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

2014-01-21 19:09李玉媛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兴趣小组数形思想

李玉媛

数学思想是数学教学的精髓,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纽带,因此,在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作为数学思想成员之一的“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就显得十分必要,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且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就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方面谈谈自己看法。

一、 数形结合思想的内涵及重要性

1.数形结合思想的内涵

所谓的“数形结合”思想就是把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有机、和谐地结合起来,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的形式,即借助线段、矩形、数轴等图形或模型、学具等实物或具体的生活情形等事例将代数问题几何化,或者是以恰当的数量关系来表达图形中隐含的信息,将几何问题代数化,二者优势互补,使抽象的数据直观化、形象化,繁杂的图形简洁化、严密化,从而形成的一种令问题得以解决的简便的思维策略。

2.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性

数形结合思想到底有多重要呢?为什么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这种思想呢?下面谈谈作者的看法。

首先,由最新科学研究成果显示:人大脑的左右半球的功能各不相同,右半球的功能主要是掌管美术、音乐等形象思维材料的活动,左半球的功能主要是掌管词汇等语言表达及抽象思维材料的活动。二者相互配合,共同作用,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个体才能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

其次,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的抽象性正与小学生这一时期的思维特点相矛盾,所以,不管面对的是低年级还是中、高年级,小学数学教育中那些抽象的数的概念或公式等,都应该借助于线段等图形或多媒体等教具,形象直观地演绎讲解,甚至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其中,体验“数形结合”思想的作用,既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辩证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逐步地形成抽象思维。

再次,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量的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和“形”是小学数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同时也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始终。华罗庚先生曾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著名的数学家拉格朗日也指出:“只要代数同几何分道扬镳,它们的进展就缓慢,它们的应用就狭窄,但是当这两门科学结合成伴侣时,它们就互相吸取新鲜的活力,从那以后,就以快速的步伐走向完善。”可见数形结合的意义重大。

最后,我国200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总体目标的设置中,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的设置中,也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从这两个文件的内容明显地发现,“新课标从原来的‘双基拓展到‘四基,即增加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其中知识和技能是数学的‘双基,而数学思想方法则是数学的灵魂。”这就充分体现了数学思想在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地位,而“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的本质之一,是数学教学的精髓”,是数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同时也是每位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尤其重要。

二、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通过“数”与“形”有机结合解决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它在数学问题解决中的重大作用已经被很多人意识到。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将“数形结合”思想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以下介绍的是“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应用。

1.数形结合,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时可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形以辅数,激情四射。

例如,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教学“关于0的加减法”时,开始就可以设计一个小故事。师:“同学们,老师今天遇到一个难题,你们愿不愿意帮助老师解决啊?”话音刚落,学生很疑惑,纷纷议论起来:“老师,什么问题啊?快说啊。”师:“既然同学们这么热情,那大家就认真仔细地听。”顿时教室里一片安静。师:“动物园里的熊妈妈对她的三个孩子平时要求很严,每只熊每天中午和晚上总共只能吃3个苹果。今天熊妈妈一早就有事出门,总共买了9个苹果放在家里,结果中午老大吃了1个,老二吃了2个,老三吃了3个,到了晚上,熊妈妈回来时发现,三只熊正大吵着,都想吃苹果,熊妈妈将会怎么办呢?三只熊都能吃到苹果吗?对于这些问题请同桌间先互相讨论一下,看看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边说边打开PPT展示刚才的情境,同时出示一些提示的图片(如图1),便于学生思考讨论)”

这是一节新课的引入,教师以一个小故事为话题,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形象的故事相结合,借“形”(故事情形与PPT展示的实例图形)激起学生的兴趣、情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的效果。

图1

2.数形结合,共探新知

在“新授课”时可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通俗易懂。

例如,“五年级(1)班有38个人参加兴趣小组,其中20个人参加了数学兴趣小组,18个人参加了语文兴趣小组,有10个人同时参加了这两个小组,问这两个小组都没有参加的有多少人?”对于这类题,学生刚开始接触时,可能不知道从哪里着手,如果教学时能结合图形讲解就显得清晰顺畅。

首先引导学生画图(如图2):

图2

从图2可知:只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有10人,只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有8人,两个兴趣小组都参加的有10人,所以这两个小组都没参加的有38-10-10-8=10(人)。然后引导学生理清数量关系:图中长方形代表全班同学,红色区域表示两个兴趣小组都参加的人,题目中告诉我们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有18人,这18人中有一部分学生还参加了数学兴趣小组,这一部分学生就是深色区域代表的人数,所以只要将这部分人数扣除,剩下的就是仅仅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8人,同理算出仅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10人,求的就是长方形中浅色区域所代表的人数。每一部分的人数就能很清楚地从图中看出,一目了然,最后列出算式:38-[(20-10)+10+(18-10)]=10(人)。

通过学习这种韦恩图的画法,学生能够很轻松地将该画法运用到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及最大公约数,甚至以后中学学到的集合等部分知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不仅使知识通俗易懂,学生易于接受,而且在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下,学生对数学更感兴趣,从而能够举一反三,自主探究。

2.数形结合,应用新知

在“巩固练习”时可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数形互助,简单易行。

例如,学生刚开始接触相遇问题时的应用题:小敏和小强分别从A、B两地沿着同一条公路相向走来,小敏每分钟走55米,小强每分钟走60米,两人走了4分钟相遇,问这两地相距多远?

在解答这类题之前,一般先要求学生尝试画图,如果教师教会学生画图(如图3),学生就能很容易地计算出两地相距460米。数形结合,形象生动,浅显易懂。

图3

“数形结合”思想的过程不仅是一个得到问题答案的过程,还是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领悟了这种方法,学生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就能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正如布鲁纳说过:“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能使数学更易于理解和记忆,领会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是通向迁移大道的‘光明之路。”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在于教什么,而在于怎样教。

三、小结

“数形结合”思想广泛地渗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因此,教师要深度挖掘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巧妙运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思想方法。但我们应该明白,“数形结合”思想的传递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回环往复、曲折前进的练习过程,同时也应该注意不要过于夸大“数”或者“形”的作用,应从整体上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数”与“形”应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在课堂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主动建构、自主探索过程中自觉地运用这一思想,就能“变学生学会为会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数学教学中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责编 金 铃)endprint

数学思想是数学教学的精髓,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纽带,因此,在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作为数学思想成员之一的“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就显得十分必要,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且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就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方面谈谈自己看法。

一、 数形结合思想的内涵及重要性

1.数形结合思想的内涵

所谓的“数形结合”思想就是把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有机、和谐地结合起来,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的形式,即借助线段、矩形、数轴等图形或模型、学具等实物或具体的生活情形等事例将代数问题几何化,或者是以恰当的数量关系来表达图形中隐含的信息,将几何问题代数化,二者优势互补,使抽象的数据直观化、形象化,繁杂的图形简洁化、严密化,从而形成的一种令问题得以解决的简便的思维策略。

2.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性

数形结合思想到底有多重要呢?为什么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这种思想呢?下面谈谈作者的看法。

首先,由最新科学研究成果显示:人大脑的左右半球的功能各不相同,右半球的功能主要是掌管美术、音乐等形象思维材料的活动,左半球的功能主要是掌管词汇等语言表达及抽象思维材料的活动。二者相互配合,共同作用,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个体才能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

其次,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的抽象性正与小学生这一时期的思维特点相矛盾,所以,不管面对的是低年级还是中、高年级,小学数学教育中那些抽象的数的概念或公式等,都应该借助于线段等图形或多媒体等教具,形象直观地演绎讲解,甚至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其中,体验“数形结合”思想的作用,既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辩证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逐步地形成抽象思维。

再次,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量的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和“形”是小学数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同时也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始终。华罗庚先生曾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著名的数学家拉格朗日也指出:“只要代数同几何分道扬镳,它们的进展就缓慢,它们的应用就狭窄,但是当这两门科学结合成伴侣时,它们就互相吸取新鲜的活力,从那以后,就以快速的步伐走向完善。”可见数形结合的意义重大。

最后,我国200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总体目标的设置中,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的设置中,也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从这两个文件的内容明显地发现,“新课标从原来的‘双基拓展到‘四基,即增加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其中知识和技能是数学的‘双基,而数学思想方法则是数学的灵魂。”这就充分体现了数学思想在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地位,而“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的本质之一,是数学教学的精髓”,是数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同时也是每位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尤其重要。

二、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通过“数”与“形”有机结合解决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它在数学问题解决中的重大作用已经被很多人意识到。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将“数形结合”思想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以下介绍的是“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应用。

1.数形结合,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时可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形以辅数,激情四射。

例如,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教学“关于0的加减法”时,开始就可以设计一个小故事。师:“同学们,老师今天遇到一个难题,你们愿不愿意帮助老师解决啊?”话音刚落,学生很疑惑,纷纷议论起来:“老师,什么问题啊?快说啊。”师:“既然同学们这么热情,那大家就认真仔细地听。”顿时教室里一片安静。师:“动物园里的熊妈妈对她的三个孩子平时要求很严,每只熊每天中午和晚上总共只能吃3个苹果。今天熊妈妈一早就有事出门,总共买了9个苹果放在家里,结果中午老大吃了1个,老二吃了2个,老三吃了3个,到了晚上,熊妈妈回来时发现,三只熊正大吵着,都想吃苹果,熊妈妈将会怎么办呢?三只熊都能吃到苹果吗?对于这些问题请同桌间先互相讨论一下,看看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边说边打开PPT展示刚才的情境,同时出示一些提示的图片(如图1),便于学生思考讨论)”

这是一节新课的引入,教师以一个小故事为话题,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形象的故事相结合,借“形”(故事情形与PPT展示的实例图形)激起学生的兴趣、情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的效果。

图1

2.数形结合,共探新知

在“新授课”时可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通俗易懂。

例如,“五年级(1)班有38个人参加兴趣小组,其中20个人参加了数学兴趣小组,18个人参加了语文兴趣小组,有10个人同时参加了这两个小组,问这两个小组都没有参加的有多少人?”对于这类题,学生刚开始接触时,可能不知道从哪里着手,如果教学时能结合图形讲解就显得清晰顺畅。

首先引导学生画图(如图2):

图2

从图2可知:只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有10人,只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有8人,两个兴趣小组都参加的有10人,所以这两个小组都没参加的有38-10-10-8=10(人)。然后引导学生理清数量关系:图中长方形代表全班同学,红色区域表示两个兴趣小组都参加的人,题目中告诉我们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有18人,这18人中有一部分学生还参加了数学兴趣小组,这一部分学生就是深色区域代表的人数,所以只要将这部分人数扣除,剩下的就是仅仅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8人,同理算出仅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10人,求的就是长方形中浅色区域所代表的人数。每一部分的人数就能很清楚地从图中看出,一目了然,最后列出算式:38-[(20-10)+10+(18-10)]=10(人)。

通过学习这种韦恩图的画法,学生能够很轻松地将该画法运用到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及最大公约数,甚至以后中学学到的集合等部分知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不仅使知识通俗易懂,学生易于接受,而且在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下,学生对数学更感兴趣,从而能够举一反三,自主探究。

2.数形结合,应用新知

在“巩固练习”时可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数形互助,简单易行。

例如,学生刚开始接触相遇问题时的应用题:小敏和小强分别从A、B两地沿着同一条公路相向走来,小敏每分钟走55米,小强每分钟走60米,两人走了4分钟相遇,问这两地相距多远?

在解答这类题之前,一般先要求学生尝试画图,如果教师教会学生画图(如图3),学生就能很容易地计算出两地相距460米。数形结合,形象生动,浅显易懂。

图3

“数形结合”思想的过程不仅是一个得到问题答案的过程,还是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领悟了这种方法,学生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就能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正如布鲁纳说过:“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能使数学更易于理解和记忆,领会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是通向迁移大道的‘光明之路。”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在于教什么,而在于怎样教。

三、小结

“数形结合”思想广泛地渗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因此,教师要深度挖掘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巧妙运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思想方法。但我们应该明白,“数形结合”思想的传递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回环往复、曲折前进的练习过程,同时也应该注意不要过于夸大“数”或者“形”的作用,应从整体上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数”与“形”应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在课堂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主动建构、自主探索过程中自觉地运用这一思想,就能“变学生学会为会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数学教学中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责编 金 铃)endprint

数学思想是数学教学的精髓,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纽带,因此,在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作为数学思想成员之一的“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就显得十分必要,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且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就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方面谈谈自己看法。

一、 数形结合思想的内涵及重要性

1.数形结合思想的内涵

所谓的“数形结合”思想就是把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有机、和谐地结合起来,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的形式,即借助线段、矩形、数轴等图形或模型、学具等实物或具体的生活情形等事例将代数问题几何化,或者是以恰当的数量关系来表达图形中隐含的信息,将几何问题代数化,二者优势互补,使抽象的数据直观化、形象化,繁杂的图形简洁化、严密化,从而形成的一种令问题得以解决的简便的思维策略。

2.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性

数形结合思想到底有多重要呢?为什么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这种思想呢?下面谈谈作者的看法。

首先,由最新科学研究成果显示:人大脑的左右半球的功能各不相同,右半球的功能主要是掌管美术、音乐等形象思维材料的活动,左半球的功能主要是掌管词汇等语言表达及抽象思维材料的活动。二者相互配合,共同作用,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个体才能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

其次,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的抽象性正与小学生这一时期的思维特点相矛盾,所以,不管面对的是低年级还是中、高年级,小学数学教育中那些抽象的数的概念或公式等,都应该借助于线段等图形或多媒体等教具,形象直观地演绎讲解,甚至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其中,体验“数形结合”思想的作用,既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辩证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逐步地形成抽象思维。

再次,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量的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和“形”是小学数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同时也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始终。华罗庚先生曾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著名的数学家拉格朗日也指出:“只要代数同几何分道扬镳,它们的进展就缓慢,它们的应用就狭窄,但是当这两门科学结合成伴侣时,它们就互相吸取新鲜的活力,从那以后,就以快速的步伐走向完善。”可见数形结合的意义重大。

最后,我国200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总体目标的设置中,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的设置中,也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从这两个文件的内容明显地发现,“新课标从原来的‘双基拓展到‘四基,即增加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其中知识和技能是数学的‘双基,而数学思想方法则是数学的灵魂。”这就充分体现了数学思想在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地位,而“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的本质之一,是数学教学的精髓”,是数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同时也是每位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尤其重要。

二、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通过“数”与“形”有机结合解决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它在数学问题解决中的重大作用已经被很多人意识到。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将“数形结合”思想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以下介绍的是“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应用。

1.数形结合,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时可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形以辅数,激情四射。

例如,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教学“关于0的加减法”时,开始就可以设计一个小故事。师:“同学们,老师今天遇到一个难题,你们愿不愿意帮助老师解决啊?”话音刚落,学生很疑惑,纷纷议论起来:“老师,什么问题啊?快说啊。”师:“既然同学们这么热情,那大家就认真仔细地听。”顿时教室里一片安静。师:“动物园里的熊妈妈对她的三个孩子平时要求很严,每只熊每天中午和晚上总共只能吃3个苹果。今天熊妈妈一早就有事出门,总共买了9个苹果放在家里,结果中午老大吃了1个,老二吃了2个,老三吃了3个,到了晚上,熊妈妈回来时发现,三只熊正大吵着,都想吃苹果,熊妈妈将会怎么办呢?三只熊都能吃到苹果吗?对于这些问题请同桌间先互相讨论一下,看看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边说边打开PPT展示刚才的情境,同时出示一些提示的图片(如图1),便于学生思考讨论)”

这是一节新课的引入,教师以一个小故事为话题,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形象的故事相结合,借“形”(故事情形与PPT展示的实例图形)激起学生的兴趣、情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的效果。

图1

2.数形结合,共探新知

在“新授课”时可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通俗易懂。

例如,“五年级(1)班有38个人参加兴趣小组,其中20个人参加了数学兴趣小组,18个人参加了语文兴趣小组,有10个人同时参加了这两个小组,问这两个小组都没有参加的有多少人?”对于这类题,学生刚开始接触时,可能不知道从哪里着手,如果教学时能结合图形讲解就显得清晰顺畅。

首先引导学生画图(如图2):

图2

从图2可知:只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有10人,只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有8人,两个兴趣小组都参加的有10人,所以这两个小组都没参加的有38-10-10-8=10(人)。然后引导学生理清数量关系:图中长方形代表全班同学,红色区域表示两个兴趣小组都参加的人,题目中告诉我们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有18人,这18人中有一部分学生还参加了数学兴趣小组,这一部分学生就是深色区域代表的人数,所以只要将这部分人数扣除,剩下的就是仅仅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8人,同理算出仅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10人,求的就是长方形中浅色区域所代表的人数。每一部分的人数就能很清楚地从图中看出,一目了然,最后列出算式:38-[(20-10)+10+(18-10)]=10(人)。

通过学习这种韦恩图的画法,学生能够很轻松地将该画法运用到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及最大公约数,甚至以后中学学到的集合等部分知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不仅使知识通俗易懂,学生易于接受,而且在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下,学生对数学更感兴趣,从而能够举一反三,自主探究。

2.数形结合,应用新知

在“巩固练习”时可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数形互助,简单易行。

例如,学生刚开始接触相遇问题时的应用题:小敏和小强分别从A、B两地沿着同一条公路相向走来,小敏每分钟走55米,小强每分钟走60米,两人走了4分钟相遇,问这两地相距多远?

在解答这类题之前,一般先要求学生尝试画图,如果教师教会学生画图(如图3),学生就能很容易地计算出两地相距460米。数形结合,形象生动,浅显易懂。

图3

“数形结合”思想的过程不仅是一个得到问题答案的过程,还是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领悟了这种方法,学生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就能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正如布鲁纳说过:“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能使数学更易于理解和记忆,领会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是通向迁移大道的‘光明之路。”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在于教什么,而在于怎样教。

三、小结

“数形结合”思想广泛地渗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因此,教师要深度挖掘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巧妙运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思想方法。但我们应该明白,“数形结合”思想的传递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回环往复、曲折前进的练习过程,同时也应该注意不要过于夸大“数”或者“形”的作用,应从整体上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数”与“形”应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在课堂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主动建构、自主探索过程中自觉地运用这一思想,就能“变学生学会为会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数学教学中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责编 金 铃)endprint

猜你喜欢
兴趣小组数形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数形结合 理解坐标
数形结合 相得益彰
思想与“剑”
数形结合百般好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新形势下,如何有效进行小学美术兴趣小组的教学
小学生作曲兴趣小组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