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习难度分层的教学研究**

2014-01-14 01:04
地理教学 2014年23期
关键词:气压大气分层

李 钢

(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 福建 厦门 361012)

地理学习难度分层的教学研究**

李 钢

(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 福建 厦门 361012)

从阐述高中地理学习难度分层对提升自主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重要性入手,基于影响地理学习难度因素的分析,提出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地理学习难度的分层原则;在此基础上,阐释基于地理学习难度的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最后,结合课例从实践层面进一步阐释基于学习难度分层的地理教学。

学习难度;难度分层;教学原则;教学策略;教学案例

地理教学实践表明,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学生在获得新知的同时,还能掌握获取新知的方法。随着自主获取的新知占所获新知总量比重的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不断提高,学习兴趣与欲望也明显增强。然而,由于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能力的有限性,教师必须研究地理学习难度的划分,并针对不同学习难度的知识,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以获取最佳的学习效果。本文以“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节教学为例,阐释高中地理学习难度的分层原则以及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地理学习的难度分层原则

整体性、区域性、时空性是地理学科的特质,图表语言是其独特的学科语言。基于地理学科的特性,地理学习难度一是受学生已有经验(包括已有知识基础、生活阅历)的影响;二是受地理知识本身属性的影响;三是受教材(或学习材料)对地理知识呈现方式的影响。由此提出以下分层原则:

1. 根据欲学知识解读过程中涉及相关地理知识的多寡划分学习难度。涉及的相关概念越多,影响因素越多,综合性越强,学习难度越大。

2. 根据欲学知识的易混性划分难易程度。与该欲学知识意思相近的相关地理知识越多,学习难度越大。

3. 根据欲学知识所涉及地理事物时空分布的复杂程度划分学习难度。解读地理事物分布的时空想像力要求越高,学习难度越大。

4. 根据解读欲学知识所涉及地理逻辑思维链的长度划分学习难度。涉及的地理逻辑思维链越长,学习难度越大。

5. 根据解读欲学知识需要数理化等其他学科知识支撑的程度划分学习难度。学生解读该欲学知识所需要的数理化等其他学科相关知识的基础越差,学习难度越大。

6. 根据欲学知识与学生阅历联系的疏密程度划分学习难度。该欲学知识表达的地理事物越远离学生阅历,学习难度越大。

7. 根据欲学知识图文表述的直白程度划分学习难度。欲学知识文字表述的越直白,相关图解越简单,学习的难度越小。

按学习难度划分,地理学习内容可分为“通过自学完全可以掌握”“通过自主与合作学习可以掌握”“经教师点拨后通过自主与合作学习能掌握”,以及“必须在教师讲解后才能掌握”等四大类型,本文将其分别表述为难度1、难度2、难度3及难度4,从而为自主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以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为教学案例,地理知识难度预设如表1。

*

表1 “冷暖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节知识难度预设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原有学习经验和生活阅历的差异,学习同一地理知识,不同学生的学习难度存在差异,上述难度划分仅是教师根据本校高一学生一般的生源基础做出的一种预设。这种预设还必须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检验和调整,才能符合教学的要求。

二、基于地理学习难度分层的教学原则

按地理属性划分,学习内容主要分为地理概念、规律、原理和技能四大方面。其中,概念与技能是支撑规律与原理学习的必要前提。只有精确把握概念,熟练掌握技能,才能“发现”地理规律、深刻理解地理原理。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般应先学概念后悟原理与规律。

地理概念教学应立足概念在原理学习与规律归纳上的应用,指导学生在概念的文字表达及地图语言表达上形成能够相互转换的主体认知。对于涉及较多相关概念或易混性较强的、远离学生阅历的核心概念,教师应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料,启发学习的思考方向。

地理规律教学的重点是启发、指导学生基于相应的地理图表,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去“发现”地理规律。对学习难度较大的地理规律,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方法提示,并对学生关于地理规律的表述给予科学的规范。

地理事象成因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和综合性,其中隐含着地理原理。能否正确阐释地理事象的成因,关键在于是否具备探究能力,教师要通过课堂讲解或学案书面讲解,示范地理原理的探究方法。

基于上述思考,制定以下教学原则:

1.任务驱动,先学后教

教师向学生提供的学习资源应包含地理素材、学习提示和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起点和学习进度,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自主研习学习资源,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发现相关问题、描述问题现象、归纳事象特征、求证事象规律、探究事象成因、寻求解决办法,形成对地理新知的自主认知。随后,教师基于学生个体“教前学习”的成果组织小组交流,并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与点评。

2.教师示范,适度助学

对于难度较大的地理知识,教师要通过讲解示范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的解读思路、方法,以及观察问题的视角,讲授的主要是难点,点拨的主要是思考方向及学科规范。针对学习素材,教师的设问要留有余地,留些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去提出;针对问题解决,点拨思路能解决的,就不讲方法;讲解方法能解决的,就不讲问题解决的过程,课堂上留足学生学习活动的时间。

3.借助差异,异步共进

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必然表现为学习进度与认知水平的差异。借助这种差异资源,组织合作学习,聚焦认识差异,分享地理认知的视角、方法和结论,经历头脑风暴,形成认知共识,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起点上均得到发展。

三、基于地理学习难度分层的教学策略

根据地理知识的学习难度,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1.任务驱动,独立学习

针对难度1,教师提出具体学习目标,给出可操作性学习任务,要求学生通过独立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2.任务驱动,自主合作学习

针对难度2,教师提出具体学习目标,给出可操作性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后开展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3.教师精讲,任务驱动,自主合作学习

针对难度3,教师提出具体学习目标,给出可操作性学习任务,并启发性地点拨学习思路,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期间教师作必要的释疑解惑,帮助学生基本依靠自己完成学习任务。

4.启发式示范讲授

针对难度4,教师通过示范讲授,启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详解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给出科学性、规范性的问题解决过程,帮助学生形成和提升知识迁移的能力。

四、“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学案例

现根据上述“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节相关地理知识的难度预设,以教学实例方式阐释不同学习难度知识的相应教学指导原则与策略。

【教师讲解】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以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给近地面大气,一方面使近地面大气增温,另一方面地温却下降,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后,再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向地面传送热量,使地面的降温幅度减小,这就是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多少取决于大气中的水汽与二氧化碳含量。大气中的水汽与二氧化碳含量越多,大气升温的速度越慢,通常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的时间要落后于地温最高时刻约一小时。

【独立自学】

让学生独立研读教材P28“大气的受热过程”,并完成以下任务。

1.近地面大气增温主要是因为吸收了

A.太阳辐射 B.被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

C.地面辐射 D.大气逆辐射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透明度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呈负相关

B.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与地面辐射负相关

C.地面辐射与地温变化呈负相关

D.大气逆辐射与大气水汽含量呈负相关

E.大气逆辐射与地温正相关

F.晴天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比阴天晚

3.重庆与拉萨纬度相近且均位于内陆,但拉萨昼夜温差明显大于重庆的原因是什么?

【合作学习】

小组交流个人学习成果。

【教师点评】

引导学生思考,大气透明度在白昼与夜晚对于近地面气温分别起了怎样的作用?提示学生注意分别比较重庆与拉萨白昼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强弱和夜间大气逆辐射的强弱,并探究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独立自学】

让学生独立研读教材P29-31“热力环流”,以及下面补充材料(教师书面讲解)。

等压线是水平面上气压相同各点的连线,等压面是垂直方向上气压相同各点构成的面,在同一水平高度上,因空气上升(近地面)或下沉(高空)造成空气密度减小,气压相对周围较低,则该处等压面向下凹,反映在等压线图上即为低压中心,如图2乙。

同一地点的垂直方向上,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弯曲方向正好相反,即相对于各自的水平面,高低压正好相反,如图3乙近地面为高压,高空为低压。

由此可见,同一海拔高度上存在着水平方向的气压差,单位水平距离的气压差就是气压梯度,而气压梯度力总是在水平方向上由高压指向低压。

图3

在水平方向上,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由于水平运动的物体受惯性影响保持原有方向不变,而地球自转则导致经纬线偏转,即方位坐标产生偏向,从而造成水平运动物体相对于新方位坐标的偏向。如图4,当A自转到A′时,原先由西向东的运动方向在新的坐标方位中偏向为由西北向东南;原先向北的运动方向在新的坐标方位中偏向为向东北的方向。

图4

请说明若图4换为南半球,当A′自转到A时,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了什么变化:___________。

由此,得到结论: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在赤道上不偏向。其中,向右偏的含义是偏向气流运动方向的右边。例如,北半球自西向东流的河流,其南岸(右岸)为侵蚀岸,水流较急,水较深,北岸为堆积岸,水流较缓,水较浅。

【独立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4~6题。

图5示意北半球某区域地面及高空气压分布,图中A在B的正西方。据图分析:

图5

4. 指出图5中3000米海拔附近a、b、c、d四处气压值的大小关系。

根据图5等压面所示信息,推断地面上A地气温________B地;A地气压__________B地;A地的风向为___________。

在图5中近地面处画出1000百帕等压面,并基于图5中A、B、a、b四点,用箭头画出热力环流。

比较图5中500百帕等压面在A、B两地上空海拔高度的差异__________。

读图6,完成5~6题:

图6

5. 与乙地相比,甲地近地面气温_____,气压______;从垂直方向看,甲地盛行_________气流,乙地盛行_________气流;则甲乙间气流的水平运动方向是_________。

6.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白昼陆地气温比同纬度海域气温____,近地面气压相对较__________,盛行____________风(向岸或离岸),夜晚则相反。

【合作学习】

1. 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2. 讨论受热不均的两地高空与近地面等压线弯曲的规律和气温与气压的一般关系。

3. 共同完成下题。

图7表示“500百帕等压面空间高度分布图”,图中数值表示等压面高度。据此分析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图7

A. M点气压高于N点

B. 在5000米海拔高度上,M处气压高于N处

C. P点的风向为北风

D. P点的风向为西北风

【教师点评】

当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时,空气密度相对周边地区将减小,空气变轻而上升,此时一方面近地面气压降低,相对于同海拔的周边地区形成低压;另一方面高空空气相对周边地区密度却增大,相对于同海拔的周边地区形成高压。因此在近地面等压面向下凹,而高空等压面向上凸。在近地面,受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地面起伏越大,则摩擦力越大;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流所受的摩擦力逐渐减小,直到忽略不计,故在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五、问题与展望

本课题研究表明,基于地理学习难度分层的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但也存在一些有待后续研究的问题,如地理学习难度预设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以及如何更加科学地依据课堂生态对难度预设作适度调整。笔者坚信,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化,地理学习难度分层研究必将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本文为2012年度福建教育学院基础教育研究立项课题“基于自主学习的高中地理核心内容分层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ZD024,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猜你喜欢
气压大气分层
看不见的气压
宏伟大气,气势与细腻兼备 Vivid Audio Giya G3 S2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压力容器气压端盖注射模设计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大气古朴挥洒自如
大气、水之后,土十条来了
电渗—堆载联合气压劈烈的室内模型试验
STM32平台的MPL3115A2气压传感器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