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珍武霞
(1.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第一疗养区,266071;2.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266011)
群组管理在老年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张爱珍1武霞2
(1.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第一疗养区,266071;2.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266011)
目的 分析研究群组管理方式在老年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分析群组管理的几种模式,以高血压、糖尿病为例,研究老年慢性病管理模式中群组管理的应用。结果 群组管理模式应用效果良好,既能够发挥资源优势,还能够使医护人员主动性大大增加。结论 尽管群组管理模式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如何结合我国的国情,研发出科学、可行、持续的管理模式仍旧需要努力。
群组管理;慢性病;管理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21世纪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问题。据WHO报告,2005年全球5 800万死亡患者中,3 500万死于慢性病,慢性病史是导致全球死亡与伤残的主要原因,也是卫生资源最大的占用者[1]。离退休是人生的一个重要时期,心理和生理变化很大,是各种慢性疾病的高发期。许多研究表明,慢性病已经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2]。随着慢性病患者不断增加,群组管理作为解决现存慢性病管理模式不足的一种方式被引入到慢性病的管理中。它是指将医疗资源利用率较高的个体或者患有相同或不同疾病的个体组织在一起,然后由卫生服务人员对其实施健康教育和个体诊疗的疾病管理模式[3]。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以社区为单位将这种管理模式用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4]。
1.1 两种群组管理模式 群组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以患者为中心和以医生为中心两种。以患者为中心的群组管理模式(CHCCs),一般每20~25例患者为一组,患者所患疾病一般为糖尿病、冠状动脉疾病,每次活动分为2个阶段,有群体活动和个体诊疗,一般2.5 h,前者占1.5 h,后者1 h。CHCCs模式进行中需要一名医生和其他多位卫生工作人员如护士、药剂师等[5]。以医生为中心的群组管理模式(DIGMAs)分组时以医生为中心,每一位医生服务的人群为一组,一般为10~15人,每位医生仅对自己服务的人群开展活动,活动时患者可以得到来自于心理医生、护士、患者家属的多方面支持,其活动基本为1次/周,1.5 h/次,活动可根据患者的需求制定,可以有随访、开药、转诊等[6]。
1.2 群组管理方法 群组管理的管理方式是组织医疗资源利用率较高的个体或者是患有同一种疾病的个体或者不同疾病的个体在一起,由卫生工作人员以小组的方式对其实施个体诊疗和健康教育。它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集中了诊疗与管理、集体健康教育与个体化治疗[3]。
2.1 高血压群组管理 观察组以全科医生、公卫医师护士、专科医生组成的全科团队为基础,然后进行4个模块的管理活动,即病情监测和身体测量、一对一诊疗、群组健康教育、趣味娱乐活动。该组活动共组织6次,每月2次,1.5 h/次。对照组像往常一样随时进行一对一诊疗。半年后对两组高血压患者随访,观察组在健康状况、症状自我管理、利用卫生福利、血压自我控制等方面均比对照组情况好。由此可见,慢性病管理应用群组管理模式,不仅有利于医生更好的诊治患者,还能够帮助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对于控制病情有较好的效果。
2.2 糖尿病群组管理 群组管理应用于管理糖尿病是最早、最常见的。有研究结果表明,社区内群组管理糖尿病患者有利于患者改善病情,还可以使患者改良生活方式,患者满意度大大提高。国内凌枫等[4]将上海某社区进行了实验,将社区内223名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110名,对照组113名,观察组采用群组管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全科的服务团队进行管理,包括全科医生、公卫医师、护士等,管理为期1年,每月组织1次活动,1.5 h/次。开展活动时首先进行患者的自述,主要包括自我介绍以及近期内病情,然后是进行糖尿病自我管理的相关教育,然后进行一下放松,组织一些趣味活动,最终患者接受医生提问并进行单个指导和检查。对照组管理方式同常规。1年后进行随访,观察组的患者在生活质量、健康知识、糖尿病知识等方面均有大幅度的提升,并且其自我管理信心、症状处理、指标检测等方面均比对照组患者能力要强。由此可见,群组管理模式在社区慢性病中的应用是有很好的效果的,在其他社区内均可采用此种方式,对患者对医生均有好处。
2.3 其他慢性病群组管理 群组管理的慢性病已经不再局限于一两种病,现在哮喘、冠心病、骨质疏松、乳腺癌等疾病均应用了群组管理的模式。国外有些专家在管理风湿性关节炎时采用了这种管理方式,每月进行1次活动,为期半年,3.5 h/次,活动内容有群体教育、单个检查、提问回答等。结果表明,这样的管理模式下,群组管理后的患者均有较高的满意度。
国外Blumenfeld等[7]对社区内的头痛患者采取了群组管理,参加群组管理8周后,头痛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好地改善,健康评定表也表明,躯体功能也得到了提高。
3.1 群组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 群组管理活动开展过程中,团队成员注重提供患者效能的来源,以此来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如帮助患者制订适合的行动计划,并指导他们完成;鼓励患者将自身在高血压疾病管理中好的经验分享给小组其他成员;团队成员及其他患者给予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促进健康的建议;患有相同疾病的患者参与群组活动,利用同伴间的支持,减轻他们对于疾病本身的焦虑和疑惑[8]。
3.2 群组管理有利于促进患者健康生活方式的改变 根据自我效能理论,个体所拥有的自我效能水平越高,对行为的采取、坚持和努力程度的正性作用越大。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与健康促进行为密切相关。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知有利于患者决定是否改变与疾病相关的不良生活方式。群组管理通过每次不同主题的群组疾病相关自我管理技能、健康生活方式的认知,促使患者在饮食、运动及自我管理方面有积极改变。并且在群组管理过程中,医护人员也会进行健康教育和宣教,指导患者注意饮食、戒烟限酒、血压自我监测、定期检查尿微量白蛋白等注意事项。国内凌枫等[4]针对上海社区223例糖尿病病人膳食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干预组接受1年的群组管理后,血压、血糖、血脂及不良生活方式均有明显改善。因此,群组管理可能通过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最终对患者的健康结果产生影响。
3.3 群组管理有利于发挥护士的作用 国外的一些慢性病群组管理研究中,护士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执业护士主导群组教育,并与医生共同负责患者一对一咨询。Dontje等[9]进行的群组管理研究中,由1名开业护士、1名注册护士、1名护生组成的团队,负责群组管理活动的各项内容,并获得患者很好的满意度。目前国内的亲族管理主要有社区医生负责,护士只负责协调及联系患者的工作,发挥作用有限。
群组管理要求社区内成立群组的团队,团队组成后开展活动,既能有效利用社区内资源还能充分调动起医务人员的积极主动性,由专业的医护人员指导更保证了活动的质量[10]。近年来,我国居民生活质量均有所提高,但是慢性病的种类和数量也逐年增加,希望今后对群组管理进行更多的关注,借鉴国外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将群组管理在我国慢性病的管理应用逐渐完善,充分发挥群组管理的优势,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慢性病患者,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1]世界卫生组织.“预防慢性病:一项至关重要的投资”概要[R].2011-05-22.
[2]乔洁.离退休老人生活质量调查及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12(12):1859-1862.
[3]俞蕾蕾,陈利群.群组管理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4):370-373.
[4]凌枫,朱兰,傅东波,等.街道社区糖尿病群组管理实施效果的初探[J].广东医学,2009,30(11):1724-1726.
[5]Scott JC,Robertson BJ.KaiserColorado's Cooperative Health Care Clinic:group approach to patient care[J].Manag Care Q,1996,4(3):41-45.
[6]NoffsingerEB.Answering physician concerns aboutDrop-In GroupMedicalAppointments(DIGMAs)[J].GroupPractJ,1999,48(2):14,16-21.
[7]Blumenfeld A,Tischio M.Center of excellence forheadache care:group model at Kaiser Permanente[J].Headache,2003,43(5):431-440.
[8]俞蕾蕾,陈利群,王敬丽,等.群组管理对社区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健康状况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4):678-680.
[9]Dontje K,Forrest K.Implementing group visits:are they effective to improve diabetesself-managementoutcomes?[J].The Journal for Nurse Practitioners,2011,7(7):571-577.
[10]刘盈,张开金,汤仕忠,等.城市社区常见慢性病综合防治模式探索[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76-78.
2013-12-03)
1005-619X(2014)03-0275-02
10.13517/j.cnki.ccm.2014.03.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