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河南登封孟村“独脚舞”

2014-01-17 01:05武肖冰
青年文学家 2014年5期

摘 要:“独脚舞”是流传于河南登封孟村的民间舞蹈艺术,它的产生与大禹在登封治水传说关系密切,本文从孟村“独脚舞”与登封大禹传说的文化渊源、“独脚舞”和“高跷”的渊源关系两个方面寻根“独脚舞”的产生,并阐述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在此基础上探讨“独脚舞”对舞蹈学科研究的意义。

关键词:河南登封;独脚舞;大禹文化;高跷

作者简介:武肖冰,女,硕士,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方向:中国古代乐舞史。

[中图分类号]: J7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5-0-01

河南登封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的都城所在地。据史料记载,公元696年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登封”便由此得名。隶属登封的孟村流行一种表演形式独特、世代相传的民间舞蹈——“独脚舞”,是由一个人戴上面具或化妆后踩在一根高跷上舞蹈。在孟村上到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五六岁的孩童都能跳此舞,据年长者所讲,早年上学便踩独跷蹦跳去,边走边舞。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需要,村子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越来越多,继而跳该舞的人也越来越少,也只是在逢年过节时娱乐一下,它的未来也令人担忧。

一、孟村“独脚舞”与登封大禹传说的文化渊源

据《国语·周语》和《春秋外传》等记载,崇山即嵩山,大禹及其父亲鲧被封为崇伯,封地就在嵩山附近。大禹曾来过登封,治水于登封。据地方文化馆馆员和村民们说,“独脚舞”又名“独腿舞”、“独脚龙”、“独腿猴”,發源于大禹治水时期。传说大禹治水时各方贤人能士都来相助,大禹改堵为疏,凿山疏河,最终将洪水排入大海。大禹治水最终累死,化作一条独脚龙腾空而去。后人为了纪念大禹,编练了“独脚舞”,在庙会或村里的香社大会上表演,“独脚舞”由此演化而来。大禹治水的有关传说是追溯“独脚舞”历史的重要依据。

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在禹统治时期水患严重,禹即位之后便开始治水,他勤劳治水,名传天下,有乐舞传其治水之功德。大禹在多年率众治水的劳累中两腿受病,关节由于肿胀而僵硬,走路迈不开步,只能碎步向前挪移。后世人们在巫舞中模仿。“禹步”,又称“巫步”。如,扬子《法言》曰:“昔者娰氏治水土,而巫步多禹。”《帝王世纪》曰:“(禹)继鲧治水,乃劳身涉勤……故世传禹病偏枯,足不相过,至今巫称禹步是也。” 晋代葛洪所著《抱朴子》中曾详细记载了“禹步”的步法。汉代赵飞燕也擅长表演“禹步”。

关于“禹步”,专家的见解各有不同。闻一多先生在《伏羲考》中认为,“禹步”在性质上是属于图腾舞,“本是效仿蛇跳”的“一种独脚跳舞”。这个观点对后世学者的研究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多数人认为“禹步”就是一种舞蹈,有学者通过对金文“夏”字形体的分析认为,“当是独足舞之象,即古时所谓‘禹步式的舞蹈”。由此可见孟村“独脚舞”可能是由“禹步”演变而成的一种舞蹈,其关键是“独脚”跳舞。

二、“独脚舞”和“高跷”的渊源关系

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高跷是由表演者脚踩木跷表演,由于高跷延传的历史悠久,各地高跷都已形成鲜明的地域风格与民族色彩,各地高跷的高度不同,低的低至数寸,高的髙至七八寸,表演形式多种多样。

关于高跷的起源存在多种观点,有认为是起源于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尧舜时代以鶴为图腾信仰的丹朱氏族,他们在祭礼中要踩着高跷如同鶴跳舞,作为宗教祭祀仪式。在《山海经·海外西经》上记载:“长股之国在雄常北,被发,一曰长脚。”是说当时长股国人即用木跷捆绑在脚上的长脚人。《列子·说符篇》中记述了一个叫兰子的人,他为宋元公表演跷技时,小腿上绑着比身体长一倍的木棍(跷),快速的跑跳并向空中循环抛弃七把短剑,五把常在空中,元君看后非常吃惊。这记载均表明高跷是一种杂技表演形式。今出土的北魏墓碑上的“百戏图”有“乔人”形象,类似高跷。

“独脚舞”当属于高跷一类,但其表演形式却很独特,看起来类似独腿高跷,但与高跷又有一定区别,高跷是人站在棍顶上走动表演,而“独脚舞”则是人站在棍中部,双腿夹住棍表演。类似的表演在山东省新泰市城西北的羊流镇亦有流行,名叫“独杆跷”。“独杆跷”形象在徐州汉画馆镶嵌在馆内的画像石中刻有:“有一男子双手抱于胸前(示双手握跷状),两脚踩在一条木跷上,名为‘独杆跷”。这种“独脚”、“独杆”的表演,比双脚高跷的技巧性更强,演员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完成。或许“独脚舞”是高跷的变异形式和特殊形式。

三、“独脚舞”的研究意义

研究孟村“独脚舞”一方面是深入挖掘“独脚舞”的历史积淀,探索“独脚舞”的文化内涵,研究“独脚舞”的形态特征;另一方面是通过研究来对“独脚舞”的传承与保护做一些探索。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孟村“独脚舞”传承和发展的过程实际就是孟村“独脚舞”社会化的过程,故笔者对孟村“独脚舞”的现存状态进行研究,以期通过实地考察研究来促进孟村“独脚舞”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在中国古代乐舞史研究中,民间舞蹈占了很大的比重,中国民间舞蹈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而孟村“独脚舞”是从远古时期流传下来的舞蹈,虽然它是众多民间舞蹈种类中的一个细小的分支,但仍然承载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只有当我们把一个看似简单的民间舞蹈个案放到重叠交叉的研究视角中时,一层一层地剥离,那么一个简单的民间舞蹈将会透露出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民间舞蹈它是特定历史文化沉淀的文化符号。

参考文献:

[1]王宁宁.中国古代乐舞史[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2009

[2]吕宏军.登封市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

[3]史仲文.中国艺术史(舞蹈卷)之远古三代舞蹈史[M]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