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新颖+王春涛
摘要:甬沪宁管线于2004年投产,担负长江中下游沿途中石化集团各大炼厂进口原油供给的任务,是一条自动化程度较高、规模较大的输油管线。面对各家炼厂管输原油需求量的不断提高,管输压力不断增大,甬沪宁管网通过对输油工艺和运行方式等方面的优化,最大程度地发挥了管线的输送能力,保证了炼油企业原油资源的稳定供应,降低了原油运输成本。
关键词:甬沪宁管线;输油工艺;运输成本
中图分类号:TU9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1-0061-02
甬沪宁进口原油管道按常温密闭输油工艺设计,根据输量变化,输油干线和输油支线分别采用连续和间歇输送工艺。投产以来,已为沿线的镇海炼化、上海石化、高桥石化、扬子石化、金陵石化和仪长原油管道输送了大量的品种繁多的进口原油。
1 运行模式
按照月度收、输、销油计划,编制输油作业计划。实行二级调度管理制度,由调控中心直接管理运行。
甬沪宁管网运行主要包括码头作业、站库作业、管线运行三大模块,见表1:
表1 运行模块
序号 名称 作业内容
1 码头作业 主要包括接卸原油、装船两方面业务
2 站库作业 主要包括收、输油,流程切换,
设备调用等
3 管线运行 根据需要,采用不同运行方式,合理调整管线输量和运行方式等
这三个模块既相互联系,又互相制约,共同组成一个运行整体。
1.1 码头作业和管线运行
大榭岛、岙山和册子岛码头主要是卸船和装船作业:由码头工作人员提前汇报油轮到港信息,运销处计划人员安排油罐装卸。
1.2 站库作业和管线运行
运销处统一安排各站库的输油生产,布置管输作业生产的罐号、油种、时间、批次、货主等项内容。
大榭岛、岙山、册子岛油库作为管网的三个源头,其主要任务是接卸原油和向下站输转。
岚山站:作为甬沪宁管网的枢纽,工艺六进四出,流程复杂,切换频繁。作为甬沪宁管道的“咽喉”之地,它的运行情况直接影响到整个管网的运行状态。因此,岚山站的优化运行最为主要,也最为关键,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岚山站的输油主要有岚白Φ711线和岚白Φ762线,输往白沙湾站。
白沙湾站:兼具中间站和末站的功能,输油交上海石化,通过白高段管线输油交高桥石化,通过白石段管线输送金陵石化、扬子石化和仪长线进口原油。
石埠桥站:甬沪宁线的末站,金陵石化、扬子石化和仪长线的进口原油都经过这里交接。
2 优化运行
科学地进行管道运行管理,一要有编制良好的运行程序,二要有经验丰富的调度人员,三要有完善的信息传递系统,三者缺一不可。
面对金陵石化、扬子石化和沿江炼厂等多家下游企业扩大产能,输油形势日益严峻,为了进一步提高管线输量,解决“白沙湾-长兴-石埠桥”管段瓶颈的制约,并保证管线的安全输油生产,管道公司在实际管线运行中及时采取了优化运行方式和添加减阻剂输送工艺等多种措施,完成输油计划,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具体介绍
如下:
2.1 工艺优化
首先,不断改进输油工艺,改进前,白石段管线主要采用“岚白石Φ711密闭”和“岚白石Φ762密闭”交替运行,操作方法是:将低硫原油和高硫原油分别通过岚白Φ711和岚白Φ762管线输至白沙湾,然后按企业分配,其中上海金山石化和高桥石化的油品直接进入白沙湾油罐,再经由白沙湾站分输。金陵石化、扬子石化和仪长进口油则经由白石段顺序输至石埠桥,再分输给企业。这样操作,虽然减少了岚白段的混油,但流程切换却加大了白沙湾-石埠桥段管线启停过程中的混油量,增加了一线人员的操作负担,也造成了岚白段和白石段输油的间断和输油设备的频繁启停。改进后,全面采取新的输油组合方式:对岚白段,不再根据原油含硫量,而是根据目标炼厂划分其输送管线,见表2:
2.2 运行优化
白沙湾-长兴-石埠桥段站间距大,站间摩阻较大,且管输原油种类多,批量、密度和粘度等变化幅度大,使岚白石Φ762管线在实际运行中压力和输量产生大幅波动,并容易出现出站压力极易超高、进站压力却极易过低的问题,导致白沙湾站和长兴站的出站调节阀长时间处于调节状态,造成了管线的节流和能耗的浪费,并带来了管线超压的危险,给正常输油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安全压力。
就此,首先对白石段的三处三通法兰密封垫圈进行了更换,更换高压密封垫圈后,最高运行压力从更换前的6.2MPa提升至8.0MPa,从而结束了白石段运行压力偏低的历史,为后来的添加减阻剂增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实际运行管理中,管道公司根据甬沪宁管网各段管线的不同运行特点,优选、优化运行方案,跟踪所输油品的油头动态,科学分析管线运行过程中各种工艺参数,从而及时调整运行方式和运行参数,使管线运行始终处于最优化运行状况,减少了管线节流。
2.3 添加减阻剂输送工艺
2011年,甬沪宁管网岚白石Φ762段的白沙湾和长兴站添加HG减阻剂进行管线增输。
甬沪宁管输原油种类较多,密度相差较大,且油品批次多,单个品种数量少,粘度变化比较大,不同油品最大与最小粘度比为8.3∶1,见表3。实际操作中,采取白沙湾站和长兴站分别添加减阻剂,根据油头动态和各进出站压力的变化情况,相应调整加剂量,解决了岚白石Φ762管线输油瓶颈,全年实际增输量约5.5%(管线加剂量见表4)。
3 结语
通过甬沪宁管网的优化运行,在进口原油接卸、运输计划优化、降低原油损耗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最大程度发挥了管线的输送能力,确保了甬沪宁管网在输油任务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圆满完成输油任务,保证了炼油企业原油资源的稳定供应。同时,管线输油综合单耗同比下降9.4%,取得了良好的节能降耗效果,降低了原油运输成本,提高了输油效率。
参考文献
[1] 梁翕章,唐智圆.世界著名管道工程(修订版)
[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256-298.
[2] 孟振虎,陈毅忠.输油管道运行优化实用分析[J].油
气储运,2002,21(4):9-13.
作者简介:赵新颖(1981—),女(满族),辽宁绥中人,中石化管道储运分公司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油气储运技术管理。endprint
摘要:甬沪宁管线于2004年投产,担负长江中下游沿途中石化集团各大炼厂进口原油供给的任务,是一条自动化程度较高、规模较大的输油管线。面对各家炼厂管输原油需求量的不断提高,管输压力不断增大,甬沪宁管网通过对输油工艺和运行方式等方面的优化,最大程度地发挥了管线的输送能力,保证了炼油企业原油资源的稳定供应,降低了原油运输成本。
关键词:甬沪宁管线;输油工艺;运输成本
中图分类号:TU9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1-0061-02
甬沪宁进口原油管道按常温密闭输油工艺设计,根据输量变化,输油干线和输油支线分别采用连续和间歇输送工艺。投产以来,已为沿线的镇海炼化、上海石化、高桥石化、扬子石化、金陵石化和仪长原油管道输送了大量的品种繁多的进口原油。
1 运行模式
按照月度收、输、销油计划,编制输油作业计划。实行二级调度管理制度,由调控中心直接管理运行。
甬沪宁管网运行主要包括码头作业、站库作业、管线运行三大模块,见表1:
表1 运行模块
序号 名称 作业内容
1 码头作业 主要包括接卸原油、装船两方面业务
2 站库作业 主要包括收、输油,流程切换,
设备调用等
3 管线运行 根据需要,采用不同运行方式,合理调整管线输量和运行方式等
这三个模块既相互联系,又互相制约,共同组成一个运行整体。
1.1 码头作业和管线运行
大榭岛、岙山和册子岛码头主要是卸船和装船作业:由码头工作人员提前汇报油轮到港信息,运销处计划人员安排油罐装卸。
1.2 站库作业和管线运行
运销处统一安排各站库的输油生产,布置管输作业生产的罐号、油种、时间、批次、货主等项内容。
大榭岛、岙山、册子岛油库作为管网的三个源头,其主要任务是接卸原油和向下站输转。
岚山站:作为甬沪宁管网的枢纽,工艺六进四出,流程复杂,切换频繁。作为甬沪宁管道的“咽喉”之地,它的运行情况直接影响到整个管网的运行状态。因此,岚山站的优化运行最为主要,也最为关键,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岚山站的输油主要有岚白Φ711线和岚白Φ762线,输往白沙湾站。
白沙湾站:兼具中间站和末站的功能,输油交上海石化,通过白高段管线输油交高桥石化,通过白石段管线输送金陵石化、扬子石化和仪长线进口原油。
石埠桥站:甬沪宁线的末站,金陵石化、扬子石化和仪长线的进口原油都经过这里交接。
2 优化运行
科学地进行管道运行管理,一要有编制良好的运行程序,二要有经验丰富的调度人员,三要有完善的信息传递系统,三者缺一不可。
面对金陵石化、扬子石化和沿江炼厂等多家下游企业扩大产能,输油形势日益严峻,为了进一步提高管线输量,解决“白沙湾-长兴-石埠桥”管段瓶颈的制约,并保证管线的安全输油生产,管道公司在实际管线运行中及时采取了优化运行方式和添加减阻剂输送工艺等多种措施,完成输油计划,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具体介绍
如下:
2.1 工艺优化
首先,不断改进输油工艺,改进前,白石段管线主要采用“岚白石Φ711密闭”和“岚白石Φ762密闭”交替运行,操作方法是:将低硫原油和高硫原油分别通过岚白Φ711和岚白Φ762管线输至白沙湾,然后按企业分配,其中上海金山石化和高桥石化的油品直接进入白沙湾油罐,再经由白沙湾站分输。金陵石化、扬子石化和仪长进口油则经由白石段顺序输至石埠桥,再分输给企业。这样操作,虽然减少了岚白段的混油,但流程切换却加大了白沙湾-石埠桥段管线启停过程中的混油量,增加了一线人员的操作负担,也造成了岚白段和白石段输油的间断和输油设备的频繁启停。改进后,全面采取新的输油组合方式:对岚白段,不再根据原油含硫量,而是根据目标炼厂划分其输送管线,见表2:
2.2 运行优化
白沙湾-长兴-石埠桥段站间距大,站间摩阻较大,且管输原油种类多,批量、密度和粘度等变化幅度大,使岚白石Φ762管线在实际运行中压力和输量产生大幅波动,并容易出现出站压力极易超高、进站压力却极易过低的问题,导致白沙湾站和长兴站的出站调节阀长时间处于调节状态,造成了管线的节流和能耗的浪费,并带来了管线超压的危险,给正常输油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安全压力。
就此,首先对白石段的三处三通法兰密封垫圈进行了更换,更换高压密封垫圈后,最高运行压力从更换前的6.2MPa提升至8.0MPa,从而结束了白石段运行压力偏低的历史,为后来的添加减阻剂增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实际运行管理中,管道公司根据甬沪宁管网各段管线的不同运行特点,优选、优化运行方案,跟踪所输油品的油头动态,科学分析管线运行过程中各种工艺参数,从而及时调整运行方式和运行参数,使管线运行始终处于最优化运行状况,减少了管线节流。
2.3 添加减阻剂输送工艺
2011年,甬沪宁管网岚白石Φ762段的白沙湾和长兴站添加HG减阻剂进行管线增输。
甬沪宁管输原油种类较多,密度相差较大,且油品批次多,单个品种数量少,粘度变化比较大,不同油品最大与最小粘度比为8.3∶1,见表3。实际操作中,采取白沙湾站和长兴站分别添加减阻剂,根据油头动态和各进出站压力的变化情况,相应调整加剂量,解决了岚白石Φ762管线输油瓶颈,全年实际增输量约5.5%(管线加剂量见表4)。
3 结语
通过甬沪宁管网的优化运行,在进口原油接卸、运输计划优化、降低原油损耗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最大程度发挥了管线的输送能力,确保了甬沪宁管网在输油任务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圆满完成输油任务,保证了炼油企业原油资源的稳定供应。同时,管线输油综合单耗同比下降9.4%,取得了良好的节能降耗效果,降低了原油运输成本,提高了输油效率。
参考文献
[1] 梁翕章,唐智圆.世界著名管道工程(修订版)
[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256-298.
[2] 孟振虎,陈毅忠.输油管道运行优化实用分析[J].油
气储运,2002,21(4):9-13.
作者简介:赵新颖(1981—),女(满族),辽宁绥中人,中石化管道储运分公司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油气储运技术管理。endprint
摘要:甬沪宁管线于2004年投产,担负长江中下游沿途中石化集团各大炼厂进口原油供给的任务,是一条自动化程度较高、规模较大的输油管线。面对各家炼厂管输原油需求量的不断提高,管输压力不断增大,甬沪宁管网通过对输油工艺和运行方式等方面的优化,最大程度地发挥了管线的输送能力,保证了炼油企业原油资源的稳定供应,降低了原油运输成本。
关键词:甬沪宁管线;输油工艺;运输成本
中图分类号:TU9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1-0061-02
甬沪宁进口原油管道按常温密闭输油工艺设计,根据输量变化,输油干线和输油支线分别采用连续和间歇输送工艺。投产以来,已为沿线的镇海炼化、上海石化、高桥石化、扬子石化、金陵石化和仪长原油管道输送了大量的品种繁多的进口原油。
1 运行模式
按照月度收、输、销油计划,编制输油作业计划。实行二级调度管理制度,由调控中心直接管理运行。
甬沪宁管网运行主要包括码头作业、站库作业、管线运行三大模块,见表1:
表1 运行模块
序号 名称 作业内容
1 码头作业 主要包括接卸原油、装船两方面业务
2 站库作业 主要包括收、输油,流程切换,
设备调用等
3 管线运行 根据需要,采用不同运行方式,合理调整管线输量和运行方式等
这三个模块既相互联系,又互相制约,共同组成一个运行整体。
1.1 码头作业和管线运行
大榭岛、岙山和册子岛码头主要是卸船和装船作业:由码头工作人员提前汇报油轮到港信息,运销处计划人员安排油罐装卸。
1.2 站库作业和管线运行
运销处统一安排各站库的输油生产,布置管输作业生产的罐号、油种、时间、批次、货主等项内容。
大榭岛、岙山、册子岛油库作为管网的三个源头,其主要任务是接卸原油和向下站输转。
岚山站:作为甬沪宁管网的枢纽,工艺六进四出,流程复杂,切换频繁。作为甬沪宁管道的“咽喉”之地,它的运行情况直接影响到整个管网的运行状态。因此,岚山站的优化运行最为主要,也最为关键,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岚山站的输油主要有岚白Φ711线和岚白Φ762线,输往白沙湾站。
白沙湾站:兼具中间站和末站的功能,输油交上海石化,通过白高段管线输油交高桥石化,通过白石段管线输送金陵石化、扬子石化和仪长线进口原油。
石埠桥站:甬沪宁线的末站,金陵石化、扬子石化和仪长线的进口原油都经过这里交接。
2 优化运行
科学地进行管道运行管理,一要有编制良好的运行程序,二要有经验丰富的调度人员,三要有完善的信息传递系统,三者缺一不可。
面对金陵石化、扬子石化和沿江炼厂等多家下游企业扩大产能,输油形势日益严峻,为了进一步提高管线输量,解决“白沙湾-长兴-石埠桥”管段瓶颈的制约,并保证管线的安全输油生产,管道公司在实际管线运行中及时采取了优化运行方式和添加减阻剂输送工艺等多种措施,完成输油计划,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具体介绍
如下:
2.1 工艺优化
首先,不断改进输油工艺,改进前,白石段管线主要采用“岚白石Φ711密闭”和“岚白石Φ762密闭”交替运行,操作方法是:将低硫原油和高硫原油分别通过岚白Φ711和岚白Φ762管线输至白沙湾,然后按企业分配,其中上海金山石化和高桥石化的油品直接进入白沙湾油罐,再经由白沙湾站分输。金陵石化、扬子石化和仪长进口油则经由白石段顺序输至石埠桥,再分输给企业。这样操作,虽然减少了岚白段的混油,但流程切换却加大了白沙湾-石埠桥段管线启停过程中的混油量,增加了一线人员的操作负担,也造成了岚白段和白石段输油的间断和输油设备的频繁启停。改进后,全面采取新的输油组合方式:对岚白段,不再根据原油含硫量,而是根据目标炼厂划分其输送管线,见表2:
2.2 运行优化
白沙湾-长兴-石埠桥段站间距大,站间摩阻较大,且管输原油种类多,批量、密度和粘度等变化幅度大,使岚白石Φ762管线在实际运行中压力和输量产生大幅波动,并容易出现出站压力极易超高、进站压力却极易过低的问题,导致白沙湾站和长兴站的出站调节阀长时间处于调节状态,造成了管线的节流和能耗的浪费,并带来了管线超压的危险,给正常输油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安全压力。
就此,首先对白石段的三处三通法兰密封垫圈进行了更换,更换高压密封垫圈后,最高运行压力从更换前的6.2MPa提升至8.0MPa,从而结束了白石段运行压力偏低的历史,为后来的添加减阻剂增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实际运行管理中,管道公司根据甬沪宁管网各段管线的不同运行特点,优选、优化运行方案,跟踪所输油品的油头动态,科学分析管线运行过程中各种工艺参数,从而及时调整运行方式和运行参数,使管线运行始终处于最优化运行状况,减少了管线节流。
2.3 添加减阻剂输送工艺
2011年,甬沪宁管网岚白石Φ762段的白沙湾和长兴站添加HG减阻剂进行管线增输。
甬沪宁管输原油种类较多,密度相差较大,且油品批次多,单个品种数量少,粘度变化比较大,不同油品最大与最小粘度比为8.3∶1,见表3。实际操作中,采取白沙湾站和长兴站分别添加减阻剂,根据油头动态和各进出站压力的变化情况,相应调整加剂量,解决了岚白石Φ762管线输油瓶颈,全年实际增输量约5.5%(管线加剂量见表4)。
3 结语
通过甬沪宁管网的优化运行,在进口原油接卸、运输计划优化、降低原油损耗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最大程度发挥了管线的输送能力,确保了甬沪宁管网在输油任务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圆满完成输油任务,保证了炼油企业原油资源的稳定供应。同时,管线输油综合单耗同比下降9.4%,取得了良好的节能降耗效果,降低了原油运输成本,提高了输油效率。
参考文献
[1] 梁翕章,唐智圆.世界著名管道工程(修订版)
[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256-298.
[2] 孟振虎,陈毅忠.输油管道运行优化实用分析[J].油
气储运,2002,21(4):9-13.
作者简介:赵新颖(1981—),女(满族),辽宁绥中人,中石化管道储运分公司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油气储运技术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