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蕾,朱 静
(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合肥,230036)
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了《能源白皮书》,首次提出“低碳经济”(Low Carbon Economy)的概念。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以及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低碳经济的发展将导致人类社会从化石燃料(能源)基础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
中国能源无法自给和需要进口的局面是未来发展需要面临的问题,但中国不能因能源进口制约国家的发展。低碳经济的能源利用将是多元化、高效化与清洁化的。从低效的高耗能发展方式转变到高效的低碳经济发展方式,是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伴随着国民经济和机动化水平的快速发展,汽车业已然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然而,在它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以石油为燃料的传统汽车工业毫无疑问增加了国民经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加深了能源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在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下,新能源汽车无疑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
何为新能源汽车?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09年6月17日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根据《规则》,新能源汽车的能源界定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关于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另一方面是对传统能源进行技术变革所形成的新能源,如对煤炭清洁的高效利用、车用新型燃料等。[1]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许多国家将碳排放量作为汽车市场准入的重要标准。政府出台的汽车排放法规必然会对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安徽省低碳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倡导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重点发展混合动力汽车,推进高效节能电机及控制技术创新。由工信部牵头制定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1~2020)》将成为引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件。《规划》初步确定,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和市场规模达到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等)保有量达到500万辆;以混合动力汽车为代表的节能汽车销量达到世界第一,年产销量达到1500万辆。加大对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支持力度。
就全国总体情况来看,根据中汽协的统计数据,201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仅逾万辆,分别为12552辆、12791辆。相较于2011年全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8368辆和8159辆增势并不明显,更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的到2015年累计50万辆的产销目标相差甚远。从表1中可以看出,纯电动汽车占新能源车总产销量的绝大比重,且与2011年相比,其产销分别同比增长98.8%和103.9%。
安徽省是唯一拥有两大自主创新品牌的汽车企业的省份,分别是江淮汽车集团和奇瑞汽车有限股份公司,它们占据安徽省汽车产业的绝大部分份额。自2008年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大战略决策实施以来,2012年,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取得四大进展,实现四大突破,在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自主创新高地上迈出了新步伐。3月2日,科技部公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2》显示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由上年全国第15位跃居第9位、居中部第1位,其中合肥新能源汽车推广数居全国之首。
2010年,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能够引领联盟企业取得新的竞争优势,寻求汽车行业未来新的增长点。截至2012年年底,我省已有16个市拥有汽车生产企业,其中整车生产企业5家,预计在2年内将发展到8家,全省汽车生产总值已经超过1600亿元,汽车工业成为我省重要的支柱产业。在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我省汽车企业还积极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以江淮、奇瑞、星马、安凯等自主品牌引领的皖车在各自领域内均享誉海内外。目前,安徽汽车出口目的国已达到119个,奇瑞、江淮整车出口领跑全国。
表1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
在技术研发方面,目前全省已建有国家节能环保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电动客车整车系统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新能源汽车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整车汽车企业技术中心。正在建设的芜湖汽车动力系统及新能源汽车创新型产业集群是国家级产业集群,集群内高新技术企业62家,拥有32家研发机构、13家服务平台,将形成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科技服务等于一体的较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2010年,安徽合肥成为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的五个城市之一。补贴标准根据动力电池组能量确定,对满足支持条件的新能源汽车,按3000元/千瓦时给予补贴。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5万元,纯电动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6万元。除了国家补贴,合肥市还将给予市级补贴。2011年至2012年,将按照电池容量给予补贴,每千瓦时补贴1000元,最高不超过2万元。《合肥市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实施方案》同时获得来自科技部、财政部等四部委以及部分高校、科研院所的十几位专家的通过。对于购买在合肥上牌使用的新能源汽车的租赁公司,除了国家给予的补贴,合肥市还将按照电池容量,每千瓦补贴1000元,最高不超过2万元/辆;对于选择租赁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补贴标准为整车租赁费用的50%,最高每辆车补贴500元/月,补贴年限最高为2年;对于以传统燃油车换购新能源汽车的市民,市级财政给予3000元/辆的一次性补贴。合肥市对于充电桩的建设也是逐年大幅增加。另外,按照《方案》要求,电池生产企业还要对废旧动力电池进行回收处理,同时,合肥市将按每辆车提取500元电池回收处理资金,地方财政再按每辆车补助200元设立电池回收处理专项资金。
目前,试点已经到期。但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计划还将再延长三年的时间,并扩大试点城市范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延续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包括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开发、产品创新、汽车零部件以及充电站等配套设施的发展都将因延续政策的出台得到一定的推动。
1.市场推广力度不够,消费者认知度较低。笔者通过对合肥市及部分芜湖市市民所做的问卷调查了解大众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300份,其中有效问卷279份,有效率达93%。从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了解程度来看,样本数据显示仅有77人对新能源汽车很了解,而绝大多数的回答都是了解很少甚至是不了解(比例分布如图1所示)。在此基础上,进而对消费者的购买意向进行统计,数据显示有65人表示会选择新能源汽车,半数人会将新能源汽车列为考虑范围(如图2)。
图1 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了解程度
图2 消费者的购买意向
2.缺乏核心技术及高技术人才。新能源汽车的研发需要创新,对技术人才的素质要求比较高,汽车产业研发人员短缺现象严重。另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走向合资道路,属于自身的核心技术也逐渐变空。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各个选择因素,笔者同样对消费者进行了调查,样本统计显示消费者对于汽车的各方面关注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性能、安全舒适性、价格、外形、售后保养、品牌等(如图3)。而新能源汽车作为发展的初步阶段,性能问题是最难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从电动汽车来看,续航能力强弱、如何实现快速充电、电池使用寿命等等都是要首先解决的要素。
图3 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关注因素
3.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离不开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安徽省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的建设仅仅处于初步阶段,在技术标准方面与发达国家也有一定的差距。适合新动力汽车产业发展的配套设施(如快速充电系统、充电站及加气站建设等)有待进一步规划和建设。
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影响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因素依次为:能源获取不方便(比如充电)、动力性能低、了解较少、维修不方便、周围人购买少及价格高等(如图4)。撇开其本身的技术难题,充电问题既是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也是新能源汽车得以推广必须首先解决的一项重大问题。
图4 影响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的因素
4.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范围有限,补贴方式单一。自2010年6月以来,安徽合肥作为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五城市之一,国家出台的《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中仅仅对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给予一次性补贴,而对于私人购买其他类型的新能源车却没有明确给予补贴。《通知》虽然突出了鼓励的对象,却限制了其他类型新能源车的发展。另外,目前的政策只是从私人购车环节上给予补贴,而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使用等其他环节并没有响应的鼓励措施。
5.补贴试点少,外地市民购车受限。对于安徽省来说,只有合肥市是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城市,仅目前看来,只是对想要购车的合肥市民具有吸引力。通过走访芜湖奇瑞新能源公司,可以看到一排排电动汽车无一例外上的都是合肥的牌照,就是说外地市民想要购买新能源汽车,为了享受补贴,不得不去装上合肥的车牌。如此看来,较远地区市民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意愿也将会大打折扣。
加大政府补贴力度,提高税收优惠。调整现行的消费税政策,提高大排量汽车税率,降低小排量汽车的利率,节能效果明显新能源汽车零税率,以帮助增加销售和使用新能源汽车。从纯电动汽车,插入式混合动力汽车车辆购置豁免税,减半征收普通混合动力汽车车辆购置税和消费税,注册新的电动车和插件在混合动力汽车免征车船税,普通混合动力汽车减半征收车船税。[2]
学习国际市场跨国车企的多种合作形式,形成优势互补。由政府牵头,企业间合作,集中全行业科技资源,共同开展关键性技术研究,加快建立先进的整车设计与开发流程;建设若干国家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研究试验基地,加强新能源汽车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建立全行业共享的测试平台和产品开发数据库;突破动力电池核心技术,提高电池性能和寿命,降低成本。
人才是技术创新的不竭动力。一方面,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大力引进高技术、高素质人才,为新能源技术注入新活力。另一方面,大城市的优厚待遇及个人发展的大好机会对于高技术人才来说是个不小的诱惑。因此,不仅要引进人才,更要完善人才储备机制,学会留住人才,为其提供较好的薪酬待遇及发展空间。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要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政府应当加大投入,如充电桩、充电站、加气站等建设,但是又不仅仅是在数量或者规模上投入,更重要的是技术,譬如如何使得充电汽车在短时间内供应上足够的电力等问题。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要使其标准化,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设计及建设规范,从长远进行规划,整合资源,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优先考虑在公交车站、停车场、大型商场等人群密集地加快布点,突出示范效应。[3]只有这些设施完善了,才能更好地促进新能源汽车逐步替代传统汽车。
政府在对部分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方面进行扶持的同时也不能忽视鼓励其他类型新能源车的发展。即使是国家重点鼓励和大力补贴的新能源公交车也存在诸多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认为,就目前我国的纯电动客车而言,存在电池重、续驶里程不够长、使用成本太高等问题:纯电动公交车的使用成本也较高,通常情况下其电费、维修、保养等费用是普通公交车的五至六倍。[4]因此,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着产业化和推广的难题,安徽省政府除了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克服外,还应同时鼓励其他种类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例如太阳能、乙醇、天然气等其他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与产业化,以此来更加适应市场的需求。
通过做好公共服务领域的节能,加快推广新能源汽车的速度,以公交、环卫、出租、邮政等车辆为重点,逐步扩大试点规模;同时对其开展试点示范,及时对产品进行验证检验,提升新能源技术水平;扩大市场规模,探索可行的市场推广模式,协调发展城市充电设施。
在全社会做好宣传工作,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倡导低碳生活。通过宣传标语、公益广告等方式正确的引导消费者,让大众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必要性,鼓励低碳消费,让消费者转变消费方式,改变传统的以耗油汽车为主的消费结构,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提高大众的消费质量。
[1]李众宜.低碳经济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推广策略研究[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9(6):65.
[2]李钦军.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广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2:37.
[3]李大元.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11(2):74.
[4]郑满宁.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认为目前不宜大规模推广纯电动客车[N].中国汽车,2010-09-20(A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