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跃斌
中国古代有四大美女之说。四大美女的命运都不济,或者就是封建社会妇女地位的一个缩影。西施先被人送给了吴王夫差,做了礼物,后又传说跟人泛了太湖,做了玩物;昭君则先被囚禁宫中,画图省识春风面,后被作为政治的牺牲和亲;貂蝉更卑微,甚至连个姓氏都没有留下,充当了一个玩物兼礼物的角色;最好的杨玉环,也只是风光了十几年,最后又被所爱的人勒死,做了替罪羊。相比较,似乎是昭君更风光一些,不但留下一座青冢,供人凭吊,发思古之幽情,更留下一个昭君村,满足后人的好奇之心。
我凭吊青冢已有些年了,拜访昭君村却是2010年的事。说起迟滞的原因,倒也简单,就是因为到昭君村的路难走。但终究是中心结之,何日忘之,这样,我又到了昭君村。
我是从宜昌坐汽车去兴山昭君村的。在地图上看,宜昌到兴山(当地名叫古夫)的路只有一百多公里,实际上却走了四个多小时。特别是轮渡长江后,都是沿着香溪河溯行,路更难走,船在高山与深涧中绕来绕去,风光倒是赏心悦目,但也着实让人提心吊胆。我当时就心生悔意,想这昭君村也是后人附会出来的。想想看吧,连现代交通都如此困难,当年车载舟行,汉元帝选美又如何能选到此等偏僻的神农架?回来后查了一下资料,果然,无论是《汉书》,还是《后汉书》,都没有写明昭君的出处。如此似乎可以证明,昭君村是后来好事者的山寨。
我就是怀着这样的疑问到了兴山县城。住上宾馆再询问,始知从县城到昭君村尚有十几公里的路。第二天早上,我坐上了从兴山到高阳的汽车。高阳是兴山老县城的所在地,昭君村坐落在新老县城之间。
车在一架大桥边停下。司机通知我下车,并指着一条路告诉我说,昭君村在山顶之上,进村尚要走三十分钟左右的山路。路上只有我一人,越走越怕,行到半山,我不得不折了一根树枝壮胆。
进了昭君村,最先看到的是一个叫楠木井的院落。院落大门紧闭,门上一额尚可见“楠木井”三字,看字体应该是郭沫若手迹。楠木院院墙颓败,墙下杂草高低。绕墙前行,东南角有一小门。进门是一小院。院内肮脏,乱堆着一些垃圾。院北有一小亭,亭上有楠木井三字,仔细辨去,果然是郭沫若所题。再看看字迹斑驳的介绍,说这井是昭君跟乡亲们打的。村既为假,井焉能为真?但我还是信其真而不信其假,倒掉矿泉水瓶中的水,爬到井台上,灌一瓶井水,直起身来品味。水不甜不咸,不温不凉。刚喝了两口,突然又横生一念,怕这井年久无人饮用,会药人,只好倒掉了瓶中的千年古水。
再朝前走,便到了昭君公园。公园大门修得很阔气,仿汉代形制,有些古气。门旁有几个卖票或守园人在闲聊,游人只有我一个。我上前打听,门票要六十元一张,显然是贵了些。
昭君公园占地二十亩有余。整座公园仿汉风格建筑,庭院相连,错落有致。园中有娘娘泉、梳妆台、昭君书院等景点。不管真假,仅仅为了这些名称,便已足够我发思古之幽情了。只是,给我的感觉,所谓的昭君宅过于宽阔豪华,谁能相信,当年区区一介村姑,会有如此豪宅。除此之外,园中另辟有陈列室,展出一些图片、书画、诗词及出土文物,内容大都与昭君有关。
园中有一长廊,贴山而下,便可通娘娘井,只是长廊已荒弃不用,进娘娘井需走出大门。娘娘井院落深深,依阶下山,两边深竹芭蕉,很有味道。下到娘娘井处,又见一侧门,门下一条荒径,径上落箨满地,径边芭蕉高大,老竹深阴,幽幽然不知通向何处。我思忖片刻,冒险而下。结果,不但领略一番风光,又偶得一条下山捷径。来时走了十几分钟的盘山路,由此直插半腰,只用了几分钟。半腰处即为老大门所在。想来此路应为旧路,后来为了生财,又修了新门。
下山的路仍然只我一人。不过,已没有上山时的胆怯,也有了观赏的闲情。我站在半山之上,西望山峦起伏的神农架,更加确信我的判断:昭君走不出神农架。
游赤壁记
中国儒家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受这个观念的影响,本来代表中央政权消除地方割据的曹操被抹上了白脸,成了奸臣的形象代言人。再细想想,朱熹当年给曹操抹白脸的目的,也无非是为偏安江南的宋朝争脸,意思是说,别看你金国现在有多么猖狂,但你们永远是蛮夷,是不能成为正朔的。如此,在《三国演义》里,《三国志》中的曹公成了枭雄。其实,真正的枭雄应该是刘备和孙权,正是因为他们的联手,才将曹操统一天下的雄心止步在赤壁。于是,赤壁就成了中国最早的旅游点之一,魏晋以降,咏赤壁的诗文可以说是连篇累牍。其中,最出名的应归属苏东坡的《赤壁赋》。但是也有人说,苏东坡游的是假赤壁,写的是真文章。依他们的观点,苏东坡在黄州团练副使任上游的黄州赤壁是假的,而过去叫埔圻,现在叫赤壁市的赤壁才是真赤壁。
我决定亲自看看,两个赤壁哪个是真哪个为假。
临行前恰与黑龙江大学叶君教授相遇。我向他谈了我此行的目的,并征询他对两个赤壁的看法。叶博士肯定地说,黄州的那个赤壁是真的。我率尔直言,说你是黄州人,当然希望黄州的赤壁是真的。叶博士一丝不苟地说,他说这话是有根据的。最得力的根据就是,赤壁市的那个赤壁在江南,而黄州的那个赤壁在江北,当年的周瑜决不会火烧自己的战船。我当然相信叶博士的话,但还是决定到实地考察考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么。
我先到的是赤壁市的赤壁。如今的赤壁已被开辟成公园,公园的大门仿三国时期建筑。公园的面积很大,景点也很丰富。内中有烽火台,有孙权、周瑜塑像,有刘、关、张三兄弟的塑像,另有一些当年情景的再现,端的用了心思。但我对这些不感兴趣,我想看的是原汁原味的赤壁。在我心中,只要看到那块裸露的石头,那块面对长江的赤壁,便已足矣。这样,我穿园到了江边,来到那块刻有“赤壁”两个红字的崖壁西侧,凭栏远观石壁。我原想觅一条蚱蜢舟,摆到赤壁之下,体验“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意境。谁知赶上长江大水,没有小船可寻,我只能坐在栏杆上,面对崖壁浮想联翩。
我想,此赤壁既然位居长江南岸,显然不是赤壁之战的赤壁。那么,古人为什么要将此赤壁当彼赤壁呢?难道古人也像今人一样,为了旅游,像争西门庆故里一样争赤壁?
同赤壁市的赤壁相比,黄州市的赤壁要小得多,也古朴得多。而且,那座赤壁之下,也不见了长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滚滚长江东逝水,滚来滚去,就滚到了离赤壁千米之外的地方。现今赤壁之下,唯余一泓湖水。我就立在亭间,想象“乱石拍空,惊涛骇岸,卷起千堆雪”的模样,感慨“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黄州的赤壁称东坡赤壁,想来命此名者也认为此赤壁为假赤壁,起名之初,就露出底气不足的样子。其实,此赤壁在苏东坡贬黄州之前,已有李白、杜甫、杜牧等到此一游,并留有诗文。只不过他们的诗文不及苏东坡的两赋一词来得大气,来得有名气。
站在赤壁之上,我久久不肯离去,思接千古。奇怪的是,想来想去,我想的都是东坡夜游赤壁,而不是周郎火烧赤壁,想哪里曾经是东坡听箫之处,哪里是“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的地界,那只孤鹤又是从哪片天空飞过……再想想,人生真的很短暂,也真的很无奈,“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当年东坡在此地怀周郎,今天我在此地怀东坡,古之作古,今之作古,也只是俯仰之间的事情。如此,再看东坡,真达观之人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