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俊红,程相武,马吉坡
(南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 南阳 473058)
该品种属常规粳稻,但外观长相长势与杂交粳稻极为相似,全生育期156d,株高107.2cm,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抗倒性好。主茎叶片数17~18片,叶色浓绿,剑叶挺直,叶片宽窄适中;分蘖力强,每公顷有效穗306万左右,成穗率80.0%;半散穗,穗长18.9cm,着粒较密,平均每穗总粒数172.8粒,实粒数142.6粒,结实率82.5%,千粒重24.0g。谷粒椭圆形,无芒或短顶芒,稃尖黄色,不落粒,灌浆快,活秆成熟,成熟期落黄好。
2013年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鉴定:宛粳096中感稻瘟病,高抗纹枯病,对白叶枯病代表菌株“浙173”、“PX079”、“KS-6-6”和“JS49-6”的抗性均为3级(中抗)。
2011年13点试验,12点增产,1点减产,平均单产(亩)584.2kg,较对照新丰2号增产7.3%,达极显著标准。2012年9点试验,7点增产,2点减产,平均单产663.4kg,较对照新丰2号增产6.7%,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平均单产623.8kg,较对照新丰2号增产6.9%,增产点比例86%。
2013年生产试验,7点汇总7点增产,平均单产(亩)663.0kg,较对照新丰2号增产9.9%。
宛粳096在河南省作麦茬稻栽培,4月中下旬至5月初播种,信阳稻区可推迟至5月中下旬播种。一般旱育秧或湿润育秧,播种量30.0~37.5kg/hm2,秧田与本田面积比为1∶10左右;秧田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重视磷、钾肥。一叶一心期每公顷秧田用15%多效唑可湿粉2.25~3kg,对水900~975kg,喷施促分蘖;二叶一心至三叶期轻浇水,维持旱长,促进根系和分蘖生长,培育多蘖壮秧。三叶期补施促蘖肥,移栽前5d左右适量追施送嫁肥,以培育适龄多蘖壮秧。
6月上中旬移栽,一般中上等肥力田块,栽插株行距13.3cm×30cm,每穴3~4株;高肥力田块株行距可增大至13.3cm×33cm,每穴3株左右;肥水条件差、迟栽田适当降低密度,增加每穴基本苗;做到浅插、匀栽,防止漂苗、缺穴断行。
本田施足基肥,以施用有机肥为主,提倡测土配方施肥,氮、磷、钾及微肥合理搭配施用,一般本田总需氮量控制在300kg/hm2左右。掌握前重、中控、后补的施肥原则,一般基肥占50%~60%,分蘖肥占30%,穗肥占10%~20%。分蘖肥宜早施、重施,移栽后7~10d内及时追施肥料。适当增施钾、锌肥,有利于壮秆、促进籽粒灌浆。穗肥看苗酌施。
科学灌溉的基本要求是,浅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蘖,抽穗扬花期间浅水不断,灌浆成熟期湿润灌溉、干湿交替。达到预期茎蘖数后,及时晒田,控水控肥,抑制无效分蘖,使水稻根旺秆壮。成熟收割前7d左右断水;断水过早,易造成水稻大面积倒伏。
搞好病虫预测预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多年来试验研究和生产经验表明:6月20日左右主治稻螟虫,兼治灰飞虱等;7月20日左右主治卷叶螟、稻苞虫,兼治飞虱、纹枯病等;8月10日左右主治卷叶螟、螟虫、飞虱、稻苞虫等;特殊情况下,9月上旬防治褐飞虱,保证水稻生长正常。
3.5.1 稻苞虫防治 防治标准为10~15头/百丛,在幼虫1~2龄期,选用杀虫单等化学药剂喷雾。如果幼虫虫口量大或世代交替频繁,每公顷用120~150g的3%甲维盐+ 450~600g的4.5%高效氯氰菊酯喷雾。
3.5.2 稻纵卷叶螟防治 防治标准为25头/百丛,防治时期宜在蛾高峰后10d,幼虫1~2龄,用药方法和用量同稻苞虫防治。
3.5.3 二化螟、三化螟防治 防治标准为虫害丛率达5%;二化螟的主要防治时期为秧田期,三化螟则根据水稻生育时期,早破口早施药,晚破口晚施药,如果幼虫虫口量大或世代交替频繁,每公顷用120~150g的3%甲维盐+ 450~600g的4.5%高效氯氰菊酯喷雾。
3.5.4 稻飞虱防治 稻飞虱常年多次、多代发生,有本地的灰飞虱,也有外来的白背飞虱和褐飞虱,防治较为困难。其防治标准为500~1000头/百丛(分蘖期500头,穗期1000头),每公顷用150~300g的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准植株基部喷施,稻飞虱一般上午8~10时,下午5时以后为活动高峰,施药时应掌握时机。
3.5.5 纹枯病、稻曲病防治 于孕穗期每公顷用375g井岗霉素+0.75~0.12kg粉锈宁,对水600kg,喷雾防治。
3.5.6 恶苗病、胡麻叶斑病防治 恶苗病、胡麻叶斑病用生石灰水或强氯精浸种防治。
3.5.7 杂草防除 秧田杂草防除用25%卞·丁喷雾,本田杂草防除在杂草2~4叶期时用12%苄·乙可湿性粉剂防治。
收获前将田间倒伏、已感病虫害的点块淘汰掉。在水稻完熟期90%谷粒变黄,80%以上米粒已达到玻璃质,籽粒饱满坚硬,含水量17%~20%,茎秆含水量60%~70%时收获。
[1] 王生轩,陈献功,孙建军.水稻良种选择与丰产栽培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2] 王巧兰,郭刚.水稻稻瘟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科学,2005(10):10-13.
[3] 陈晓燕,陈利,段坤.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 [J].现代农业科技,2007(15):l19.
[4] 金卫锋,陈凤.水稻害虫发生期及防治技术[J].种业导刊,2009(03):24.
[5] 薛应征,胡秀明.河南省沿黄水稻优质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2(12):19-21.
[6] 殷春渊,王书玉,薛应征,等.氮肥处理对新稻18产量及叶片形态特征的影响[J].种业导刊,2012(3):101-106.
[7] 花秀霞.水稻秧田期病虫草害防治技术[J].种业导刊,2012(04):10.
[8] 蒋春艳,陈淮川.水稻重大病虫害主推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20):111-114.
[9] 谷志恒,张艳霞,徐利.水稻配方施肥技术[J].种业导刊,201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