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芳,夏黎明
(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230031;2.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安徽 合肥230031)
恶心呕吐是化疗引起的常见毒副反应,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导致患者化疗依从性下降。足三里穴位注射在防治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方面具有一定价值,现将有关研究与临床报道综述如下。
1.1 足三里穴与胃肠脏腑的相关性 根据症状,CINV 当属中医学“呕吐”范畴。中医认为呕吐的原因是化疗药物为外来毒邪,易损伤脾胃,影响脾胃的气化功能,脾气不升则运化不及,胃气不降则上逆作呕[1]。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又为胃腑的下合穴,“合治内腑”,以通调腹气、降逆止呕。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理,取足三里穴位注射。王晓燕等[2]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正常大鼠血清、下丘脑组织中5-HT以及胃、肠、脑组织中5-HT 表达的影响,研究足三里穴与胃特异性机制,得出电针足三里穴能有效调节正常大鼠血清及组织中5-HT 的变化,具有穴位特异性,提示足三里穴与胃之间存在相关性,为穴位脏腑相关理论提供科学依据。王晓燕等[3]电针足三里穴对胃肠功能紊乱大鼠血清及组织中5-HT 的影响,探讨经穴脏腑相关性。实验结论:电针足三里穴能降低胃肠功能紊乱模型大鼠增高的5-HT 表达,提示足三里穴与胃之间存在经穴脏腑相关特异性。
1.2 针刺足三里穴对胃运动的调控 研究[4]表明,针刺通过相应途径使中枢与胃运动密切相关的核团被激活,继而通过增加迷走神经活动发挥对胃动力的调节。在中枢,有许多神经核团及递质都与胃活动密切相关。研究[5-7]表明,中缝大核与弓状核内的5-HT 均通过5-HT2受体发挥电针足三里对胃运动和胃电的抑制效应,而室旁核微量注射5-HT 对胃电活动主要为兴奋作用,并可能通过5-HT3受体途径发挥作用。刘健华等[8]通过观察延髓孤束核P 物质免疫阳性反应产物的分布以及针刺“足三里”穴对其的影响,得出针刺足三里可能通过抑制孤束核内侧亚核和连合亚核SP 的释放,对胃的功能活动产生兴奋作用。颜纯钏等[9]通过实验得出以下结论:针刺足三里对胃运动具有明显的双向调节作用;中缝大核中的P 物质、胃动素参与针刺足三里调节胃运动的过程,且中缝大核中P 物质对胃运动调节起抑制作用,而胃动素对胃运动调节起促进作用。针刺足三里调节胃运动可能机制为:针刺信号通过神经传递诱导中缝大核中P 物质、胃动素释放,调节胃窦组织中P 物质、胃动素含量变化,从而对胃运动产生促进和抑制作用。孙国杰等[10]、王述菊等[11]通过针刺足三里,用微电极在细胞外记录大鼠孤束核单个神经元的活动,结果发现在正常生理状态及胃运动增强和胃运动抑制的病理状态下,针刺足三里以促进胃运动为主,且针刺有效激活了孤束核神经元放电。陈慧群等[12]在电针大鼠足三里穴调控胃运动的相关差异基因及部分信号通路研究中发现,电针足三里穴对大鼠胃电有双向调节作用,并以抑制作用为主。
1.3 针刺足三里穴对神经中枢的调控 化疗药物导致黏膜尤其是从胃到回肠黏膜上的嗜铬细胞释放5-HT,与5-HT3受体结合产生神经冲动由迷走传入神经传入呕吐中枢导致呕吐[13]。P 物质广泛存在于嗜铬细胞、迷走神经、孤束核、最后区等化疗呕吐产生的关键部位,放射性自显影技术发现P 物质集中于延髓的孤束核和迷走神经背侧运动核[14]。现已证实针刺可影响外周及中枢中相关神经肽的含量,刘健华等[8]通过实验研究得出针刺足三里可能通过抑制孤束核内侧亚核和连合亚核P 物质的释放,对胃的功能活动产生兴奋作用。展淑琴等[15]在电针大鼠下肢足三里穴位后24 h 大鼠脑内P 物质表达的变化实验中发现,P 物质在大鼠脑内许多部位均有分布,电针能引起大鼠脑内许多部位P 物质表达阳性细胞数明显增高。牛淑冬等[16]认为尾核中P 物质加强电针足三里穴的抑胃效应。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引起循足阳明胃经皮肤和结肠等相关内脏组织的P 物质含量增高,提示穴位刺激引起的经络活动和相关内脏反应有P 物质参与[17]。电针可以增加大鼠脑干P 物质的基因表达,而在不同的时间点电针足三里穴与非经非穴点P 物质基因表达的不同说明了针刺穴位点的作用,这可能是电针足三里穴P 物质调节胃肠运动的机制之一[18]。
1.4 穴位注射疗法的效应特性 穴位注射疗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将药液等注射到相关腧穴或特定部位,利用针刺和药物的协同作用治疗疾病的方法。呕吐患者容易拒药,故穴位注射较口服用药有很大优势。穴位注射疗法具有以下特点[19]:1)药物特异性作用,同穴异药,可以选取不同药物辨证治疗化疗所致呕吐;2)药效的放大作用,药物注入经穴具有循经作用,药物可沿经络直达病灶,仅需较小的剂量便可产生较强治疗效应和较长的作用时间[20]。即相同剂量的药物穴位注射产生的药效,要强于皮下或肌肉注射甚至静脉注射;或达到同样药效时,穴位注射的剂量要小。楼孝惠等[21]报道,小剂量(2 万u)干扰素穴位注射治疗乙型肝炎的效果等同于上臂三角肌深部皮下注射300 万u 干扰素的疗效;3)三重效应[22]:即时效应,在进针数分钟及数小时内产生,多为针刺和药物注入对局部刺激而引起;慢效应,可在治疗数小时至1 d 内出现,与药物在穴区进行生物化学作用有关;后效应,是通过在前2 个治疗效应基础上调动和恢复患者自身的调节功能而实现。研究[23]表明,经穴和药物的亲和性、归经性、直达性、趋病性、速效性及延长性等特殊性能,促成了穴位注射的高效和速效,在穴位注射治疗机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杨彩平等[24]将96 例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 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常规化疗前后静脉滴注止吐药物罗亭各5 mg;化疗前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胃复安,每穴位各10 mg。对照组只采用常规化疗前后静脉滴注止吐药物罗亭5 mg。观察患者化疗后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预防化疗后胃肠道反应完全有效、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刘增慧等[25]评估足三里穴位注射异丙嗪在血液系统肿瘤化疗后顽固性呃逆和(或)呕吐患者中的疗效。方法:血液系统肿瘤化疗期间常规甲氧氯普胺静脉注射预防呕吐的基础上仍发生顽固性呃逆和(或)呕吐的患者51 例,按入组顺序随机分为2 组,其中足三里穴位注射组26 例,出现顽固性呃逆和(或)呕吐后加用异丙嗪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照组25 例,出现顽固性恶心和(或)呕吐后继续甲氧氯普胺强化止吐治疗。结果:足三里穴位注射组治愈率为80.77%,对照组为24.00%;足三里注射组总有效率96.15%,对照组为68.00%,前者明显具有治疗优势。且足三里穴位注射组患者穴位注射期间未出现明显毒副反应。王文静[26]观察穴位注射疗法防治CINV 等胃肠道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 例胃肠道反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 例)和治疗组(34例),2 组化疗前30 min 予昂丹司琼8 mg 静脉滴注,治疗组同时取足三里、三阴交给予地塞米松穴位注射治疗。结果:对照组显效率为56.7%,有效率为83.3%;治疗组显效率为64.7%,有效率为94.1%,治疗组明显较对照组具有治疗优势。结论:穴位注射可有效提高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的防治率。范晋文[27]在穴位注射止吐药防治动脉灌注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的疗效观察中得出恩丹西酮、甲氧氯普胺穴位注射对治疗动脉灌注化疗所致恶心呕吐有较好的效果。余翔[28]采用异丙嗦和利多卡因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肺癌化疗后顽固性呕吐1 例取得良好疗效。
CINV 有急性和迟发性之分,目前常用西药止吐药物对急性呕吐有效,但是对迟发性呕吐效果欠佳。回顾已有的文献研究,中医药对CINV 已经表现出了良好疗效。尤其在应用于控制迟发性呕吐及部分顽固性呕吐中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且毒副反应少。穴位注射作为中医一个重要的分支,具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等作用。前期研究表明针刺足三里穴与P 物质、5-HT 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能对足三里穴位注射与CINV 所引起的P 物质、5-HT 做进一步的实验研究,依据中医理论进行科学合理的实验设计,探索出其中可能存在的联系,也许能使其在CINV 治疗中的应用更具前景。
[1]袁尚华,曹阳,周尔富,等. 中医治疗肿瘤化疗消化道副反应临证思路[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12):860 -861.
[2]王晓燕,吴富东.电针足三里穴对正常大鼠5-HT 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5):51 -52.
[3]王晓燕,王世军,吴富东.电针足三里穴对胃肠功能紊乱大鼠5-HT 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9):51 -53.
[4]Tatewaki M,Harris M,Uemura K,et al.Dual effects of acupuncture on gastric motility in conscious rats[J].Am J Physiol Regul Integr Comp Physiol,2003,285(4):R862 -R872.
[5]陈香梅,柳滨,刘志敏,等.中缝大核微量注射5-HT 等药物对电针抑制胃运动、胃电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04,20(4):47-49.
[6]张绪东,杨春壮,孙世晓,等. 弓状核内微量注射赛庚啶与电针足三里抑制胃运动[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6):45 -46.
[7]张慧,欧阳守,黄伟锋.5-HT 及其阻断剂脑内微注射和微电刺激对家兔胃电活动的影响[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9,17(31):3189 -3196.
[8]刘健华,李江山,严结,等.针刺“足三里”对大鼠孤束核P 物质的影响[J].针刺研究,2003,28(1):5 -9.
[9]颜纯钏,彭艳,林亚平,等.针刺“足三里”对不同状态大鼠胃运动及中缝大核P 物质、胃动素的影响[J]. 针刺研究,2013,38(5):345 -351.
[10]孙国杰,王述菊,杜艳军,等.不同穴位对胃运动异常大鼠双相调节效应研究[J].中国针灸,2007,27(11):839 -842.
[11]王述菊,孙国杰,杜艳军,等.针刺对胃运动异常大鼠调节作用的神经机制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3):352 -356.
[12]陈慧群,王景杰,杨琦,等.电针对胃电的影响[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9(5):854 -855.
[13]林千鹤子.抗癌药物毒副反应的对策[J].日本医学介绍,2001,22(11)∶ 491 -493.
[14]张晓静,张频.肿瘤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发生机制和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J].癌症进展杂志,2006,4(4):348 -354.
[15]展淑琴,赵晏,王会生,等. 电针对大鼠脑内P 物质表达的影响[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6):493 -494.
[16]牛淑冬,王月飞,李成军. 尾核中P 物质参与电针“足三里”穴对家兔胃运动、胃电的抑制效应[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24)6:604 -605.
[17]曹东元,牛汉璋,赵晏.穴位刺激经初级传入反射引起SP 释放[J].中国针灸,2001,21(10):623 -625.
[18]田庆华,孙锦平,尹岭,等. 电针大鼠足三里穴对脑干P 物质基因表达的影响[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11):652-653.
[19]李孟汉,郭义. 穴位注射研究进展与展望[J]. 针灸临床杂志,2010,26(10):69 -72.
[20]温木生.试论经穴在穴位注射疗法中的作用[J]. 中国针灸,2003,23(12):721 -723.
[21]楼孝惠. 小剂量干扰素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乙型肝炎11 例[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4,4(1):47,20.
[22]侯湘.穴位注射止痛三重效应探讨[J].中国针灸,2001,21(2):117 -118.
[23]倪峰,林静瑜. 穴位注射疗法作用机制探讨[J]. 中国针灸,2003,23(10):609 -610.
[24]杨彩平,王晓霞,高启龙.足三里穴位注射预防癌症患者化疗所致消化道反应50 例[J].河南中医,2011,31(8):890 -891.
[25]刘增慧,肖扬,蒋祖军,等.足三里穴位注射异丙嗪治疗血液系统肿瘤化疗后顽固性呕吐的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2011,32(13):1769 -1770.
[26]王文静.止吐药联合穴位注射防治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的疗效观察[D].山东: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
[27]范晋文.穴位注射止吐药防治动脉灌注化疗所致消化道反应的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2,27(11):2272 -2273.
[28]余翔.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肺癌化疗后顽固性呕吐1 例[J].吉林中医,2013,3(1):92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