;④能改善作物根系微生物群,提高植物的抗病虫能力;⑤能促进化学肥料的利用。需要注意的是,生物有机肥营养元素齐全,不能单独使用,因肥效不能满足作物整个生育期对氮、磷、钾的需求,必须配合化学肥料使用。
2.1.6 生物有机复混控释肥料
与生物有机复混肥含量相同,指通过各种调控机制使其养分最初缓慢释放,延长作物对其有效养分吸收利用的有效期,使其养分按照设定的释放率和释放期缓慢或控制释放的肥料。
特点为:肥料养分释放速率缓慢,释放期较长,在作物的整个生长期都可以满足作物生长需要。它具有养分含量高,副成分少,养分释放均匀,肥效稳而长,便于贮存和施用,可改良土壤,固氮、解磷、解钾、抗盐碱,改善作物品质等优点。与同浓度肥料相比,肥效利用率可提高30%以上,氮、磷、钾利用率分别提高52%、58.5%、65%。
指玉米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从外部土壤中吸收的各种营养物质的相对数量及动态变化趋势。对氮、磷、钾三要素来说,以氮最多,钾次之,磷最少。
由于玉米生长季节对其发育极为有利,前期生长快,出苗后很快进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因此,对氮、磷的吸收更集中,吸收峰值来得也早。苗期吸收氮占9.7%,中期占78.4%,后期仅占11.9%。苗期吸收磷占10.5%,中期占80%,后期占9.5%。玉米对钾的吸收,在拔节后迅速增加,且在开花期达到峰值,吸收钾占97%。
根据蒲县测土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每生产100 kg的籽粒,玉米需要吸收纯氮2.57 kg、五氧化二磷1.34 kg、氧化钾 2.14 kg,吸收氮、磷、钾的比例大体为 1.92∶1∶1.6。以下结合玉米整个生长期吸收养分状况提供玉米施肥配方。
2.2.1 基肥追肥结合施肥方案
(1)推荐配方 N24∶P14∶K12,养分含量 50%或相近配方。籽粒产量 450~550kg/667m2,用量不低于 35kg/667m2,大喇叭口期每667 m2追施尿素10 kg左右,或者复合肥10 kg左右;籽粒产量 600~700 kg/667 m2,用量不低于40 kg/667 m2,大喇叭口期每 667 m2追施尿素 13 kg左右,或者复合肥13 kg左右;籽粒产量750~850 kg/667 m2,用量不低于50 kg/667 m2,大喇叭口期每667 m2追施尿素15 kg左右,或者复合肥15 kg左右;籽粒产量850~1 000 kg/667 m2,用量不低于 60 kg/667 m2,大喇叭口期每667 m2追施尿素20 kg左右,或者复合肥20 kg左右;
(2)推荐配方 N25∶P12∶K9,养分含量 46%或相近配方。籽粒产量 450~550kg/667m2, 用量不低于 45kg/667m2,大喇叭口期每667 m2追施尿素10 kg左右,或者复合肥10 kg左右;籽粒产量 600~700 kg/667 m2,用量不低于50 kg/667 m2,大喇叭口期每 667 m2追施尿素 15 kg左右,或者复合肥15 kg左右;籽粒产量750~850 kg/667 m2,用量不低于60 kg/667 m2,大喇叭口期每667 m2追施尿素20 kg左右,或者复合肥20 kg左右;籽粒产量850~1 000 kg/667 m2,用量不低于 65 kg/667 m2,大喇叭口期每667 m2追施尿素20 kg左右,或者复合肥20 kg左右。
2.2.2 一次性施肥方案
(1)推荐配方 N24∶P14∶K12,养分含量 50%或相近配方。籽粒产量 450~550kg/667m2, 用量不低于 45kg/667m2;籽粒产量600~700 kg/667 m2,用量不低于50 kg/667 m2;籽粒产量 750~850 kg/667 m2,用量不低于 60 kg/667 m2;籽粒产量 850~1000 kg/667 m2,用量不低于 70 kg/667m2。
(2)推荐配方 N25∶P12∶K9,养分含量 46%或相近配方。籽粒产量 450~550kg/667m2, 用量不低于 55kg/667m2;籽粒产量 600~700 kg/667 m2, 用量不低于 60 kg/667 m2;籽粒产量 750~850 kg/667 m2,用量不低于 70 kg/667 m2;籽粒产量 850~1 000 kg/667 m2,用量不低于 75 kg/667 m2。
通过对玉米地膜覆盖栽培试验,冷凉地区采用玉米地膜覆盖栽培一般比露地栽培玉米增产30%~50%,部分地域产量成倍增加。蒲县刁口、黑龙关、乔家湾、克诚及后山冷凉区海拔1 550 m以上地区,在玉米生长中后期气温下降快,直接影响玉米成熟。
为了使玉米提早成熟,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可改善玉米所需水分和温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从而确保玉米高产稳产。地膜覆盖玉米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玉米田地要求上虚下实,保持毛细管上下畅通,土壤深层水可以源源上升到地表。盖膜后土壤与大气隔开,土壤水分不能蒸发散失到空气中去,而是在膜内以液—气—液的方式循环往复,使土壤表层保持湿润。土壤含水量增加,表层0~5 cm内一般比露地多3%~5%。自然降水可少量从苗孔渗入土壤,大量流向垄沟,以横向形式渗入覆膜区,由地膜保护起来。
土壤耕作层的热量来源,主要是吸收太阳辐射能。地膜阻隔土壤热能与大气交换。晴天阳光中的辐射波透过地膜地温升高,通过土壤自身的传导作用,使深层的温度逐渐升高并保存在土壤中。地温增高的原因是由于地膜阻隔作用,使膜内的二氧化碳增多和水蒸气不易散失(每蒸发1 mm水分,温度下降1℃),气化热损失极少,温度下降缓慢,可使全生育期提高积温250~350 ℃。
衡量土壤耕性和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土壤容重、孔隙度和土壤固、液、气三相比。地膜覆盖后,地表不会受到降雨或灌水的冲刷和渗水的压力,保持土壤疏松状态,透气性良好,孔隙度增加,容重降低,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
覆盖地膜后增温保墒,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可加快有机质和速效养分的分解,增加土壤养分的含量。盖膜以后,阻止雨水和灌水对土壤的冲刷和淋溶,保护养分不受损失。但是由于植株生长旺盛,根系发达,吸收量加强,消耗养分量增大,土壤有效养分减少,容易形成早衰或倒伏,影响产量,故一定要施足基肥,并分次追肥,满足后期玉米生长养分的需要。
通常由于植株叶片互相遮荫,下部叶片比上部叶片光照条件差。覆膜以后,由于地膜和膜下的水珠反射作用,使照射到地面上的阳光反射到近地的空间,增加基部叶片的光合作用,提高光合强度和光能利用率。
覆膜后各种生育条件优越,促进早出苗、早吐丝、早成熟,根系亦发达。试验表明,根条数增加26.4%,根长度增加8.3%,叶面积增加73.3%,叶面积系数增加61%,有效穗数增加16%,穗粒数增加110粒,百粒重增加41 g,穗长增加2.3 cm,增产效果显著,每667 m2增产160 kg左右。
1005-2690(2014)03-0051-03
S513
B
2014-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