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文
不能仅仅把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作为考核评价政绩的主要指标,不能搞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排名。
注意识别和制止“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防止和纠正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
选人用人不能简单以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论英雄。
强化离任责任审计,对盲目举债留下一摊子烂账的,要记录在案,视情节轻重,给予组织处理或党纪政纪处分,已经离任的也要追究责任。
(摘选自2013年12月中组部印发的《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
中组部近日出台的地方领导政绩考核新规,“不简单以GDP论英雄”、“不搞GDP及增长率排名”、“盲目举债的即使离任也要追责”等,清晰传递出考核指挥棒突出科学发展的新导向。
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当我们走过了穷得叮当响的阶段,来到了经济转型升级的关头,GDP自然要走下神坛,民生改善、生态效益、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等等指标的权重自然需要不断加大。
不以GDP论英雄、论成败,光挂在口头不管用。考核的过度单一化,很容易导致干事思路的同质化,似乎不管地方实情如何,不管经济规律如何,都要一窝蜂跑去上项目、抓投资不可。一些地方路越修越宽,楼越盖越高,新城新区遍地开花,却没有可靠的产业支撑,老百姓的荷包依然干瘪。政绩考核新规,正是要向这种政绩泡沫开刀。
挥好考核指挥棒,尤其是明确对乱作为、瞎举债等问题的责任追究,有助于从根儿上破除官场急功近利、虚夸浮躁的不良之风。倘若那些大拆大建、寅吃卯粮的地方反受表扬、排名靠前,那些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蛮干、留下一摊子烂账的干部最后不但能拍屁股走人,还节节高升,那么,唯GDP是从的冲动就没法抑制。只有从考核制度层面真正结束“GDP出官”,地方官员才能踏踏实实将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政绩没有水分,发展真有质量,才经得起时间和群众的检验。
本栏编辑/张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