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庆友
摘要:本文通过一例特殊社交恐怖症个案的咨询过程实录,介绍了完形疗法中的空椅子技术在个案咨询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完形疗法;空椅子技术;社交恐怖症
一、空椅子技术简介
(一)什么是空椅子技术
空椅子技术是完形心理治疗常用的一种技术。其本质是一种角色扮演,是使来访者的内射外显的一种方式。此技术运用两张或多张椅子,要求来访者坐在其中一张椅子上,扮演内心冲突情境的一方,再换坐到另一张或几张椅子上,扮演内心冲突情境的另一方,让来访者所扮演的双方持续进行对话,以逐步达到自我的整合或者自我与环境的整合。空椅子技术在帮助来访者宣泄、整理内心积压的情绪、想法、压力,以及了解来访者未谈及的一些信息方面非常有用。当我们的治疗陷入困境,无法取得进展时,运用空椅子技术,往往能带来峰回路转、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空椅子技术的形式
1.倾诉宣泄式
来访者可以把内心的未完成事件,例如想对某人说,却没机会、没来得及说,或不便直接倾诉的话,表达出来,从而使内心趋于平和。对曾经伤害、误解或者责怪过来访者的人,也可以通过对空椅子的宣泄、指责,甚至谩骂,来发泄郁积在内心的负面情绪。
2.自我对话式
当内心有两个势均力敌的矛盾成分时,可以让来访者自我冲突的两个部分展开对话,从而达到内心的整合。如来访者认为自己本应该做的事情,却没有做,引起了不好或者严重的后果,产生了强烈的内疚感和自责心理,此时可让来访者与自己展开对话,从而降低内疚感。在来访者面对各种选择难以下定决心,或处于人生十字路口不知将何去何从时,也可以通过与自己对话,澄清自己的价值观,分析各种选择的利弊,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3.“他人”对话式
来访者可以通过空椅子技术进行自己和“他人”的对话,从而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对以自我为中心,不能体谅、理解或宽容别人的来访者,通过与“他人”展开对话,可以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另外,对于存在社交恐惧,不敢或者害怕和他人交往的来访者,通过模拟人际交往的场景,可以让来访者在类似真实的情境中减轻恐惧和焦虑,学会与人交往的技巧。
(三)空椅子技术的操作步骤
1.向来访者简要说明空椅子技术。
2.制作标签。用尽可能简洁的词或字,代表冲突的自我的两个部分或自我与他人,分别写在两张纸上。
3.摆放椅子。选择两把相同的椅子,面对面摆放(它们之间的距离由来访者自己决定),咨询师坐在两把椅子的正中间。
4.选择开始(由来访者自己做主)。让来访者把写好的两个标签分别放在两把椅子上,并选择其中一把椅子坐上去,把标签拿在手里。此时咨询师也坐在自己的椅子上,手里拿着纸和笔。
5.放松、想象。请来访者闭上眼睛,保持舒服的坐姿,注意自己的呼吸,慢慢地深深吸气,缓缓地呼气,全身放松,让来访者完全沉浸在标签所写的理由或角色里。
6.开始对话。此时咨询师需要记录来访者所说的话,用余光看来访者,不要与来访者有任何交流,以免影响他。
7.换身份。让来访者坐到另一把椅子上,拿起那张椅子上的标签,做深呼吸,放松下来,整个身心沉浸在这把椅子所代表的全部理由或角色里,即重复第5、6步。当来访者说完,咨询师要问:“还有吗?还想坐到那把椅子上去吗?”如果来访者还需要表达,可以是一个来回反复的过程。咨询师对来访者坐在同一把椅子上说的话,要记录在同一栏里。
8.结束后的交流讨论。不需要与来访者谈及记录的每一句对话,可以这样说:“刚刚经过这样一个过程,你有什么想法吗?(有什么感受吗?有什么想说的吗?)”要相信来访者有充分的内加工能力。
(四)空椅子技术的注意事项
1.有的来访者很激动,坐到椅子上放松不下来,情绪难以平静。要等来访者平静下来,可以理性思考的时候再开始。
2.咨询师不参与对话,并让来访者只代表这把椅子说话,确保陈述不混乱。
3.当让来访者坐到对面代表另一方的椅子上去的时候,有些来访者不愿意坐过去,这时,可以对他说:“并不是要你成为他,而只是要用这种方式,去体会一下心灵和心灵之间的对话。”
4.在与他人对话时,需要营造好氛围,让来访者充分想象对方就坐在眼前,引导来访者作细致的想象,包括对方的五官、声音、发型、衣着、身体姿势等,就像真的看到了对方就在眼前。
5.在反复更换身份的过程中,常会遇到来访者有很多情绪反应,如哭泣、将陈年旧事翻出来、难以控制等。咨询师要保持平静和坚定,因为此时来访者需要的是力量,而不是被安抚。一个有力量、坚定的咨询师更有价值。
6.不关注来访者选择的结果。
7.记录的内容,如果来访者需要,可以让他自己抄一份拿走,把原件留在咨询室备案。
8.空椅子技术大约40分钟结束,如果来访者还有很多话没说完,要择机叫停。可以说:“好,今天先到这里,我们谈论了一些内容,虽然没有谈完,但我想你有了一些思考。还有很多话没有说完,下周我们继续,好吗?”
9.有的来访者在最后会说自己知道怎么选择了,咨询师一般不鼓励来访者仓促地选择,可以先作一个描述性表扬:“在刚刚的过程中看到你这么认真努力地从各个方面来思考问题,看来你已经理清了思路。如果你愿意试一试让这样一个选择再保留几天的思考,那么对这个问题可能就更慎重了。”
二、个案简介
(一)一般资料
林某,女,24岁,未婚,某国营企业财务人员,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未发现器质性病变,生理功能完好。父母均为国企高管,家庭经济优越。自幼学习成绩良好,大学毕业后由父母安排进入国企。从小胆小、羞怯、敏感,性格内向。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在聚餐的场合感到焦虑,一说话就紧张、脸红、冒汗、呼吸急促。
个人陈述:两年前进入现在这个单位,平时在工作中较少与同事交谈,经常是在工作中有必须沟通和交待的事情时,才不得不与同事交流。每当遇到与同事聚餐的场合,就感到特别紧张、焦虑。尤其是在大家围坐在宴席前时,其他同事都欢畅地交谈,而自己却总是沉默寡言,显得格格不入。也想参与谈话,但一开口就觉得紧张、脸红、冒汗、呼吸急促、轻微颤抖。为此常常在会餐场合缄默不语,事后又感到懊恼、沮丧、抑郁、焦虑。
(三)诊断
本案例中的来访者对多人共餐桌吃饭、聊天的社交场合感到紧张、恐惧,不敢开口说话,怕成为他人关注的焦点,一开口则会脸红、心跳、呼吸急促、轻微颤抖。在其他社交场合,没有明显恐惧的感觉和异常。症状持续近两年。诊断为对特殊场合恐惧的社交恐怖症。
三、咨询过程
(一)了解来访者的问题根源
针对来访者与同事聚餐时的紧张和焦虑,寻找其在成长过程中这种在特殊情境下产生紧张感的诱发事件。来访者记起7岁一次与父母同桌吃饭时的感觉。当时父母刚大吵了一架,脸色都很难看,互不理睬对方,一声不响地埋头吃饭。他们也没有理会当时年幼的来访者,一句话也没跟她说。一家三口在充满沉闷和怨气的氛围中吃饭。当时来访者心里忐忑不安,很想说一些话来安慰父母,让他们不要生气,但又不敢说,每次想开口却都把话吞了下去,怕被他们责骂。年幼的来访者当时感到自己很没用,口才不好,不会说话,无法给家里制造快乐的气氛。一顿饭下来,她一直处在焦虑、紧张、不安和自卑当中。自从那次以后,来访者变得不爱说话,特别是在与人聚餐时,很少说话,总担心自己说不好,让人生厌。两年前大学毕业,进入现在这家单位,在与同事会餐时,一说话就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冒汗、脸红,症状越发严重。
(二)采用空椅子技术进行干预
经过前期的咨询,了解到来访者的症状与童年时一次与父母同桌吃饭时的负性情绪体验有关。针对来访者的情况和症状特点,适合采用倾诉宣泄式的空椅子技术进行干预。让来访者对曾经在不自觉中伤害过她的父母,通过对空椅子的倾诉、宣泄,发散郁积在内心的负性情绪。
先让来访者摆好三张椅子,把写上自己的名字、“父亲”“母亲”的标签放在三张椅子上。让来访者坐在写有自己名字的一张椅子上,另外两张椅子当作来访者童年时的父母,引导其进入当时的事件状态,并与父母对话。为了营造真实的气氛,诱导来访者投入其中,咨询师告诉来访者,她的父母就坐在这张椅子上,详细描述父母的表情、动作、声音等。要让来访者感到父母是真实地坐在她面前,使来访者有话可说。咨询师还要提醒来访者要设身处地地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让来访者在扮演角色时,不要用第三人称的口吻讲话,而要用第一人称说话,并且要尽量去模仿父母的声音和动作。只有这样,来访者的体验才能够深入,获得的领悟也就比较深刻。
咨询师:现在请你轻轻地闭上眼睛,做深呼吸,让自己的呼吸越来越慢。你感到非常舒服。现在,去想象你的父亲和母亲就坐在你对面的椅子上,看清楚他们的样子,看清楚他们的发型、他们的穿着、他们的身体姿势,看清楚之后就示意我。现在,把你的全部感觉都沉浸在自己的内心。在心里,你有很多很多话想对他们说。等你想好后,就用“我”和“你”来对话。你可以把你心里想说的话,全部对他们说出来。
来访者:看到你们那么生气,我好想说些话来逗你们开心,但是我很笨,不会说话,我怕自己说多错多,怕你们听了我的话反而更生气。我真的不想看到你们这样,你们都不说话,气氛好沉重,我好害怕。我真的很没用,不会制造气氛,让这种情景一直持续下去。这顿饭吃得好辛苦,我感到都要呕吐了。
咨询师:还有吗?没有了。你做得很好,现在,你可以坐到对面的其中一把椅子上去。请你闭上眼睛,深呼吸,充分放松,每次呼吸都可以感到身体更加松弛。好极了。现在想象这一刻你就是父亲,用心去体会他的内心,当你感觉清楚了,示意我。现在,把注意力放到对面那把椅子上,看清楚坐在对面椅子上的××(父母对来访者的称呼),看清楚她的五官、发型、衣服,看清楚了示意我。好,现在你的内心充分感受到了父亲的内心,父亲有很多话想对××说。在你感觉很清楚了,就可以开始说你想说的话了。你可以看着她。刚才听了××对你说了那么多的话,你现在想对她说点什么?
来访者(扮演父亲):孩子,我不知道你当时是这种感受,没想到你会那么敏感,心思那么细腻。我和你妈妈当时吵了一架,我们都在生对方的气,所以不想说话,希望通过沉默来使彼此的心情平静下来。是我们忽略了你的感受,当时你还那么小,我们没想到会因为我们的言行吓着你。其实你一直都是个乖巧聪明的女孩。当时的情况不是你的错,你不需要承担缓和父母争吵的责任,你不需要自责。
咨询师:好,你做得很好。现在,闭上眼睛,想象这一刻你就是你的母亲(重复放松和想象的过程)。好,你可以看着她。刚才听了××对你说的话,你现在想对她说些什么?
来访者(扮演母亲):宝贝,是我和你爸爸不好,只顾发脾气、吵架,然后又很长时间沉默。当时肯定把你吓坏了。我们不是故意的,不知道这样做会伤害了你。对不起。在我和你爸爸心目中,你是最伶俐的女孩儿,很小的时候,你就很爱说话,口齿比很多同龄的小朋友好,说话又甜,很会哄大家开心,我们都以你为荣。你当时不敢说话劝爸爸妈妈,是因为你担心会遭到我们的责骂,担心你的话起不到效果。你不知不觉中把爸妈吵架与和解的责任都往自己身上揽了,所以很紧张,因为太紧张而影响到表现。宝贝,妈妈再跟你说,那不是你的错,不是你的责任,你其实口才很好,很棒的,不要为了那次的事件而掩盖了你的真实水平,把优点发挥出来,大胆地说,大胆地与他人沟通,知道吗?
咨询师:好。现在回到你自己的位置,你还是现在的你。在你听完刚才父母对你说的话后,现在的你想同他们说些什么?你可以面对着他们说给他们听。
来访者:爸爸、妈妈,我一直想着是我没用,当时没有胆量说些安慰你们或者哄你们开心的话,才使你们这样生气。同时我也感到你们不跟我说话,是因为我口才不好,不喜欢我。因此我一直都很自卑,对自己当众说话很没信心,特别是在与大家一起吃饭的场合,一句话也不敢说,怕没说好被别人耻笑,被别人看不起。现在我知道了,其实你们当时是因为心情不好才这样,并不是因为我的表现不好。我当时还小,就算没有发挥口才成功地开导你们,也不是因为自己不擅言辞,而是因为当时你们的心情确实很差,就算是其他人,也很难做好这件事。而且对于一个小孩来说,也不应该承担开导父母的责任。其实我小时候,口才还是不错的,长大之后要发扬优点,而不要把它掩盖起来。我会不断尝试,在与他人相处时,大胆开口,多说话。
咨询师:好,你做得很好。现在你可以静静地让自己思考一下刚才的对话,想好了,清晰了,你就可以睁开眼睛。我会在你的旁边陪伴你,支持你。
来访者:我觉得有时自己想得太多、太敏感了,其实别人不会很在意我说了些什么内容,说得好不好。最主要是能融入大家,大胆开口说话,多与别人沟通。现在想明白了,觉得轻松了很多。
(三)咨询师后续建议
来访者回家后可以将今天的对话在头脑中慢慢地回想。同时在这一周的工作中,多创造机会与别人谈话,至少主动与同事谈三件工作以外的事,可以是生活方面的,娱乐或资讯方面的。在与同事聚餐的场合,每次至少开口讲三句话,并观察同事的态度和反应,然后记录下来,下次再与咨询师进行详谈。(下一次也可采用与“他人”对话式的空椅子技术。通过模拟人际交往的场景,让来访者在类似真实的情境中减轻恐惧和焦虑,学会与人交往的技巧。)
栏目编辑 / 丁 尧.终校 / 黄才玲
主诉:在聚餐的场合感到焦虑,一说话就紧张、脸红、冒汗、呼吸急促。
个人陈述:两年前进入现在这个单位,平时在工作中较少与同事交谈,经常是在工作中有必须沟通和交待的事情时,才不得不与同事交流。每当遇到与同事聚餐的场合,就感到特别紧张、焦虑。尤其是在大家围坐在宴席前时,其他同事都欢畅地交谈,而自己却总是沉默寡言,显得格格不入。也想参与谈话,但一开口就觉得紧张、脸红、冒汗、呼吸急促、轻微颤抖。为此常常在会餐场合缄默不语,事后又感到懊恼、沮丧、抑郁、焦虑。
(三)诊断
本案例中的来访者对多人共餐桌吃饭、聊天的社交场合感到紧张、恐惧,不敢开口说话,怕成为他人关注的焦点,一开口则会脸红、心跳、呼吸急促、轻微颤抖。在其他社交场合,没有明显恐惧的感觉和异常。症状持续近两年。诊断为对特殊场合恐惧的社交恐怖症。
三、咨询过程
(一)了解来访者的问题根源
针对来访者与同事聚餐时的紧张和焦虑,寻找其在成长过程中这种在特殊情境下产生紧张感的诱发事件。来访者记起7岁一次与父母同桌吃饭时的感觉。当时父母刚大吵了一架,脸色都很难看,互不理睬对方,一声不响地埋头吃饭。他们也没有理会当时年幼的来访者,一句话也没跟她说。一家三口在充满沉闷和怨气的氛围中吃饭。当时来访者心里忐忑不安,很想说一些话来安慰父母,让他们不要生气,但又不敢说,每次想开口却都把话吞了下去,怕被他们责骂。年幼的来访者当时感到自己很没用,口才不好,不会说话,无法给家里制造快乐的气氛。一顿饭下来,她一直处在焦虑、紧张、不安和自卑当中。自从那次以后,来访者变得不爱说话,特别是在与人聚餐时,很少说话,总担心自己说不好,让人生厌。两年前大学毕业,进入现在这家单位,在与同事会餐时,一说话就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冒汗、脸红,症状越发严重。
(二)采用空椅子技术进行干预
经过前期的咨询,了解到来访者的症状与童年时一次与父母同桌吃饭时的负性情绪体验有关。针对来访者的情况和症状特点,适合采用倾诉宣泄式的空椅子技术进行干预。让来访者对曾经在不自觉中伤害过她的父母,通过对空椅子的倾诉、宣泄,发散郁积在内心的负性情绪。
先让来访者摆好三张椅子,把写上自己的名字、“父亲”“母亲”的标签放在三张椅子上。让来访者坐在写有自己名字的一张椅子上,另外两张椅子当作来访者童年时的父母,引导其进入当时的事件状态,并与父母对话。为了营造真实的气氛,诱导来访者投入其中,咨询师告诉来访者,她的父母就坐在这张椅子上,详细描述父母的表情、动作、声音等。要让来访者感到父母是真实地坐在她面前,使来访者有话可说。咨询师还要提醒来访者要设身处地地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让来访者在扮演角色时,不要用第三人称的口吻讲话,而要用第一人称说话,并且要尽量去模仿父母的声音和动作。只有这样,来访者的体验才能够深入,获得的领悟也就比较深刻。
咨询师:现在请你轻轻地闭上眼睛,做深呼吸,让自己的呼吸越来越慢。你感到非常舒服。现在,去想象你的父亲和母亲就坐在你对面的椅子上,看清楚他们的样子,看清楚他们的发型、他们的穿着、他们的身体姿势,看清楚之后就示意我。现在,把你的全部感觉都沉浸在自己的内心。在心里,你有很多很多话想对他们说。等你想好后,就用“我”和“你”来对话。你可以把你心里想说的话,全部对他们说出来。
来访者:看到你们那么生气,我好想说些话来逗你们开心,但是我很笨,不会说话,我怕自己说多错多,怕你们听了我的话反而更生气。我真的不想看到你们这样,你们都不说话,气氛好沉重,我好害怕。我真的很没用,不会制造气氛,让这种情景一直持续下去。这顿饭吃得好辛苦,我感到都要呕吐了。
咨询师:还有吗?没有了。你做得很好,现在,你可以坐到对面的其中一把椅子上去。请你闭上眼睛,深呼吸,充分放松,每次呼吸都可以感到身体更加松弛。好极了。现在想象这一刻你就是父亲,用心去体会他的内心,当你感觉清楚了,示意我。现在,把注意力放到对面那把椅子上,看清楚坐在对面椅子上的××(父母对来访者的称呼),看清楚她的五官、发型、衣服,看清楚了示意我。好,现在你的内心充分感受到了父亲的内心,父亲有很多话想对××说。在你感觉很清楚了,就可以开始说你想说的话了。你可以看着她。刚才听了××对你说了那么多的话,你现在想对她说点什么?
来访者(扮演父亲):孩子,我不知道你当时是这种感受,没想到你会那么敏感,心思那么细腻。我和你妈妈当时吵了一架,我们都在生对方的气,所以不想说话,希望通过沉默来使彼此的心情平静下来。是我们忽略了你的感受,当时你还那么小,我们没想到会因为我们的言行吓着你。其实你一直都是个乖巧聪明的女孩。当时的情况不是你的错,你不需要承担缓和父母争吵的责任,你不需要自责。
咨询师:好,你做得很好。现在,闭上眼睛,想象这一刻你就是你的母亲(重复放松和想象的过程)。好,你可以看着她。刚才听了××对你说的话,你现在想对她说些什么?
来访者(扮演母亲):宝贝,是我和你爸爸不好,只顾发脾气、吵架,然后又很长时间沉默。当时肯定把你吓坏了。我们不是故意的,不知道这样做会伤害了你。对不起。在我和你爸爸心目中,你是最伶俐的女孩儿,很小的时候,你就很爱说话,口齿比很多同龄的小朋友好,说话又甜,很会哄大家开心,我们都以你为荣。你当时不敢说话劝爸爸妈妈,是因为你担心会遭到我们的责骂,担心你的话起不到效果。你不知不觉中把爸妈吵架与和解的责任都往自己身上揽了,所以很紧张,因为太紧张而影响到表现。宝贝,妈妈再跟你说,那不是你的错,不是你的责任,你其实口才很好,很棒的,不要为了那次的事件而掩盖了你的真实水平,把优点发挥出来,大胆地说,大胆地与他人沟通,知道吗?
咨询师:好。现在回到你自己的位置,你还是现在的你。在你听完刚才父母对你说的话后,现在的你想同他们说些什么?你可以面对着他们说给他们听。
来访者:爸爸、妈妈,我一直想着是我没用,当时没有胆量说些安慰你们或者哄你们开心的话,才使你们这样生气。同时我也感到你们不跟我说话,是因为我口才不好,不喜欢我。因此我一直都很自卑,对自己当众说话很没信心,特别是在与大家一起吃饭的场合,一句话也不敢说,怕没说好被别人耻笑,被别人看不起。现在我知道了,其实你们当时是因为心情不好才这样,并不是因为我的表现不好。我当时还小,就算没有发挥口才成功地开导你们,也不是因为自己不擅言辞,而是因为当时你们的心情确实很差,就算是其他人,也很难做好这件事。而且对于一个小孩来说,也不应该承担开导父母的责任。其实我小时候,口才还是不错的,长大之后要发扬优点,而不要把它掩盖起来。我会不断尝试,在与他人相处时,大胆开口,多说话。
咨询师:好,你做得很好。现在你可以静静地让自己思考一下刚才的对话,想好了,清晰了,你就可以睁开眼睛。我会在你的旁边陪伴你,支持你。
来访者:我觉得有时自己想得太多、太敏感了,其实别人不会很在意我说了些什么内容,说得好不好。最主要是能融入大家,大胆开口说话,多与别人沟通。现在想明白了,觉得轻松了很多。
(三)咨询师后续建议
来访者回家后可以将今天的对话在头脑中慢慢地回想。同时在这一周的工作中,多创造机会与别人谈话,至少主动与同事谈三件工作以外的事,可以是生活方面的,娱乐或资讯方面的。在与同事聚餐的场合,每次至少开口讲三句话,并观察同事的态度和反应,然后记录下来,下次再与咨询师进行详谈。(下一次也可采用与“他人”对话式的空椅子技术。通过模拟人际交往的场景,让来访者在类似真实的情境中减轻恐惧和焦虑,学会与人交往的技巧。)
栏目编辑 / 丁 尧.终校 / 黄才玲
主诉:在聚餐的场合感到焦虑,一说话就紧张、脸红、冒汗、呼吸急促。
个人陈述:两年前进入现在这个单位,平时在工作中较少与同事交谈,经常是在工作中有必须沟通和交待的事情时,才不得不与同事交流。每当遇到与同事聚餐的场合,就感到特别紧张、焦虑。尤其是在大家围坐在宴席前时,其他同事都欢畅地交谈,而自己却总是沉默寡言,显得格格不入。也想参与谈话,但一开口就觉得紧张、脸红、冒汗、呼吸急促、轻微颤抖。为此常常在会餐场合缄默不语,事后又感到懊恼、沮丧、抑郁、焦虑。
(三)诊断
本案例中的来访者对多人共餐桌吃饭、聊天的社交场合感到紧张、恐惧,不敢开口说话,怕成为他人关注的焦点,一开口则会脸红、心跳、呼吸急促、轻微颤抖。在其他社交场合,没有明显恐惧的感觉和异常。症状持续近两年。诊断为对特殊场合恐惧的社交恐怖症。
三、咨询过程
(一)了解来访者的问题根源
针对来访者与同事聚餐时的紧张和焦虑,寻找其在成长过程中这种在特殊情境下产生紧张感的诱发事件。来访者记起7岁一次与父母同桌吃饭时的感觉。当时父母刚大吵了一架,脸色都很难看,互不理睬对方,一声不响地埋头吃饭。他们也没有理会当时年幼的来访者,一句话也没跟她说。一家三口在充满沉闷和怨气的氛围中吃饭。当时来访者心里忐忑不安,很想说一些话来安慰父母,让他们不要生气,但又不敢说,每次想开口却都把话吞了下去,怕被他们责骂。年幼的来访者当时感到自己很没用,口才不好,不会说话,无法给家里制造快乐的气氛。一顿饭下来,她一直处在焦虑、紧张、不安和自卑当中。自从那次以后,来访者变得不爱说话,特别是在与人聚餐时,很少说话,总担心自己说不好,让人生厌。两年前大学毕业,进入现在这家单位,在与同事会餐时,一说话就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冒汗、脸红,症状越发严重。
(二)采用空椅子技术进行干预
经过前期的咨询,了解到来访者的症状与童年时一次与父母同桌吃饭时的负性情绪体验有关。针对来访者的情况和症状特点,适合采用倾诉宣泄式的空椅子技术进行干预。让来访者对曾经在不自觉中伤害过她的父母,通过对空椅子的倾诉、宣泄,发散郁积在内心的负性情绪。
先让来访者摆好三张椅子,把写上自己的名字、“父亲”“母亲”的标签放在三张椅子上。让来访者坐在写有自己名字的一张椅子上,另外两张椅子当作来访者童年时的父母,引导其进入当时的事件状态,并与父母对话。为了营造真实的气氛,诱导来访者投入其中,咨询师告诉来访者,她的父母就坐在这张椅子上,详细描述父母的表情、动作、声音等。要让来访者感到父母是真实地坐在她面前,使来访者有话可说。咨询师还要提醒来访者要设身处地地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让来访者在扮演角色时,不要用第三人称的口吻讲话,而要用第一人称说话,并且要尽量去模仿父母的声音和动作。只有这样,来访者的体验才能够深入,获得的领悟也就比较深刻。
咨询师:现在请你轻轻地闭上眼睛,做深呼吸,让自己的呼吸越来越慢。你感到非常舒服。现在,去想象你的父亲和母亲就坐在你对面的椅子上,看清楚他们的样子,看清楚他们的发型、他们的穿着、他们的身体姿势,看清楚之后就示意我。现在,把你的全部感觉都沉浸在自己的内心。在心里,你有很多很多话想对他们说。等你想好后,就用“我”和“你”来对话。你可以把你心里想说的话,全部对他们说出来。
来访者:看到你们那么生气,我好想说些话来逗你们开心,但是我很笨,不会说话,我怕自己说多错多,怕你们听了我的话反而更生气。我真的不想看到你们这样,你们都不说话,气氛好沉重,我好害怕。我真的很没用,不会制造气氛,让这种情景一直持续下去。这顿饭吃得好辛苦,我感到都要呕吐了。
咨询师:还有吗?没有了。你做得很好,现在,你可以坐到对面的其中一把椅子上去。请你闭上眼睛,深呼吸,充分放松,每次呼吸都可以感到身体更加松弛。好极了。现在想象这一刻你就是父亲,用心去体会他的内心,当你感觉清楚了,示意我。现在,把注意力放到对面那把椅子上,看清楚坐在对面椅子上的××(父母对来访者的称呼),看清楚她的五官、发型、衣服,看清楚了示意我。好,现在你的内心充分感受到了父亲的内心,父亲有很多话想对××说。在你感觉很清楚了,就可以开始说你想说的话了。你可以看着她。刚才听了××对你说了那么多的话,你现在想对她说点什么?
来访者(扮演父亲):孩子,我不知道你当时是这种感受,没想到你会那么敏感,心思那么细腻。我和你妈妈当时吵了一架,我们都在生对方的气,所以不想说话,希望通过沉默来使彼此的心情平静下来。是我们忽略了你的感受,当时你还那么小,我们没想到会因为我们的言行吓着你。其实你一直都是个乖巧聪明的女孩。当时的情况不是你的错,你不需要承担缓和父母争吵的责任,你不需要自责。
咨询师:好,你做得很好。现在,闭上眼睛,想象这一刻你就是你的母亲(重复放松和想象的过程)。好,你可以看着她。刚才听了××对你说的话,你现在想对她说些什么?
来访者(扮演母亲):宝贝,是我和你爸爸不好,只顾发脾气、吵架,然后又很长时间沉默。当时肯定把你吓坏了。我们不是故意的,不知道这样做会伤害了你。对不起。在我和你爸爸心目中,你是最伶俐的女孩儿,很小的时候,你就很爱说话,口齿比很多同龄的小朋友好,说话又甜,很会哄大家开心,我们都以你为荣。你当时不敢说话劝爸爸妈妈,是因为你担心会遭到我们的责骂,担心你的话起不到效果。你不知不觉中把爸妈吵架与和解的责任都往自己身上揽了,所以很紧张,因为太紧张而影响到表现。宝贝,妈妈再跟你说,那不是你的错,不是你的责任,你其实口才很好,很棒的,不要为了那次的事件而掩盖了你的真实水平,把优点发挥出来,大胆地说,大胆地与他人沟通,知道吗?
咨询师:好。现在回到你自己的位置,你还是现在的你。在你听完刚才父母对你说的话后,现在的你想同他们说些什么?你可以面对着他们说给他们听。
来访者:爸爸、妈妈,我一直想着是我没用,当时没有胆量说些安慰你们或者哄你们开心的话,才使你们这样生气。同时我也感到你们不跟我说话,是因为我口才不好,不喜欢我。因此我一直都很自卑,对自己当众说话很没信心,特别是在与大家一起吃饭的场合,一句话也不敢说,怕没说好被别人耻笑,被别人看不起。现在我知道了,其实你们当时是因为心情不好才这样,并不是因为我的表现不好。我当时还小,就算没有发挥口才成功地开导你们,也不是因为自己不擅言辞,而是因为当时你们的心情确实很差,就算是其他人,也很难做好这件事。而且对于一个小孩来说,也不应该承担开导父母的责任。其实我小时候,口才还是不错的,长大之后要发扬优点,而不要把它掩盖起来。我会不断尝试,在与他人相处时,大胆开口,多说话。
咨询师:好,你做得很好。现在你可以静静地让自己思考一下刚才的对话,想好了,清晰了,你就可以睁开眼睛。我会在你的旁边陪伴你,支持你。
来访者:我觉得有时自己想得太多、太敏感了,其实别人不会很在意我说了些什么内容,说得好不好。最主要是能融入大家,大胆开口说话,多与别人沟通。现在想明白了,觉得轻松了很多。
(三)咨询师后续建议
来访者回家后可以将今天的对话在头脑中慢慢地回想。同时在这一周的工作中,多创造机会与别人谈话,至少主动与同事谈三件工作以外的事,可以是生活方面的,娱乐或资讯方面的。在与同事聚餐的场合,每次至少开口讲三句话,并观察同事的态度和反应,然后记录下来,下次再与咨询师进行详谈。(下一次也可采用与“他人”对话式的空椅子技术。通过模拟人际交往的场景,让来访者在类似真实的情境中减轻恐惧和焦虑,学会与人交往的技巧。)
栏目编辑 / 丁 尧.终校 / 黄才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