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曲江情缘之因探析

2014-01-17 15:03张洁
青年文学家 2014年5期
关键词:杜甫

摘 要:杜甫困守长安十年之久,对曲江有着特殊的情缘,本文重在分析杜甫曲江诗中所表现的情感和探究杜甫曲江情缘之因。将结合唐代文化背景和文人风尚来探究杜甫及众多诗人曲江情缘的原因。

关键词:杜甫;曲江情缘;原因

作者简介:张洁(1989-),女,汉族,湖南娄底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2011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5-0-02

曲江位于长安城的东南隅,由芙蓉园、杏园、曲江池、乐游园等风景区所组成。汉武帝所造,江流曲折,故名。

全唐诗收录杜甫诗歌十八卷共一千四百多首诗,而杜甫以曲江为题或者写到曲江的诗歌共有十几首,占其百分之一,这些作品的写作时间几乎贯穿了杜甫的一生。从杜甫于天宝十年首次写到曲江(《乐游原歌》)到他晚年在夔州时最后一次写到曲江(《秋兴八首》其六),可以清晰地看到杜甫一生思想的发展变化,可以说曲江在他心中已不仅仅是单纯的景观,而是某种寄托了诗人情感的载体,诗人与这一载体间,结下了深深的情缘。

杜甫诗第一次写到曲江的是天宝十年(751)《乐游园歌》。据题下自注:“晦日贺兰杨长史筵醉歌。”这首诗是在正月晦日曲江乐游原豪门之家宴饮筵席上即兴而作的。三宝十一载的《曲江三章章五句》是杜甫第一次以曲江为题写曲江。仇注:“首章自伤不遇,其情悲。……次章放歌自遣,其语旷。……三章志在归隐,其辞激。……一时感慨之情,豪纵之气,殆有不能自掩者矣。”

作于夭宝十二载春的《丽人行》写杨国忠兄妹于上巳日游曲江,揭露、讽刺了杨国忠兄妹的荒淫奢侈。“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无一慨叹声,点逗处,声声慨叹。”[1]天宝十二载重阳节的《九日曲江》,仇注:“上四,拈九日,所感在身老,故有‘兼悲之叹。下四,拈曲江,所伤在落魄。故有‘摇荡之嗟。……去秋故吾,浮沉身世,又可悲也。”[2]以上诸诗均作于安史之乱前,从各方面表现出诗人个人价值无法实现的焦虑、愤激与凄苦心态。

安史之乱发生以后,杜甫在前往灵武的路上被安史的军队抓住,送回长安。至德二载的春天,杜甫偷游曲江,触景生情,写了《哀江头》,全诗通过今昔的强烈对比,作哀悼之辞,发出最强的痛苦的呻吟。

《曲江陪郑八丈南史饮》以曲江景色起兴来抒发自己的感慨,表达了杜甫“去官不能,进退两难”[3]的矛盾心情。其他写于曲江的还有《曲江二首》、《曲江对酒》、《曲江对雨》等诗歌,晚年漂泊夔州时,所作《秋兴八首》,其中的第六首写曲江:“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花曹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珠帘绣柱围黃鸽,锦缆牙椅起白鸥。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在唐王朝覆灭后就消失了的曲江为什么能让杜甫产生挥之不去的曲江情结?也许可以从曲江本身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和唐代文人的生活风尚几点去考察。

一、曲江景点本身的特色构成多样的意象空间

曲江之所以能让包括杜甫在内的诗人为之吟咏赞颂,与景点本身的特色不可分,景点的特色能构成多样的意象空间,易引起杜甫等文人的青睐。曲江主要由曲江池、芙蓉园、杏园和慈恩寺构成。这些景色山水花林相互映衬,别具特色。

曲江池曲江池地处少陵原与乐游原之间,以水景为主,构成多样的意象空间。春夏秋冬,景色各异,别有一番妙趣。

芙蓉园是皇家禁苑,是曲江风景区的精华所在。《太平御览·居处部·园圃》条载:“芙蓉苑,本隋氏之离宫,园中广厦修廊,连互屈曲。其地延袤爽屺跨带原隰,又有修竹茂林,绿被冈阜,东阪下有凉堂,堂东有临水亭。”[4]

大慈恩寺在晋昌坊,有山有水有竹,是京城最美的地方,园里最著名的花是牡丹。《南部新书》卷丁载“长安三月十五日两街看牡丹,奔走车马。慈恩寺元果院牡丹先于诸牡丹半月开;太真院牡丹后诸牡丹半月开”[5]

二、游宴活动的兴盛使曲江成为文化的载体

曲江园林最为特别之处,在于这里是唐代上自帝王,下至士庶宴会场所。根据游览主体来分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游宴活动。

科举进士宴

进士宴在分三个地点举行:曲江、杏园和雁塔。《唐摭言》记载:“曲江亭子,进士关宴常寄其间。既彻馔,则移乐泛舟,率为常例,宴前数日,行市骈阗于江头。其日,公卿家倾城纵观于此,有若中有东床者,十八九钿车珠鞅,栉比而至。”[6]由这些文字可见唐代宴会盛况。曲江宴后是杏园宴,亦称“探花宴”;最后是雁塔题名。进士盛宴下的文化信息是科举取士,抱负实现,承载了科举文化和士人的理想。

平民化的节俗游赏活动

每年的三节:正月晦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三月三日,“唐上巳日,赐宴曲江,都人于江头禊饮,践踏青草,曰踏青。”[7]在这些节日之外,百姓还会举行其他的游赏活动,很代表性的是“仕女的踏春游”:“长安士女游春野步,遇名花则设席籍草,以红裙递相插挂,以为宴幄”,又“都人士女,每正月半后,各乘车骑马,供帐于园圃,或郊野中,为探春之宴”[8]。

曲江大会

唐代许多皇帝都曾到曲江游乐,有时还要举行盛况空前的曲江大会,曲江大会于士人而言,人生的关键转折点,如果能适时施展文采,就能让皇帝垂青,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甚至可以留名青石。

在参加招贤考试落选后,杜甫于天宝十载春写了三大礼赋,投延恩匦以献。唐玄宗看了深感惊奇,但是没有让诗人实现跻身为官的理想,这让诗人十分郁闷。在天宝十一载三月晦日,他参加了贺兰杨长史筵,写了《乐游园歌》。曲江可说是科举文化的代名词,但是理想却一次次与现实相背离,身临曲江是在自己一事无成之时,自然,曲江带给杜甫的刺激无疑是很大的,曲江触痛了他的不第之悲,一次次提醒着他个人价值无法实现的痛苦。

三、曲江是大唐由盛转衰的见证

曲江的兴衰可以说是与大唐帝国的盛衰息息相关的。唐代的曲江园林,与唐代的兴衰紧密相连,唐代由盛转衰之时,曲江园林也同样由盛转衰,最终由于唐王朝的灭亡而消失。曲江园林承载着有唐一代的文化,成为唐代盛衰的见证者。

初唐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帝王们大兴土木,扩建曲江,曲江园林成为了贵族统治者喜爱游览的场所,园林也因此受到了很好的保护。玄宗开元年间,是唐代经济文化极为发达的盛世年代,在此期间,统治者也对曲江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

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战乱严重毁坏了京都长安城,作为皇家游览胜地的曲江园林也同样遭到毁灭性的损坏。关于战后曲江的破败,《唐摭言》卷三有载:“幸蜀之后,皆烬于兵火矣,所存者唯尚书亭子而己。”[9]

安史之乱对唐王朝带来几近毁灭的打击,曲江也破坏殆尽,曲江园林最终随着唐王朝的覆灭而消失。杜甫作为一个有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理想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自然会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十分密切。曲江作为家国盛衰的见证者,对杜甫而言,曲江则是长安是唐王朝的象征。所以杜甫流寓西南,渴望回到长安重游曲江,表达了他对大唐都朝的眷念和对唐盛世的怀念。在夔州时,诗人对长安的思念凝结在组诗《秋兴八首》中,《秋兴八首》其六通过对曲江今昔对比来哀叹曲江的衰败,实际上是对唐王朝命运的悲叹。

注释:

[1]浦起龙:《读杜心解》卷二,中华书局,1961年1月第1版,第228—229页。

[2]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三,中华书局,1979年10月第1版,第 163页。

[3]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三,中华书局,1979年10月第1版,第 446页。

[4] (宋)李昉:《太平御览》,中华书局,1960年影印,第949页。

[5] (宋)钱易:《南部新书》,中华书局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第37页。

[6](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三泰出版社,2011年2月,第38页。

[7](唐)李淖:《秦中岁时记》,第45页。

[8]王仁裕撰,丁如明辑校:《开元天宝遗事十种》(卷下),第103页。

[9]《唐摭言》卷三,第32页。

参考文献:

[1][宋]李昉.太平御覽[M].北京:中华书局,1998

[2][清]仇兆鰲.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

[3]浦起龙.读杜心解[M].北京:中华书局, 1961

[4]萧涤非.杜甫诗选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5][宋]南部新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2

[6][五代]王仁裕撰,丁如明辑校.开元天宝遗事十种(卷下)[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7][五代]王定保.唐摭言[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25,32

[8]单芳.从有关曲江诸诗看杜甫对唐玄宗的系念[J].杜甫研究学刊 ,1997,(03)

[9]谭文兴.杜甫诗中的曲江[J].杜甫研究学刊,1994

[10]李小琳.长安曲江与杜甫曲江诗[J].杜甫研究学刊,2007

[11]许正文.论曲江池的兴衰[J].唐都学刊,2002

[12]梁桂芳 .唐代曲江诗探微[J].殷都学刊,2006

[13]秦草.杜甫与曲江[J].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3 年,(2)

[14]徐辉.杜甫的曲江情节[J].西藏民族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4)

猜你喜欢
杜甫
绝 句
杜甫的一生
杜甫的一生
父亲最爱的杜甫,在中年等我
跟着杜甫游成都
杜甫改诗
《杜甫 秋兴一首》
杜甫与五柳鱼
绝句
杜甫的维稳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