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道林,孙耀杰,左兆辉
(河北工业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天津 300401)
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世界上每年有超过250万人死于CO中毒,我国每年也发生10万多宗煤气中毒事故。尤其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采用燃煤取暖的方式,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常有发生[1]。目前我国针对农村市场的CO监测系统或仪器还较少,CO监测装置大多应用于煤矿等生产部门,人民的生命安全受到极大威胁。因此我们急需设计出一款针对农村市场的CO监测装置。此装置应该具有稳定性高,价格合理,安装方便等特点以利于在农村地区推广。
本系统采用单片机为微控核心。首先,通过CO传感器收集环境中的CO数据信息。CO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模拟信号通过AD转换器转化为数字信号后传送给单片机,单片机经逻辑处理判断是否越限,越限本地声光报警并由LCD液晶显示报警线路、实时浓度,通过GSM模块向指定电话发送报警短信,系统的报警阈值,电话号码可通过按键进行设定。系统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结构框图Fig.1 Structure diagram of the system
本系统主控芯片选用宏晶公司生产的STC89C52单片机,其具有使用普遍、价格合理等优点,是目前同类技术中性价比较高的产品。STC89C52的P0口用于与LCD1602数据传输,P1口用于接收AD转换器的数据以及对液晶1602的控制,串口RXD、TXD与TC35i通信,其余管脚用在按键和声光报警等[2]。下面对各部分器件及其电路设计作简要阐述:
CO传感器是系统中的重要部件,传感器的性能直接决定了监测结果的好坏。市场上的CO传感器分为两种,半导体式与电化学式。电化学传感器的灵敏度比半导体传感器要高,并且功耗低更稳定。因此本系统选用了电化学CO传感器MQ-2,其使用的气敏材料是在清洁空气中电导率较低的二氧化锡(SnO2)。当传感器所处环境中存在CO气体时,传感器的电导率随空气中CO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使用简单的电路即可将电导率的变化转换为与CO浓度相对应的输出信号。MQ-2应用电路如图2,其中S1为MQ-2。
图2 MQ-2应用电路图Fig.2 Application circuit diagram of MQ-2
MQ-2采集的模拟信号要经过AD转换器处理后发送给单片机,将MQ-2的输出端OUT与AD转换器的输入通道AD0连接。
系统选用美国TI公司生产的10位AD转换器TLC1543。它具有多通道、低价格的特点。TLC1543为20脚DIP封装的CMOS 10位开关电容逐次A/D逼近模数转换器。TLC1543的CS(15脚)为片选端,CS端的一个下降沿将复位内部计数器并控制和使能芯片。ADDRESS(17脚)为串行数据输入端,用来选择下一个即将被转换的模拟输入或测试电压。DATA OUT(16脚)为A/D串行输出端,它与单片机通信,可对数据长度和格式灵活编程。I/O CLOCK(18脚)时钟输入/输出提供同步时钟,系统时钟由片内产生。我们将TLC1543的15~18引脚分别与单片机的P1.0~P1.3连接。TLC1543将MQ-2采集的模拟信号处理后传送给单片机。
系统选用西门子工业级GSM模块TC35i来发送短信,它工作在EGSM900和GSM1800双频段,电源范围为直流3.3~4.8 V。TC35i利用串口与单片机通信,所以我们将TC35i的RXD、TXD分别与单片机的TXD、RXD相连。我们用单片机的P3.4引脚控制TC35i的点火信号IGT[3]。与单片机连接如图3所示。
图3 GSM模块部分Fig.3 GSM module part
1602 为工业字符型液晶,能够同时显示16*2即32个字符。将单片机的P0口通过上拉电阻与LCD1602的D0~D7连接并行传输数据,将LCD的R/S(数据/命令选择H/L)、R/W(读/写选择)、E(使能端)分别与单片机的 P2.0、P2.1、P2.2 连接实现对LCD的控制[4]。
系统的软件部分采用C语言编程,具有很好的模块化和移植性。我们对其中重要的模数转换,以及短信发送模块进行介绍。
气敏传感器MQ-2采集到的模拟信号以电压的形式表现出来我们要经过AD转化后才能输入单片机处理,AD转换部分的软件流程如图4所示。
图4 AD转换流程图Fig.4 AD conversion flowchart
选用的短信模块TC35i支持多种通信波特率,这里使用9600bps的波特率,单片机通过串口与其通信。单片机串口初始化如下:
void Serial_Init(void)//串口初始化函数
{
SCON=0x50;//串口:方式 1,允许发送和接收
TMOD=0x20;//定时器 1:模式 2,8位自动重装模式,用于产生波特率
TH1=0xFD;//11.059 2 MHz晶振,波特率为9 600
TL1=0xFD; //定时器初值
TR1=1; //开启定时器1
ES=1; //开启串口中断
EA=1; //开启全局中断
}
在使用TC35i之前单片机要给IGT一个大于200 μs的上升沿,以启动模块,之后单片机通过串口发送AT指令来控制TC35i工作[5],以本系统中发送报警短信为例,具体实现如下:
1)启动后单片机通过串口发送指令“AT”,若 TC35i与单片机通信正常,TC35i向单片机返回“OK”
2)单片机发送"AT+CMGF=0 ",设置TC35i为PDU中文短信模式。设置成功返回“OK”。
3)单片机发送"AT+CMGS=31",设置短信长度。设置成功返回“OK”。
4) 写入短信内容 “11000D916881082
25397F4000800104E006C27531678
B362A58B66901A9053”。内容为经过Unicode编码后的形式,其中包括运营商短信中心号码、接收端手机号码、中文短信内容。此处即为向188XXXX5794手机号发送“一氧化碳报警”。手机号码可通过外部按键进行修改。
5)单片机发送结束符“0x1a”,TC35i收到结束符后发送短信。
6)发送完成 TC35i返回“+CMGS=150”“OK”。 150 为系统发送短信计数,OK表示发送成功[6]。
系统主程序流程图如图5所示。
图5 主程序流程图Fig.5 Main program flow chart
程序首先执行初始化程序,完成LCD,GSM模块的初始化,对GSM模块设定默认报警电话号码等工作。然后开始CO浓度采集,A/D转换,单片机接收到采集数据后进行运算,超过阈值进行声光报警以及启动GSM模块发送报警短信。
利用KEIL与Proteus联合仿真的方式,对系统进行仿真,仿真中我们以滑动变阻器变化产生不同的电压值来模拟MQ-2采集到的不同浓度CO值,利用模拟串口终端读取单片机串口输出给TC35i的信号。设定虚拟串口终端能响应输入字符,这样,模仿TC35i的返回信息。仿真结果达到预期,仿真图如图6所示。
液晶显示器的第一行显示的736、184、327(单位ppm)实时显示的为3个CO传感器监测CO浓度值,第二行为我们设定的报警阈值(600 ppm上限),可以看到只有第一个浓度736 ppm超过了上限600 ppm所以在显示器的右下角显示1,即表示1号报警。图中30为温度,即30℃。单片机串口发送了正确的AT指令。仿真后我们制作了实物,经多次测试,系统开机后能在30 s左右完成采集并实时显示,稳定性高,操作简便。
本系统具有较高的数据采集速率,能够很好的完成CO监测并实现越限的本地与远程报警功能。将区域内所有的监测系统目标手机号设定为相同的号码,便可以实现区域性监测。系统实物经多次测试,表明该系统具有稳定可靠、易于安装,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易于在农村大面积推广等特点,达到了设计要求。
图6 系统仿真图Fig.6 System simulation figure
[1]程利民,朱晓玲.单片机在CO监测与报警系统中的应用[J].煤炭技术,2011(10):43-45.CHENG Li-min,ZHU Xiao-ling.Application of microcontroller in CO monitoring and alarming system[J].Coal Technology,2011(10):43-45.
[2]王立红,李曼.基于单片机的CO监测与报警系统[J].工程技术,2010(10):33-34.WANG Li-hong,LI Man.CO monitoring and alarm system based on single chip[J].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2010(10):33-34.
[3]吴青,仵博.基于TC35i的GSM报警器的设计与实现[J].微计算机信息,2009(2):36-37.WU Qing,WU Bo.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GSM Alarm Based on TC35i[J].Microcomputer Information,2009(2):36-37.
[4]陈素华,王国志.基于单片机的LCD显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许昌学院学报,2010,9:75-78.CHEN Su-hua,WANG Guo-zhi.LCD display system design based on AVR chip[J].Xuchang university Journal,2010(9):75-78.
[5]马胜前,张维昭.基于GSM网络的智能监控器[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54-57.MA Sheng-qian,ZHANG Wei-zhao.The smart monitor based on the GSM network[J].JournalofNorthwest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0(2):54-57.
[6]陈凯,秦实宏.基于GSM模块T C35I的收发控制系统设计[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1(1):91-94.CHEN Kai,QIN Shi-hong.Design of receive and transmit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GSM module TC35i[J].Journal of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11(1):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