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琳 张洪美何名江 周万佐 郭志坤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关节一科,北京 100102)
双髋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理性骨折伴中心脱位行全髋关节置换术1例
荆琳 张洪美*何名江 周万佐 郭志坤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关节一科,北京 100102)
患者,女,77岁,主诉“双髋关节疼痛伴功能障碍年”。患者全身关节疼痛30余年,多个关节变形近0年,被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6年前因双膝关节疼痛并功能障碍在外院行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1年前自觉双髋关节疼痛明显加重,活动受限,自行口服双氯芬酸钠肠溶缓释胶囊症状未见明显好转,1个月前就诊于我院门诊,并以“双髋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理性骨折伴中心脱位”收入院。自发病以来,患者无异常发热,精神差,饮食可,二便调,夜寐安。
入院查体:轮椅推入病房,左下肢短缩、外旋畸形,双侧腹股沟韧带中点压痛(+),双侧大转子叩击痛(+),双侧4字试验(+),双侧托马斯征(+),左髋关节被动活动度:前曲 85°,后伸 5°,内收 15°,外展 5°,内旋5°,外旋15°;右髋关节被动活动度:前曲60°,后伸5°,内收15°,外展5°,内旋5°,外旋10°。双下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远端皮肤感觉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双髋关节正位及蛙式位X线片(2010--29)示双侧股骨头塌陷,髋臼骨折,形态消失,骨痂形成,股骨头呈中心性脱位,关节囊肿胀(图1)。
治疗: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无明显手术禁忌证,首先行右髋臼重建、打压植骨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根据右髋臼骨折及其骨质情况,采取重建髋臼,并选择髋关节翻修假体。术中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钝性分离臀大肌及阔筋膜张肌,暴露外旋肌群及股方肌,切断梨状肌、上下孖肌及股方肌,充分暴露关节囊。切开关节囊后,见关节内肉芽组织增生,许多碎裂骨块。股骨头塌陷,几近消失,磨损严重,变成杵状。髋臼底及前、后柱骨折,远端向内移位,股骨头向中心脱位。彻底松解股骨颈周围软组织,暴露股骨小转子,在其上方 1.5 cm 处截断股骨颈,取出股骨头,显露髋臼,彻底清除髋臼内增生的肉芽组织。确定真臼位置,用髋臼锉外展45°、前倾15°方向磨至髋臼软骨下骨,髋臼面呈点状渗血,逐步扩大髋臼锉至直径57 mm,见大小适宜,骨床明显渗血。安放57mm试模,位置与稳定性良好。取下试模,冲洗髋臼,安装髋臼重建杯,用松质骨螺钉分别将其固定于上方髂骨翼及下方坐骨支,并用同种异体松质骨进行打压植骨,用骨水泥将高分子聚乙烯内衬固定于髋臼内。股骨侧采用骨水泥假体,常规操作,安装满意后复位,测试位置满意覆盖及稳定性良好,逐层缝合切口。术后复查双髋正位X线片示假体位置良好(图2)。
6周后行左髋臼钛网植入、打压植骨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根据左髋骨质条件及骨折情况,选取髋臼钛网重建髋臼。术中仍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切开关节囊后,见关节内少量肉芽组织增生,股骨头扁平,彻底松解股骨颈周围软组织,暴露股骨小转子,在其上方 1.5 cm 处截断股骨颈,取出股骨头,显露髋臼,见髋臼底陈旧骨折伴纤维连接。彻底清除髋臼内残余骨组织及纤维组织,确定真臼位置,用髋臼锉外展 45°、前倾15°方向磨至髋臼软骨下骨,髋臼面呈点状渗血,逐步扩大髋臼锉至直径52 mm,见大小适宜,骨床明显渗血。安放 50 mm 髋臼钛网,用 4 枚自攻螺钉固定,再行髋臼钛网内自体股骨头松质骨打压植骨。取 46 mm 髋臼假体于外展 45°、前 倾 15°位置用骨水泥固定于髋臼钛网内。股骨侧采用骨水泥假体,常规操作,安装满意后复位,测试位置满意覆盖及稳定性良好,逐层缝合切口。术后复查双髋正位X线片示假体位置良好(图3)。
两次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常规予以预防性静点抗生素 5 d,应用低分子肝素钙、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双下 肢 A-V 泵 预 防 深 静 脉 血 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应 用镇痛泵和口服塞来昔布胶囊联合镇痛,冷敷伤口,并给予补液支持治疗。术后进行人工辅助的双下肢肌力及髋关节活动度锻炼,左髋置换术后1周指导患者扶助行器下地行走,双髋功能恢复良好。
2.1 髋臼重建
在严重髋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股骨头中心性脱位并不少见,主要表现为髋臼内凸,髋臼底变薄,股骨头随之向内上方移位,但髋臼骨折并不多见[1]。该例患者术前双侧髋臼病理性骨折、股骨头中心脱位,由于双侧髋臼断裂骨折,累及前、后柱,髋臼结构破坏,必须重建髋臼,但有一定困难。
目前临床上常用髋臼加强杯及髋臼钛网进行髋臼结构性重建。加强杯用多枚螺钉固定于髂骨翼和坐骨支,多点固定,稳定性好,聚乙烯臼杯用骨水泥固定于加强杯内。此方法的优点是聚乙烯臼的前倾、外展角度易于调整,可选用较大号的臼杯,有效增加聚乙烯的厚度[2]。此外,还可在加强杯与骨床之间进行自体股骨头松质骨打压植骨,打压的松质骨不仅能够维持假体的初期稳定性,而且能够与宿主骨愈合,达到骨重建的目的。金属钛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力学强度,可以根据术中髋臼实际形状进行塑形。同时也可进行打压植骨,髋臼试模将自体松质骨打压植入后,钛网再次打压,保持钛网与宿主骨的全面接触及移植骨在钛网下的均匀平铺。金属钛网可对移植骨提供支撑固定,多孔的网架结构也有利于螺钉的多方向固定及骨水泥的渗入,以减少应力遮挡现象,能有效地恢复髋臼的解剖结构,分散髋臼所受的压力负荷。打压植骨结合金属网的方法能较好地重建髋臼侧骨缺损,恢复骨量,辅助髋臼内衬安放在理想的生物力学位置,并能提供良好的早期稳定性。
在髋臼重建过程中,不论是应用加强杯还是髋臼钛网进行重建,都应进行松质骨植骨,为假体提供初期的稳定,并获得良好的骨重建。
2.2 髋臼定位
在髋关节中心性脱位髋臼重建过程中,原髋臼的准确定位对恢复髋关节正常的旋转中心至关重要[3]。在髋臼的定位上,由于髋关节中心性脱位及髋臼骨折,很难再以常规的股骨头圆韧带止点及卵圆窝作为臼底的解剖标志,在此情况下,我们可以髋臼横韧带作为解剖标志,其上方即是真臼的下缘。
2.3 预防髋关节脱位问题
髋关节周围肌肉的状况对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周围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和挛缩,弹性和肌力差。因此,术中尽量缝合切开的关节囊,缝合切断的外旋小肌群,术后不宜过早进行关节活动,由于髋关节囊和周围软组织修复一般需要6周左右,在此期间应避免屈髋超过90°,限制髋关节内收及内旋活动,以预防髋关节脱位[4]。
2.4 术后抗凝问题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长期服用 NSAIDs药物,已有凝血问题,术后常规应用抗凝药可能会出现出血倾向,导致大量失血,因此可以不应用抗凝药。
综上,类风湿关节炎晚期患者的关节软骨破坏,骨质疏松,可以造成病理骨折。该例患者是髋臼骨折,中心性脱位,髋关节严重功能障碍,如果想要恢复其功能,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骨水泥全髋是首选,但髋臼需要重建其稳定性。髋臼加强杯及髋臼钛网进行髋臼结构性重建在临床上很实用,结合打压植骨,可以恢复髋臼结构,重建其稳定性。
[1] 赵秀祥,卜延民,郑得志.髋臼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的重建.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15):1237-1240.
[2] 王岩,周勇刚.嵌压植骨技术在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中华外科杂志,2005,43(20):1309-1312.
[3] 宁漱岩,乔伟松,刘建国.金属钛网支撑颗粒骨植骨处理人工全髋关节翻修中的髋臼骨缺损.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43):8475-8479.
[4] 黄德勇,周乙雄,徐辉.打压植骨结合金属网重建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侧严重骨缺损.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 15(23):1781-1784.
*通信作者:张洪美,E-mail:Wangjingzhm@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