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民+蔚东英
国家地理世界锦标赛(The National Geographic World Championship)由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于1993年发起组织,每两年竞赛一次。要求参赛国地理学会在本国组织针对16岁以下在校学生进行区域或全国范围的国家地理竞赛,在此基础上组队参加国家地理世界锦标赛。
一、我国大陆地区参赛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国大陆地区已举行过三次全国比赛。
第一届中国中学生地理知识竞赛暨第九届国家地理世界锦标赛中国赛区选拔赛于2009年3月28、29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广东实验中学的张源、北京汇文中学的梁禹澄和济南舜耕中学的吕骁分获前三名,获得代表中国参加2009年7月在墨西哥举办的“第九届(美国)国家地理世界锦标赛”资格。但因2009年4月到夏季,墨西哥发生H1N1流感而没有成行。
第二届全国中学生地理知识竞赛于 2010 年 11 月 20 、 21 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获得前三名的是北京汇文中学的郑伊辰、吴雨桐和广东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伍子悦,他们获得代表中国参加 2011 年 7 月在美国加州举行的国家地理世界锦标赛资格。中国地理学会地理奥林匹克竞赛工作组组长王民教授为领队,中国地理学会地理奥林匹克竞赛工作组秘书长蔚东英博士为参赛指导兼翻译。中国队虽首次参加,但三名同学团结一致,取得较好成绩:笔试成绩在17个队伍中位于第九,地理挑战活动成绩位于第十四。
第三届中国初中生地理知识竞赛暨第十一届(美国)国家地理世界锦标赛于2012年12月1、2日在北京举办选拔赛,选拔赛附加赛于2013年5月4、5日在北京师范大学成功举行。十名学生最后的总成绩由初赛、附加赛笔试和现场答题三部分成绩相加得出。经过两天激烈的比赛,来自湖南湘潭江声实验学校的黄博洋、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李好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邹建伟分别获得前三名,他们代表中国参加2013 年7月底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办的“第十一届(美国)国家地理世界锦标赛”,并在十八个队伍里位于第十三名。
二、世界地理锦标赛的形式与内容
国家地理世界锦标赛比赛先进行初赛,包括笔试、地理挑战活动两个部分。初赛两项结束后,按照得分排出名次,前三名的队伍进入决赛。决赛采用现场问答方式,并作为美国当红电视竞猜节目“危险之中!”的一期进行转播。
第十一届(美国)国家地理世界锦标赛2013年7月28~31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共有18个队伍参加。笔试有45道选择题(每题2分),1道看图回答(10分),一道排序题(10分),一共110分,小组三人一起回答,只计算团体成绩。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世界地理内容,如中国哪条大河泥沙含量最大?俄罗斯矿产资源储量最大的是什么?看图题给出非洲的国家空白图,要求写出非洲粗钻石前五名产量国家排序,并将这五个国家填在空白图上。对于我们来讲,这样的题目比较熟悉。也有的题目与历史结合,如波兰团结工会起源于哪个城市?它的领导人是谁?概括讲,笔试题较注重国家等地理事像的位置、分布,注重历史与地理结合等。
与笔试题相比,地理挑战活动确实具有挑战性,也更突出地理学的特点,往往与比赛所在地的特点有关。如2011年的比赛是在旧金山动物园里,进行类似定向越野,寻找不同的动物,观看解说牌,了解动物的分布知识等。今年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办的第十一届(美国)国家地理世界锦标赛,地理挑战活动的主题是“我们居住地的景观说明了我们是谁——什么文化景观造就了圣彼得堡”,其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概念:文化景观——人类在景观上的印记,它可能是有形的,如房屋、标语、道路、教堂、雕像、食物等;也可能是无形的,如语言、音乐、气味等。文化景观告诉我们,人们重视的是什么,如何表达自我或怎么看自己、过去与未来。
任务:各小组探索圣彼得堡地图中红线内的区域,将看到的典型城市文化景观记录下来并加以解释。之后,每个小组要用自己拍摄的照片进行汇报。需要各小组找到并拍照的三个重要历史坐标为:彼得与保罗大教堂(建于1712—1733年)、冬宫(建于1754—1762年)、古战船船头纪念柱(建于1810年)。
此外,每小组还要拍摄另外至少七个反映圣彼得堡的典型文化景观。各小组汇报时,只能使用10张照片。
每小组会拿到一张圣彼得堡城市地图,上面注明三个重要历史坐标、所住饭店位置,红线标明活动边界,每小组须在边界内活动;每小组会拿到一台数码相机、圣彼得堡游览手册(英文)、纸张和笔。也可使用自己母语写的圣彼得堡游览手册,一定要使用所发数码相机,不可使用其它材料或电子装置。各小组在每个地方所拍摄的照片,必须有两个小组成员在内。
暗示:最佳的汇报要包括你认为造就圣彼得堡的不同文化元素。
汇报:各小组必须在下午12:30以前回到住宿的饭店吃午餐,并共同制作汇报稿,每迟到两分钟扣一分(9:30出发)。下午1:30以前,各小组要筛选照片,删除不使用的照片,将相机连同选择的10张照片(3张指定照片和7张自选照片)交给竞赛工作人员;各小组完成10张照片的汇报稿。下午2:45进行各小组汇报,每小组选一个发言人,用英文进行该组圣彼得堡文化景观的阐释说明,限时5分钟。
汇报由所有小组协调人和两名竞赛裁判评分,分数以平均分计算。
评分标准:包括任务中所有必要元素;包括各种不同典型文化景观;简要说明每张照片如何表现文化景观;证明对文化景观有很好的理解。9~10分为优 ,7~8分为良,5~6分为中,3~4分为较差,0~2分为差。汇报满分为40分。
初赛前三名进入决赛。决赛采用现场问答方式,有七轮或八轮问题,每轮2~3道题。与初赛笔试题相比,决赛主要以多媒体方式出题,有景观题,具体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题;有地图题,如辨认海峡、岛屿、半岛等,还有对同一地理地物不同比例尺的辨认,如半岛,比例尺大分数高,随着比例尺的变小,分数从4分降到2分;有实物题,即拿出一些实物,请参赛者辨认;还有音乐题,即播放有关乐曲,请参赛者回答。概括讲,决赛的题目特色突出、地理性鲜明。
三、世界地理锦标赛的几点启示
1.注重地理感性知识内容
参加本次世界地理锦标赛的人员主要是12~15岁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阶段。由于这个特点,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初中阶段主要学习区域地理。如何认识区域地理,感性知识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学生认识区域地理的基本材料和基础。了解一个区域,需要记住基本地名和事实,就如同学习历史,一定要知道重要的人名、朝代一样。因为没有基本的地名、事实,地理思考就不可能开展。地理教学的目的包括传授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区域地理学习中,地理感性知识,即反映地理事物外部特征和联系的知识,包括地理演变、地理景观、地理分布、地理名称、地理数据等内容,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是启示之一。
2.注重通过真实环境学习地理
本次比赛中,各个队伍在3个小时里,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选择圣彼得堡市内10个景观进行拍摄并加以解释,说明它怎样反映圣彼得堡的历史和文化。这对学生的地理观察和理解是一个挑战,同时告诉学生,地理是“活”的。在三个小时中,印度队学生一边观察,一边商量,一边调查,拍摄几十张照片,有历史古迹、河流码头灯塔、商店、咖啡、博物馆、街边行人等。我国学生对地理事物观察、理解较其它队弱,虽然我国初中地理课程改革提倡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但实际教学中往往重视度不够。如果把地理学习只当成课堂内、纸面上的学习,是学不好地理的。观察、理解与解释地理事物是学习地理中必需的内容,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方面,这是启示之二。
3.注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国家地理世界锦标赛决赛是美国当红电视竞猜节目“危险之中!”的一期节目,主持者是著名主持人Alex Trebek。通过电视转播,既传播地理知识,又引起社会对地理教育的关注。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主席及首席执行官John Fahey说:“世界地理锦标赛是世界各地青年地理学家展示才华和进行有益的跨文化交流的一种伟大方式。竞赛增强国际对话和理解,也促进世界各国的友情。通过比赛,希望能够激发下一代领导者和创新者有更深的地理素养,对他们居住的世界有更深的理解”。社会的广泛参与和宣传是推进地理教育、提高全民地理素养的重要手段,这是启示之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