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小乱
《艺术》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3个男性之间的故事。愤世嫉俗的航空工程师马克、追求时尚的皮肤科大夫塞尔吉和干了大半辈子纺织业、失业后开始凑合着学做文具生意的伊万,这3个在职业、年龄、性格和兴趣爱好上迥然不同却又情同手足的好朋友,因为一幅纯白色的现代派油画险些失掉了多年的友谊。塞尔吉花20万法郎买了一幅差不多是空白的白色油画,这在马克看来是不可饶恕的愚蠢行为,在3人之间显然引发了一场撕心裂肺的感情风暴。这场风暴给观众带来了笑声,带来了感动,也带来了某种生活哲理。
法国剧作家雅丝米娜·雷札(Yasmina Reza)的剧作《艺术》(Art)是我特别喜爱的一部作品,剧本读过七八遍,每一次读都获益良多。
故事讲述了皮肤科大夫塞尔吉花20万法郎买了一幅白色的画—由著名现代派画家绘制的全部为白色的油画。面对这幅画,他的朋友马克和伊万却持不同的看法,于是3个男人围绕着这幅作品开始了争论,从艺术的高下争执到个人的情感,3人之间的友情也岌岌可危。
这次看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新版的《艺术》,两个小时下来,第一感觉是还能看得下来。但是对于一个在我看来如此出色的剧本来说,仅仅是能看得下来是不够的,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脑海里梳理看完这部戏的感受。评价这部戏,我觉得得分3个角度,分别是对原剧本的看法、对演出的看法以及从这部戏的演出来谈对翻译作品的看法。
先说原作,我很喜欢这部作品,主要在于这部作品对于艺术审美的看法以及争论确实让我感触很深。接触这部剧本近10年,读了也有七八遍,每次看体会都不同。我对这部戏的剧本最终的感受是这样的:关于3个男人友情的故事,只是最基本的载体,也是最表面的东西,通过这个故事来衬托出这3个男人的“逼格”不同,而“逼格”不同源于这3个人的审美差异,审美差异的源头在于文明或者说是文化的进步。不同的时期,对艺术有不同的认识,看这部作品也就有不同的答案,所以就更加觉得这剧本实在伟大。
因对艺术审美的差异而导致的争论和偏见,在我们身边一直存在。作者选取了最为先锋的当代艺术作品来作为争执的重点,在很多传统的艺术欣赏者眼里,许多当代艺术作品确实毫无意义,因为这些作品需要作者赋予它意义,才能显得有意义,如果在没有这些前提的情况下,很多作品和狗屎无异。当然,即便真的狗屎,只要有艺术家赋予它意义,也一样会成为艺术品。偏见因为不愿去了解而产生,这部作品提供了一个让大家认识当代艺术作品的机会。
随着时代的进步,对文化艺术形式的审美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旧的审美未必会被取代,但是新的审美却很容易遭受争议。在戏剧的最后,塞尔吉用一个谎言挽回了他们的友情,以自己的包容来对应马克的固执。吃完橄榄冷静思考,总要有一方让步,相比起固执守旧的那一方,走在前面的人更需要一些宽容的态度。这也许是这部戏给出的一种生活态度。
而回到看完的这部戏,虽然讲的还是这个故事,不过着力点似乎只在表面的争吵,为了让这部作品搞笑,可以让马克在第二次和塞尔吉见面时,表现得阴阳怪气,也可以让伊万一会儿哭一会儿闹,还整天喊着上海人的口头禅“哦哟”。还有就是结束前吃橄榄的那场戏,也为了追求“笑”果,变得很搞笑,这些都不是剧本上的东西,是导演的创作。其实这部作品本身已经有不少笑点了,导演真正需要做的是将作品更深的含义展现到观众的眼前,让观众觉得舞台上的呈现够真实,并且表达出自己的态度。正如之前所说的,这样一个好的剧本,可以发挥的东西太多了,仅仅是搞笑,让观众欢乐地看下去是不够的。
在剧场手册里,复排导演介绍下面有一段《没有方向的标新立异也许就是死亡的前兆》的文字,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关于艺术的讨论,顷刻已然与绘画无关了,取而代之的是交往之道,是相处之道,是点滴存在于生活中的为人之道。”演出谢幕前的一幕,可能就是为了印证这一段,3个男人在舞台上,3根白色的羽毛从舞台上方飘落—是想说“艺术轻于鸿毛,友谊价更高”吗?
如果仅仅是要搞笑,要3个男人之间的友情故事、为人之道,有太多类似的题材可以选择了,完全没有必要来演这部戏。
最后聊一下这部作品的翻译。基本上和网上的那个剧本相差无几,网上的那个应该是12年前的版本,我想说里面的很多词汇都很生硬,如果是12年前,这样的台词观众可能未必有那么大的反应,但是12年过去了,我们的语言在进步,尤其是面对翻译剧,需要更加生动的语言。比如说里面男人之间的感情用“爱”这个字眼就很不妥当,尤其在现在“基情四射”的时代,太容易让人出戏,其实完全可以用“欣赏”来代替。还有最后的友情的“试婚期”,和“爱”一样让人听了不舒服,用“试用期”不是更好吗?
其实面对这样的作品,我本来有更高的期待,那就是将这部作品彻底本土化,尤其是上海,在我看来是很适合作为这个故事的背景的。尤其是上海人本身有一种先天的优越感,以及接触最新艺术作品和风潮的便利性,将这些本土的东西与这部作品结合,会有很多不错的化学作用,也会拉近本地观众和这部作品的距离。不过这些奢望我现在就先别想了,能让这部作品的内核可以充分地表达,在现在的环境下,已经算是不错了。
雅丝米娜·雷札是当今法国剧坛上屈指可数的重要女剧作家之一,曾在法国著名的雅克·勒考克戏剧学校学习表演,在巴黎第十大学专攻戏剧。毕业之后,她加入了“激情剧团”担任演员,在演出的同时进行编剧创作。《艺术》是她的成名之作,一经问世,便受到国际戏剧界的高度关注,先后荣获多项大奖。一向以挑剔著称的美国《时代周刊》也给予极高的评价,称它是“一出高明、诙谐、第一流的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