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妍/文
聚龙:做中国的「国际粮商」
郑 妍/文
聚龙集团是中国棕榈油领军企业、全球首家绿色食品认证棕榈油加工企业,在当前中国棕榈油贸易领域中占据较大市场份额,成功跻身2012最具全球竞争力中国公司前20强。聚龙集团以棕榈油生产与营销为主业,始终致力于建立集油料作物种植、油脂加工、港口物流、粮油贸易、油脂产品研发、品牌包装油推广与粮油产业金融服务为一体的完整的棕榈油产业链,是中国起步早、规模大、影响广的棕榈油企业之一。
2013年12月,国内先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把确保粮食安全放在首位,体现的正是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驾驭全局的战略视野。企业是实施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崛起于渤海之滨的聚龙集团是中国棕榈油领军企业。“做中国自己的、全球布局的、全产业链的国际粮商”是聚龙的“中国梦”。
中国是全球食用油消费第一大国,每年食用油的消费总量高达2500多万吨,连续多年保持5—6%的快速增长,棕榈油在中国的消费量每年约为600万吨,占整个食用油市场的20%。但众所周知,中国人口众多,耕地面积有限,如果中国的食用油消费需求完全依靠国内耕地自给自足,至少需要占用七亿亩的耕地资源。由于国内食用油产能供不应求,因此油脂业对外依存度高达70%。目前全球棕榈油产量已经超过大豆油,全世界食用油年总产量约在1.1—1.2亿吨,棕榈油占到30%以上,棕榈油和大豆油共同成为世界食用油的“当家产品”。棕榈油单位面积产量是大豆的八倍、花生的六倍、油菜的十倍,远远高于其他油料作物。
聚龙集团在中国建有亚洲最大的棕榈油加工基地,并凭借领先的低熔点棕榈油分提技术让棕榈油走进世界家庭。聚龙集团华北区工业基地位于天津港保税区,年分提棕榈油135万吨、精炼油脂70万吨,各类油脂总储存量达22万吨;华东区工业基地位于江苏省靖江市,年产精炼油脂60万吨、分提棕榈油100万吨、油脂储存量21万吨并拥有总吞吐量为14万吨的三个内河码头作为配套物流基地;正在筹建的华南生产基地位于东莞市麻涌镇,计划于2014年底竣工。此外,2006年,聚龙集团还在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建成了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第一个棕榈种植园,并于2011年初建成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第一个棕榈油压榨厂,成为中国企业全面进入棕榈油产业领域的重要标志。在产能不断拓展的同时,聚龙集团面向中国市场,加大生产技术革新与产品研发力度,低熔点棕榈油分提技术获国家专利,超低熔点棕榈油工业化生产能力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聚龙集团华北区工业基地
聚龙集团印尼产业区第一种植园入口
每天清晨五点,天色破晓,在距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巴郎卡拉亚两个小时车程的偏远村落,阿迈德一家会准时出现在镇上的清真寺做礼拜,然后孩子和小伙伴们聚在一起乘坐聚龙校车去上学。大约五点半,阿迈德开着摩托车载着妻子穿过郁郁葱葱的棕榈树林去上工。那时,整个村落的工人们都从四面八方汇聚于种植园的空地上,在简单的上工仪式之后,大家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这是中国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厂商——聚龙集团在印尼开发的棕榈种植园生态小镇上的一幕。仅在印尼,聚龙棕榈种植园的种植面积就已达五万公顷,拥有三座压榨厂。八年前,阿迈德一家所在的马努苏还是一片荒无人烟的土地,2006年,聚龙决定在此建立种植基地时,当地的落后难以想象。聚龙集团党委副书记孙卫军这样描述他第一次来到马努苏时的情景:在泥泞崎岖的小路上,我掏出手机打个电话都会引来当地的小孩跟在我身后,围观奔跑一个下午。这一年,聚龙集团海外事业团队在马努苏铺路、盖桥、打井、建希望小学和自来水厂,还架起了通讯发射塔。
聚龙集团在印度尼西亚经营棕榈种植园已解决当地7000人就业,逐步形成了基础设施完备、主导产业明确、具有集聚和辐射效应的产业园区。此外,聚龙集团还通过“合作种植”与产业园区周边的村民实现共赢:聚龙通过国家合作种植管理委员会与农民签订合同、提供贷款和技术支持,而还款则从农民收获的棕榈果中提取。这样的利益捆绑让当地人成为了聚龙模式的拥护者。目前,聚龙集团在印尼的棕榈园合作种植面积覆盖四十多个村庄,五千多个家庭,逾两万人受益。
在油脂行业,每年有两次盛会——由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主办的世界月桂油和棕榈油展会以及大商所、大马交易所联合主办的国际油脂油料大会。自2008年开始,聚龙集团一直是这两大行业盛会的主要赞助商之一。
随着棕榈油在国内国际市场消费量的快速攀升,以聚龙集团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去”,进行“全球农业战略”布局。然而,在国际化过程中,聚龙同样也遭遇了市场差异、语言障碍、人才缺乏等诸多困难。
在探索本土化人才管理过程中,聚龙集团逐步形成了一种“1∶1∶1”的“团长+政委+参谋长”特色管理模式——在海外,由当地有资质的资深经理人担任“团长”,负责种植园的经营运作;中方管理人员担任“政委”,负责综合管理与协调;当地华裔员工担任“参谋长”,实施辅助决策与沟通。
自2011年起,聚龙集团提出了“常青树”计划,重点培养和打造本土化人才。周吉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印尼人,2011年从印尼茂物农业大学毕业,成为聚龙集团为培养印尼本土化管理人才而启动的“常青树”计划中的首批成员之一。他们的培训从种植园生活开始,全面学习关于棕榈种植园的知识:种植、立桩、堆叠、水系统管理等技能。四个月的培训结束后,周吉和另外28位优秀者获得了前往中国南开大学学习的机会。通过语言培训之后,学员被分配到集团总部及国内各区域实习,之后再回到印尼,按照个人能力和专业,对其岗位进行分配。目前,聚龙“常青树”计划已实施四期,为聚龙印尼公司培养了大批本土化人才。
2012年,聚龙集团又配合启动了“金棕榈”培养计划:在国内招聘的优秀员工经过语言、体能训练等考核项目后统一送到印尼产业区,再按专业背景进行岗位分配。截至目前,“金棕榈”培养计划已经进行了五期。聚龙集团党委副书记孙卫军解释道:“‘常青树’项目其实是在成建制地培养‘参谋长’,而‘金棕榈’项目则是在成建制地培养‘政委’”。逐渐完备的人才发展战略和培养体系有效支撑了聚龙集团的“全球农业战略”布局,成为聚龙集团海外事业平台升级与发展非常关键的一大战略支点。
面向未来,聚龙集团将以“兴业侍民、保障民生”为宗旨,加大在东南亚的棕榈种植业投入,依托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的土地与环境资源,大力开发棕榈园这一世界范围最大规模的木本油脂资源,进一步提升集团的国际化程度与全球竞争力。同时,聚龙集团也将在国家战略和政策的引领下,坚定地“走出去”,“做中国自己的、全球布局的、全产业链的国际粮商”终有一天会梦想成真。
(作者系聚龙集团品牌部副总经理)
(责任编辑:魏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