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凤华
吉林省辽源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吉林辽源 136200
为了探讨并分析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可能出现误差的原因,提高血常规检查的准确率,本文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采集的血液标本80例作为实验对象,具体报道如下。
选取于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采集的血液标本80例为研究对象,由患者静脉抽取定量的血液标,其中男性患者50例,年龄为 20~56岁,平均年龄为(38.5±5.0)岁,女性患者 30例,年龄为20~57岁,平均年龄为(39.0±3.0)岁。患者均患有不同疾病,采用迈瑞BC-3000Plus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试剂为原装配套试剂血液标本采集均为湖南浏阳医用仪具厂生产的EDTA-K抗凝剂的新鲜血常规标本,一般浓度为1.4~1.6 mg/mL。
静脉采用真空采血方法,取自肘静脉,2 mL分装于两支抗凝剂管中,将标本均匀晃动,动作缓慢轻柔;从左手食指或者是无名指内侧面,混匀为100 μL。所有标本在1h内完成检测。血液样品采集之后,在低温条件下,如(4±2)℃下保存,且每个样品分开,时间在33 d左右[1-2]。在血液标本采集后的一段时间内,对血液标本的各项指标进行血常规检查,均同时进行,分析检验误差发生的原因,建立质量控制方案和应对方法。主要分析的因素有人为因素、生理、仪器、试剂等方面的因素,本次研究中主要从血液标本检验人员出发,分析认为影响因素,探讨标本的采集、保存以及送检等各个环节的相关影响因素。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80例患者从不同部位抽取的标本其常规检查结果显示,静脉血包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以及血小板计数均低于末梢血,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下表1。
表1 不同血液标本部分血常规检验结果对比分析
不同温度下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在室温下保存的血液标本其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小板等指标比较与冰箱保存组无明显差别,P>0.05,详见表 2。
表2 不同温度下血常规检查结果
在采集样本之后,在不同时间进行常规血液检查,其血液中的各项指标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其中2 h后和4 h后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存在明显差异,术后2 h的白细胞计数高于4 h,红细胞计数升高,血小板计数升高,血红蛋白测定升高,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取样后不同时间内标本检查结果比较
80例患者血液标本常规指标检查结果,通过不同的时间、温度以及采集方式的综合对比分析,其中采集方式以及检验时间方面对血液标本检查结果产生着直接的影响,而保存温度则与常规检验结果无关。静脉血白细胞数量计量、红细胞数量低于末梢血,血小板计量高于末梢血,统计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而温室保存以及冰箱保存标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以及血小板等各项指标测定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立即送检血标本中白细胞计数高于2、4 h送检,红细胞计数以及血小板计数等低于2 h和4 h送检,比较具有差异,P<0.05。由此可见,血检工作人员在选择血液标本采集方式和血液标本检测时间时,应该慎重,尽量在标本新鲜期检查。本次研究结果与陈红等人在“关于血常规检验影响因素的分析对策”中的结果基本相同[3]。
影响血液常规检查结果的因素非常多,如血液标本患者本身存在的异常情况,检查仪器以及检测试剂等均都会血液检查标准产生深刻的影响[4-5]。本次主要对人为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得出影响血液标本检查误差的人为因素有:①采集部位,本次中分别从静脉和末梢进行采集,其中静脉血白细胞数量计量、红细胞数量低于末梢血,血小板计量高于末梢血;②测定时间,在采集样本之后,工作人员是否能再第一时间进行样本检查,这将直接影响血液标本检查的结果。本次研究中,分别比较立即、2h和4h血液常规检查结果,其结果最终显示,立即检查各项指标均比较稳定和准确,随着时间的推移,血液标本的新鲜度就会下降,而各项指标检查结果均发生质的变化。而这些方面的工作均由血检实验人员直接负责,所以,血检工作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将直接影响整体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有上述可知,要提高血液标本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从人为因素方面控制,其核心是提高血检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提高其专业能力和水平[4-5]。首先,应该加强专业知识教育和继续教学,血检工作人员应该掌握专业的血检知识,同时,如最佳的采集方式、保存方式以及检查时间等。其次,还应该进行实践探索,选择最佳的检验时间,以便能更加方便的开展工作。一定要注重工作人员的再教育和学习工作,并且重视总结工作经验和心得,发挥自身专业的能力,以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最终,通过自身职业精神的发挥,在认真的工作态度下,降低血液标本血常规检查的误差,提高整体工作水平和质量。
综上所述,在日常工作中,血液检查人员应该全面分析相关影响因素,认真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减少血液检查结果中存在的误差。
[1]文家远.临床血常规检测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对策初探[J].中国现代医生,2012(13):284-285.
[2]梁凯琴.血常规检查结果分析常见问题[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5):185.
[3]陈红,闫利明.关于血常规检验影响因素的分析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11(23):74-75.
[4]王永岐,邢芳会.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时影响因素的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20):34.
[5]黄胜,洪流,程洪周.末梢全血和静脉血待测时间对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的影响[J].吉林医学,2009(13):63-64.
[6]余燕.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急查血常规的比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