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坚
孩子3岁以后,进了幼儿园,父母开始关心他的社会性发展,“能和其他小朋友玩到一块儿吗?”“有没有要好的小伙伴?”如果孩子不合群,父母就会很担忧,不仅怕他被小朋友欺负、一个人待着会不开心,也怕他将来长大以后在社交方面有障碍。
不合群的孩子,有的可能是天性使然,过于敏感、害羞,不容易适应陌生环境,不擅长与陌生人打交道;也有的可能是受后天环境的影响,比如家长过度保护,导致孩子比较自我中心,不会理解和体谅他人的感受……每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原因,解决问题也要因人而异。
事实上,孩子的社会性发展,首先还是从家庭内部、与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互动开始的,然后再逐渐扩大社交圈,让孩子自然而然地学习与人相处的技巧吧。
练习一:打招呼
适合:因为害羞而难以与他人交往、与人建立联系的孩子;还不熟悉与人交往的基本技巧的孩子。
道具:玩偶,或有许多人物的图画书,或动物卡片甚至水果卡片、交通工具卡片等。
练习A:跟各种各样的人打招呼
一次性拿出3个以上的玩偶,家长轮流为这些玩偶配音,和孩子“见面”。第一轮,家长先说:“**(孩子的名字)你好!我是小猪,我的名字叫**(家长编一个名字)。”孩子就要回答说:“小猪**你好呀!”然后再换一个玩偶。要求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尽力去记住所有玩偶的名字。第二轮,就换孩子先说:“小猪**你好!我是**(孩子自己的名字)。”然后再换一个玩偶。
Tips:
·逐渐增加难度:增加玩偶的数量,或在第二轮时变换玩偶的出场次序。
·丰富人物类型,为玩偶编派不同年龄、身份角色,家长按照玩偶的身份以不同的语气和宝宝说话。比如小猪宝宝、大象爷爷,对宝宝说话的语气、方式都会有点不一样,还可以把现实中的人物角色代入玩偶。
练习B: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打招呼
拿出一个玩偶,比如是一只小猪,让孩子跟它打个招呼:“小猪你好!”然后丰富打招呼的内容,首先添加问候语,比如是在早上,就说:“小猪,早上好啊!”其次添加环境元素,比如是晴天,就说:“小猪,今天阳光很好哦!”再次添加个人化元素,比如小猪戴着一个领结,就说:“小猪,你戴着一个领结耶!”再让孩子自己对这个领结进行描绘、发表意见。最后添加互动元素,比如孩子已经吃完早饭,习惯是要下楼去散步,就说:“小猪,我要去散步,你要不要一起去呀?”
解析:
孩子遇到他人不会主动打招呼往往是因为他不知道该如何打招呼。这些练习能让他了解打招呼的各种方式,学习用不同方式对不同的人打招呼,反复练习至熟练之后,他就会感觉轻松一些:原来打招呼就是个技术活儿呀!
练习二:表达你的想法
适合:不善于用有效方式来表达自我的孩子,如:想和小朋友玩,却不知道该怎么开始的孩子;被小朋友欺负,却不知道该怎么应对的孩子等。
道具:无;或沿用游戏一中“遇见”的玩偶。
练习A:我想……
孩子心中先存一个想法,比如“我想和你一起玩”,或者“我想跟你一起看图画书”等等,随便什么都可以。先不用语言,而是用其他的办法,试试看能不能让父母(或父母扮演的玩偶人物)理解到这一点。然后再用清晰的语言,直接地把想法表述出来。
Tips:
·逐渐增加难度:在非语言阶段,父母可以假装理解不了孩子的意思,让他想新的办法来表达。
·当孩子以明确的、清晰的语言直接表述想法后,父母要给予正面的、积极的回应。
练习B:我不喜欢……
假装父母(或父母扮演的玩偶人物)与孩子发生冲突,冲突的内容可以让孩子自己设定,比如抢一个玩具啊、或者不小心把孩子推倒啦……然后让孩子想想,在这样的情形下,自己会如何反应?鼓励他设想各种可能采取的反应。然后让他自己判断:哪种反应方式比较好?最后让他用清晰的语言直接把想法表述出来。
Tips:
·引导孩子思考对双方都好的解决方案。比如被小朋友推倒了,也把对方推倒一次当然是个方案,但要求对方帮自己揉揉摔痛的地方,或许是更好的解决办法。
解析:
有的孩子比较软弱,容易受到欺负,此时如果向父母求助,而父母也出面帮他解决的话,情况却反而容易愈演愈烈:孩子会养成依赖父母的习惯,小朋友们也会更多地欺负他。所以教给他应对这种情况的办法,让他自己去学习面对,是更好的方式。
练习三:成为一份子
适合:难以融入小朋友正在玩的游戏,或被小朋友的“小圈子”排斥的孩子。
道具:孩子平时喜欢读的故事书,有多个人物的那种故事。
练习A:了解规则
先让孩子列举故事中的各个人物,他们分别有什么性格特点?彼此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他们在一起时都做些什么?他们为什么喜欢做这些?从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件事,想想可以如何参与进去?然后分派角色,可以一人饰多角,把孩子参与这件事的过程表演出来。
Tips:
·在表演过程中,要尽量让每个人物都表现得符合他们的性格特点。
·提醒孩子,要理解并遵循故事中人物的行为方式,和他们一起努力,达成预期的目标。
练习B:突破规则
对同一件事,再想一想:有了你的参与之后,你可以给它带来些什么样的变化?比如你可以想出新的主意、用新的方法,来处理其中遇到的某些问题;比如你可以提供一些有用的工具或知识等等。再重新表演一次。
Tips:
·提醒孩子,他的想法必须适合参与这件事的其他人,不能反差太大,不然可能会被拒绝,而且他也应该照顾到大家的习惯和需求。
解析:
有时候小孩子也会因为“小团体主义”而排斥别的孩子,如果被排斥的话,孩子会感到很孤单、很不快乐。不妨教他先去观察小朋友们做事情的方式,找到和自己习惯相同的部分,然后也那样去做,就容易被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