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建设日新月异,黄河之都兰州散发迷人魅力

2014-01-17 13:28贺小花
中国公共安全 2014年15期
关键词:兰州市兰州智慧

■ 本刊记者 贺小花

“智慧城市”建设激发了兰州市政府的决策力和民心的凝聚力。智慧环保、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旅游等智慧项目的落实,让兰州依靠科技和创新重新走出一条凝聚科技力量的连通国内和国际声音的丝绸之路。未来,兰州市有望建成全国领先,辐射西北的智慧化城市。

兰州,甘肃省会,西北地区第二大城市。兰州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是大西北的交通通信枢纽。同时,兰州还被称为“黄河之都”,“黄河母亲”雕塑更是兰州形象代表。原因是,兰州是唯一的,黄河穿越市区中心而过的省会城市。兰州市区依山傍水,山静水动,形成了独特而美丽的城市景观。

2013年8月,兰州市成为住建部第二批智慧试点城市。独特的地理优势决定了兰州在古丝绸之路上的枢纽地位。今天,“智慧城市”的建设激发了兰州市政府的决策力和民心的凝聚力。智慧环保、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旅游等智慧项目的落实,让兰州依靠科技和创新重新走出一条凝聚科技力量的连通国内和国际声音的丝绸之路。未来,兰州市有望建成全国领先,辐射西北的智慧化城市。

兰州建设智慧城市基础雄厚

梳理城市建设步伐,就会发现兰州早已为智慧城市建设打下了雄厚基础,更为各项智慧建设的推进储备了各方面力量。

前几年,兰州市大力推进“数字兰州”“电子政府”建设,在2013年就已建成一网(市电子政务网络)、一站(市政府门户网站群)、一卡(市民卡)、一号(12345民情通服务热线)、2中心(市数据中心、市政府应急指挥中心)、5平台,为实现智慧兰州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从数字城管,到数字兰州,从三维数字社区到车联网,市民卡等,兰州距离智慧城市的步伐逐年拉近。

细看早在2011年,“数字兰州”启动建设,完成“数字兰州”建设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建成了全市电子政务内、外网和协同办公、公文交换、智能会议系统,实现了政府重要会议的无纸化、网络化召开,推广了各级领导干部手机办公,完成了政府网站升级改造。全方位加大信息技术在社会管理各领域的应用,搭建政府公共服务、公用事业应用、商业应用和金融应用四大功能。2011年12月,首发的3000张市民卡,让兰州市民实现了社保、公交、银行、卫生诊疗、图书馆、公积金查询、小额支付等多种应用。与此同时,积极培育发展相关信息产业,文化创意、动漫影视、软件开发、服务外包等产业加速发展,读者集团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数字出版基地。网络问政,以信息化引导和推进政府信息和政务公开。引“智”借“脑”,与国家行政学院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电子政务调研咨询和培训机制;与中国移动共建“无线城市”,将兰州列为全国试点城市;与中国电信共建“光网城市”,力争将兰州打造成全国首批示范城市。

2012年3月,兰州市政府与甘肃联通签订“智慧兰州”合作协议,共同加快推广服务社会的智慧应用,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为市民创造精彩的“智慧生活”。根据协议,双方将通过推进信息基础设施以及“智慧政务”、“智慧民生”、“智能城市”、“信息乡村”、“应急通信”建设,加快推广服务社会的智慧应用,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和现代城市的新形态,促进“数字兰州”向“智慧兰州”过渡,并逐步向“云计算城市”迈进,不断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城市形象和投资环境,创新和优化社会管理,提升广大市民的幸福指数。中国联通甘肃分公司把兰州作为业务发展的重点地区,计划“十二五”期间在兰州投入30亿元,充分发挥3G和行业优势,广泛联合市政府诸多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共同开发移动办公、公交监控、平安城市等多个信息化项目。

智慧兰州建设目标与主要任务分析

2013年9月,兰州市人民政府和国家住房城市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共同签订了兰州市《国家智慧城市创建任务书》,标志着兰州市创建智慧城市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兰州市智慧城市创建目标是到2017年,建成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实现行政、商企、民生各领域核心的智慧应用,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产业发展效率和市民生活质量。围绕“新四化”建设要求,从解决城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迫切问题入手,在城市建设、运营、综合管理和民生服务各个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构建“基础设施先进、信息资源安全、政府服务智慧、城市管理智能、人民生活便捷”的智慧城市建设体系和评价体系,将兰州建设成为“网络宽带物联、信息整合共享、产业文化引领、应用协同智能”的智慧城市,全面助推兰州成为甘肃省内一流、西北地区领先的区域发展高地。

智慧兰州创建的主要任务是:以构建智慧应用体系、促进智慧产业发展、提高智慧新区层次、推动支撑体系建设为导向,推进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围绕建设与宜居、管理与服务、产业与经济三个方面构建智慧应用体系,以智慧新区为示范,将兰州打造成国家的西部战略重镇,以智慧文化为创新,打造甘肃省的文化战略平台,形成兰州特色的智慧城市体系。创建特色是兰州新区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

据悉,兰州市创建智慧城市重点项目总投资约65.47亿元,其中涉及规划建设、公安、消防、教育、交通、通讯、工商、农业、质检、房管、社会保障等众多行业的智慧化发展。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短、技术要求高。根据任务书涉及的内容测算统计,兰州市创建智慧城市重点项目政府配套资金要达到13.34亿元。客观来说,兰州市要承担如此巨大的资金支出面临的困难不少,为此,一方面,兰州市加大招商引资,自谋出路。另一方面,兰州市政府希望国家和甘肃省加大对兰州国家智慧城市创建工作的资金扶持力度。

信息化建设来打头阵

这几年,通过多元化的资金投入,兰州实施了三维数字社区、智能交通、市民卡、电子政务等一批信息化建设重点项目,城市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受到了国家和甘肃省的高度肯定。同时,加快完善了全市信息化建设相关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兰州的信息化建设驶上了高速路。

目前,兰州拟建“云计算”中心。“数字兰州”建设为提高政府效能、方便市民生活、加快信息成果转化发挥了积极作用。兰州将继续坚持以应用为导向、以需求促发展的原则,围绕基础设施、应用创新、产业发展三个方面,广泛采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技术,推动“数字兰州”向“智慧兰州”迈进。

2014年6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央编办等12个部门联合发布了80个建设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名单,兰州名列其中。入选建设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对提升兰州市信息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卓有成效的智慧环保建设

早几年,兰州市空气污染较严重,经常上榜。兰州市政府为尽快改善兰州空气污染的名声做出了不少努力。第一,实施“蓝天工程”。兰州市政府采取了迁厂出城、天然气入户、汽车油改气等一系列的治理空气污染行动。然而全面彻底改变兰州的大气污染仍任重道远,其核心点落在重要污染源——传统燃煤锅炉改造方面,这被列为治理大气污染的重中之重。近10年来,兰州锅炉改造经历了无烟煤、柴油炉、水煤浆、天然气等多个时代。

第二,制订了“出城入园”“出城入郊”的政策。由于兰州的企业多集中在市区,每天过往车辆过多,不仅使城市道路更加拥挤,造成行人出行不便,汽车排放尾气导致城市空气污染加重。在这种背景下,让市场入园,企业入园,能大大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减少市区汽车尾气排放,美化城市环境,还可以确保商户稳定、长期经营。

治污,不仅仅是环境问题,还是最紧要的民生议题。为了将治污进行到底,兰州市除了采取严控生产源头污染、实行网格化管理等一系列铁腕措施以外,还将治污和整治干部“慵懒散漫”的“效能风暴”行动相结合,动真碰硬。这是兰州治理大气污染贯穿始终的准则。

以“管理无死角、监察无盲区、监测无空白”为目标,实行3个“24小时”管控,环保部门对城区重点工业污染源实行24小时驻厂监察:1、公安交警部门对尾气超标车辆实行24小时卡口管制,在冬季采暖期,建立了市、县环境分级监管模式,逐级对治污绩效进行量化评价和考核;

2、对重点工业污染源企业实行“三监测”,即对11家废气国控源安装的71套CEMS不间断实施在线平台监测;

3、每天早上6点空气污染指数达到85以上或企业污染物排放浓度达到标准临界值前10%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责令企业预防性降低生产负荷,要求县区政府启动加强面源污染源管控等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强度;

4、每天在地方媒体发布城区空气质量状况,每周公示重点企业排污情况和各区降尘排名,对严重违规企业进行公开曝光。

一项项严格的管控措施,起到了良好效果,而更加严厉的约束还在后面。

对于阶段性成果,兰州市市长袁占亭表示,兰州市将不断完善治污长效机制,为稳定退出全国十大重污染城市行列夯实基础。

智慧交通解决拥堵问题

兰州两山夹一河的独特地形造成兰州市交通拥堵问题一度非常严重和难以根治。智慧交通成为解决兰州交通拥堵难题的第一法宝。

为解决拥堵大问题,兰州市政府采取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措施。早在2012年12月,安宁快速公交系统BRT正式投入运营。这条从安宁区刘家堡广场至七里河区西站的快速公交线路,以其速度快、运量大、同站台免费换乘普通公交等优势,逐渐赢得安宁市民的欢迎。BRT的运行,让安宁城区的道路资源得到极大释放,对缓解交通压力、减轻机动车尾气污染有着明显的效果。

兰州市还启动了轨道交通建设项目。项目正式启动时间在2008年8月,多年来,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各项工作进展顺利。2013年7月,1号线一期工程项目征地征收工作基本完成。目前将抓紧优化完善设计文件,尽快完成初步设计审查和施工图强制性审查。计划年内全线开工建设,预计2016年10月建成通车。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必将改善兰州道路交通拥挤的现状。在方便市民出行的同时,还能够大量减少废气的排放,从而提高兰州的空气质量。

此外,为进一步破解交通拥堵难题,兰州市还将全面加大以道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解决基础设施欠账多的问题,缓解主城区交通压力。为配合轨道交通建设,对主城区14条“断头路”进行贯通,对12条“搓板路”进行改造。同时,将实施畅交通“上跨下穿”工程60个,计划总投资约46亿元,其中,车行上跨下穿工程10个,人行过街通道50个。主要是围绕主城区中影响交通的重要节点进行改造和建设。

2013年11月,“智慧公交”在兰州本地掌上门户“爱城市”中正式上线。“智慧公交”面向市民出行提供网络电子站牌服务,市民只要用手机上网就可准确掌握所需搭乘公交线路车辆的到达时间、离本站的距离等信息,还可以查看经过某站的所有公交线路,以及查询从某出发点到目的地的所有换乘方案。市民在出门前只需通过手机查询车辆的到达时间、离本站的距离等信息,即可规划好最合适的出行时间。

“智慧公交”运行以来,得到了用户的一致肯定,同时“智慧公交”将不断完善功能,提升用户体验,为市民出行提供便捷、优质、经济的公交化服务,满足市民方便、舒适、准点等要求。“智慧公交”加快了兰州市的城市信息化进程,促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升政府服务形象,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体现政府为广大人民谋福利、办实事的宗旨。

此外,基于车联网的智能交通也正在兰州进行有效尝试。BRT线路智能交通控制工程、交通诱导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以及采用BT模式建设的非现场执法系统和深安大桥等配套工程项目正在加快建设。而随着智能交通的投入使用,人、车、路、环境的高效协调的城市交通体系,将有效缓解目前城市交通压力。

创新服务的智慧旅游建设

兰州旅游资源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建设智慧旅游非常必要和迫切。兰州市域内有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土司衙门——鲁土司衙门,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中山铁桥,有“陇右第一名山”——兴隆山,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吐鲁沟、石佛沟、徐家山,有“母亲河、生命河”的象征——黄河母亲雕像,还有“陇上十三陵”——明肃王墓群等。兰州还是丝绸之路大旅游区的中心,东有天水麦积山、平凉崆峒山,西有永靖炳灵寺,南有夏河拉卜椤寺,北有敦煌莫高窟。

“智慧旅游”是兰州市12项“智慧城市”重点项目之一,今后5年全市计划投入6亿元开展智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工作。创建“智慧旅游”示范城市活动,以全省智慧旅游发展规划为指导,以旅游综合数据库建设为基础,以智慧旅游景区等项目建设为重点,以智慧旅游网站、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网络新媒体宣传营销为突破,以“政府引导,部门联合,市场运作”为原则,依托国内实力企业和本地优势资源,打造兰州特色的智慧旅游服务管理体系,为旅游者提供高效、便捷、精彩、独特的旅游服务和体验。把“智慧旅游”纳入“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中,与智慧交通、智慧城建、智慧文化、智慧新区等建设项目结合起来,依托市三维数字中心等品牌优势,整合信息资源,形成城市统一的智慧旅游体系。

2014年1月,《兰州市创建全省“智慧旅游城市”试点工作方案》出台。方案规定在创建“智慧旅游”示范城市活动中,兰州市将按照“一年创建,两年提升,三年达标”的工作目标,今年将建设兰州智慧旅游信息服务咨询平台,启动全市智慧旅游景区试点工作,完善兰州旅游网的政务、资讯、咨询服务和电子商务集成功能及英文版面设置,建设“智游兰州”移动互联网客户端。2015年,建成兰州智慧旅游服务中心;建成“水车博览园景区”、“兴隆山景区”等全省智慧旅游示范景区,开通旅游客运专线。2016年,建成“青城古镇景区”、“黄河楼景区”等全国有代表性的智慧旅游景区,建成全市统一的“智慧旅游”管理服务体系。

《方案》指出,通过建立政企合作机制,整合传统媒体和网络信息资源,加大网络营销推广力度,建立以“兰州旅游网”、“兰州旅游官方微博微信”、“智游兰州手机客户端”三位一体的兰州旅游电子政务、电子事务和电子商务网络体系。重点建设六大智慧旅游项目,包括打造一个“智慧旅游网站”;创建一批“智慧旅游企业”;扶持一批“智慧旅游电商”;搭建一个“智慧旅游手机平台”;推广一个“智慧旅游微博微信平台”;建立一个“智慧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目标是到2016年,兰州市将形成政务管理体系、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旅游业态服务体系三大“智慧旅游”体系,以“智慧旅游”引领和提升全市旅游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服务水平,使兰州成为全省“智慧旅游”示范城市。力争2018年将兰州打造成为全国“智慧旅游”示范城市。

特色的智慧养老建设

今年,兰州城关区虚拟养老院通过“安全养老”和“健康管理”两大措施,完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安全养老、健康管理等服务项目。届时,老年人只需要通过便携式的健康检测仪器在家检查身体后,相关数据就会自动上传到总的数据平台。

“健康管理”服务,是按照医养结合、医护结合的思路,整合社区卫生医疗服务资源,监测上传老年人各类生理指标信息,为老年人建立动态健康档案,提供慢性病管理、饮食规划、运动提示、用药提醒等健康服务。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后,老年人可以通过两种渠道进行身体检查,一种是使用便携式健康检测仪器,只要在家监测,相关数据就会自动上传到系统平台,以便工作人员即时监控;另一种方式则是通过居民所在地的社区卫生中心进行体检,再有专业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并输入系统档案库,确保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据了解,目前城关区虚拟养老院已联合中科院退管办、兰大老干处开展健康管理服务的试点工作,为622名老人提供了健康管理服务,累计服务1.92万人次。

“安全养老”服务,就是通过开发老年手机,进一步优化虚拟养老院服务功能,实现虚拟养老院四大类服务一键拨号,方便老年人享受虚拟养老院各项服务,并且联合通信运营商为老年人提供老年手机拨打虚拟养老热线电话免费、老年手机之间互打免费等话务优惠。同时,还将继续完善老年手机的服务功能,通过手机定位服务,实现失智老人走失查找、紧急救援指引等服务。目前,该院正在进行困难老人老年手机免费发放以及普通老人老年手机的市场推广工作,已经向各类老人发放老年手机300余部。

结束语

当前,兰州发展机遇前所未有,后发优势日益凸显,正处于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2012年,国务院批复设立西北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并明确提出,要把建设兰州新区作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并于2020年致力将兰州发展为西北地区现代化大都市。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今年兰州市的重点工作面向招商引资、出城入园、新区开发、第三产业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治污染、畅交通等方面。兰州虽处西北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城市相比,其拥有的各方资源并不占优势,但其智慧城市建设是肯出力,真实干的。智慧兰州建设的成绩正是“河汇百流、九曲不回、创新创业、和谐共进”的兰州精神最好体现。一句话,兰州的变化日新月异,正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猜你喜欢
兰州市兰州智慧
我的兰州梦
阳光少年的飞驰年华——兰州市第四十六中学轮滑社团活动掠影
兰州琐记
兰州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兰州市艺彩少儿美术作品选登
兰州十年立法变革的评析*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