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操作《困境儿童的“回家”路》(《民生周刊》2013年第31期)一稿时,我心里沉甸甸的,陕西省宝鸡市福利院里孩子们的眼神和笑容令我至今难忘。虽然他们生活的地方窗明几净,穿着干净整洁,眼中却没有正常家庭孩子的镇定与自豪、缺少家庭温暖和心灵归属感的他们,对幸福的渴望十分强烈。
这里的孩子们,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也没有饱含爱意的压岁钱,但他们都很坚强。张玲娟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脸上始终挂着笑容。渭梅女自幼失去了双腿,却仍坚持努力学习。他们虽然遭遇不幸,但都能继续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
残障寄养儿童的生存现状更为堪忧。虽然他们的数量目前并不庞大,但并不代表他们没有享受更好生活的权利。
其实,宝鸡市在关爱孤儿方面做得很好。政府不仅给予福利院内孤儿生活补贴,还包揽了康复训练、大病治疗、基础教育全部费用。民间的爱心捐赠也不胜枚举。
但这些孤儿还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关爱。这不是苛求,因为他们缺了太多我们所拥有的。现在政府正从“无限责任”转型为“有限责任”,因此慈善定位可以更注重普惠和公平,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培育和鼓励非政府组织在慈善工作中承担更多责任。慈善组织也不能“缺位”,可继续整合各方资源,发挥更大的慈善效应。公众和社会志愿者也可以尽己所能提供帮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