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心朝下

2014-01-22 02:11周海亮
中华活页文选·初二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一块钱白石手心

周海亮

老女人穿了红色的旧款毛衣,她把毛衣当成外套来穿。她伸手拦住我,轻声说:“给我一块钱,我要坐车去看女儿。”她的目光浑浊,诚恳中带着几分凄惶,一道道竖起的皱纹挤满嘴唇。她该是迷路了吧?或者丢了钱包。我问她能找到女儿吗?她点头说能。

找出十块钱给她,她却不接。她袖起手,为难地说:“我只要一块钱。”我告诉她,自己身上没带一块的零钱。她马上提醒我说:“你可以买包烟。”她接钱的样子很怪异。一只手本来向上摊着,可是在接钱的瞬间突然翻转,手心朝下,两指如钳。来不及多想,我等候的班车已经驶过来。

几天后在街上再一次遇见她。那时已是初夏,花草葳蕤,天气闷热,可是她仍然穿着厚厚的红色毛衣,见了我,凑上前来,试探着说:“给我一块钱,我要坐车去看女儿。”原来她是一个骗子。这毫无疑问。她看我的目光是陌生和拘谨的,她已经不认识我了。那天我没有理她,可是她还是从旁边一位姑娘那里要到一块钱。

一个月以后,在街心花园,我又一次见到她。她凑上来,盯着我的脚,说:“给我一块钱……”

“您是要坐车去看女儿吧?”我的话中带着讥诮。

她讷讷地笑着,说:“给我一块钱……”她的红毛衣已经很脏很旧,胸口和两肘的位置磨得发亮,光可鉴人。

“那么,你女儿在哪里?我送你去。”我向她发起挑衅。

“不用,不用麻烦。”她紧张起来,“她在白石岭,很远呢……”

的确很远。从这里去白石岭,需要大半天时间和12块钱。我厌恶地转过头去,不理她。她在我面前站了很久,终于极不情愿地离开。她转身的动作很慢,先是脚,再是腿,再是腰,再是肩膀,再是脖子,再是头,最后才是目光。她让我心生怜悯。尽管她是骗子,可她毕竟是一位老人。

與朋友谈起此事,朋友大声说:“她啊!”

“你知道她?”我好奇地问。

“只要在小城住一段时间,不想知道她都不行。”

“她很有名吗?”

“是的,很有名……你注意到她接钱的时候永远手心朝下吗?这表示那一块钱不是乞讨来的,更不是你施舍的……她的确是去看她的女儿。那时她女儿还小,每天拽着她的衣角,在大街上转……不过她女儿会唱歌,一副好嗓子,唱一曲后,再收钱。别看那女娃小,机灵呢,懂得也多。她告诉母亲,接钱时,一定要手心朝下……可是那女人哪里记得住?这么多年的习惯,不好改的……后来她女儿长大了些,就死活不让母亲去乞讨。可是不去乞讨干什么呢?她们养不活自己的。后来她女儿终于有了份工作,是在白石岭的采石场上班,砸乱石,也放炮。本以为上了班,母女俩再也不用沿街乞讨了……”

“她女儿还在那里工作吗?”

“死了,上班没几天就死了。”朋友慢慢喝着水,“哑炮,隔一个晚上没响。早晨她去看,竟轰的一声,地动山摇。本来她头天要去看女儿的,可是为了省一块钱……那时一块钱能打个来回。剩下她一个人了,脑子又受了刺激……想女儿想得受不了,就去白石岭。每隔几天,上街跟路人要一块钱。她只要一块钱, 她脑子里只装着一块钱……可是很奇怪,她竟记住了女儿的话,手心永远朝下。她认为自己不是乞丐吧?可是,她仍然在乞讨……”

她仍然在乞讨。永远只要一块钱,然后去看她永远沉默的女儿。那么,她是一个诚实的乞丐吧?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1. 阅读文章,梳理“我”对这老女人态度的变化: →无视→ → →厌恶→

2. 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她认为自己不是乞丐吧?可是,她仍然在乞讨”,这句话表意是否矛盾?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4. 文中的老女人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至少写出三个特点。

5. 朋友的介绍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猜你喜欢
一块钱白石手心
还钱
一块钱
洗手歌……
你说风雨中,一块钱算什么
买烟
晨起搓手强心肺
齐白石“白石”之新解
白石的小名叫阿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