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社会发展动力理论

2014-01-17 16:26彭文
今日湖北·下旬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人民出版社恩格斯生产力

彭文

摘 要 社会发展动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这部分理论有着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本文主要在研究马克思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它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

关键词 社会发展动力观 价值

在马克思之前就已经有许多思想家对社会发展的动力进行探讨。从纵向时间上来看:远古时代的自然动力观—中世纪神学动力观—资本主义人性和理性动力观。远古时代的自然动力观主要将水、火、气等自然元素看成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中世纪神学动力观主要从神的意志寻找社会发展的动力,这种观点认为存在着一种力量退,它超越了自然、历史和人类决定着世界的发展。资本主义人性和理性动力观冲破了中世纪的神学理论,强调人的思想和精神力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而马克思主义动力理论从人类社会实践出发、从物质基础出发从根本上解决了社会发展动力问题。

一、马克思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包括了根本动力、直接动力、主体动力、历史合力,它们共同致力于社会的发展。

首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说:“一切历史的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就是说历史的不断演进是因为生产力已经不满足于现存的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促使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发生矛盾从而引起社会的变革。但是现存的生产关系只要在物质条件未达到完全成熟的地步就还有存在的基础,他说“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梗桔,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

其次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虽然社会发生变革根本主要由于阶级社会中所存在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对抗性矛盾,但是这种对抗性矛盾要爆发就需要一种更为直接的力量,也必然是通过阶级对抗的形式出现即阶级斗争,所以阶级斗争就成为社会发展的直接推动力。

然后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社会是由人所组成,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他们不仅创造者物质财富还创造着精神财富,正是这些财富不断的推进着社会向高层次发展,所以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最大资源和主体动力。马克思曾经明确指出:“历史并不是把人当作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最后历史合力论是实现社会发展的方式。历史合力论是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补充与发展,恩格斯主要考察的是人的意志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他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这种创造是建立在十分确定的前提下的,创造历史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相互作用、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总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由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换句话说合力就是不同人的意志和目的形成的无数交错的力量在实践活动中共同致力于的历史结果,但是合力同样受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二、马克思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在后继者实践基础上以及在满足国家国情的基础上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首先是俄国在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进行了探讨。在他看来俄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与资产阶级国家不同,不在存在阶级对抗性矛盾。因此他提出了非对抗性矛盾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动力。

其次中国在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对马克思社会主义动力理论思想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毛泽东在继承列宁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矛盾仍然存在的基础上,认为“世界是由矛盾组成,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我们的任务,是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邓小平及时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发展动力理论指导下以及对毛泽东思想的反思之后,认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面对新出现的问题江泽民认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面对日益增多的社会矛盾下,胡锦涛提出了和谐发展动力观。

三、马克思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当代意义

马克思社会发展动力理论是马克思在他所处的时代立足于实践并且在吸收大量优秀思想家的的基础上建立。这一思想始终把人自由全面的发展作为矛盾解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推动全球的科学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虽然他的这一思想在他所处的时代不能得到充分的检验和实践但是他的思想却成为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理论基础。中国从马克思社会发展动力理论出发始终将人放在主要地位形成了许多优秀的动力理论思想和马克思思想一起共同构成了推动我国科学发展的理论基地。同时这一理论体系对于全球世界各国健康合理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83.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8.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465.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18-119.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459.

[6]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4.

[7]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8]江澤民.论科学技术[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哲学系)

猜你喜欢
人民出版社恩格斯生产力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抉择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人民出版社
展望2014: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第一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