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档案管理和教师关系创新探索

2014-01-14 13:23韩英
档案管理 2014年1期
关键词:科研项目馆员档案馆

韩英

1 高校图书档案管理和教师关系的现状

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开设了电子阅览室,提供信息化资料的查询和学习条件,也提供面向教师和学生的借书、还书服务。由于长期的经费短缺,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和馆舍建设均滞后,缺乏专业水平较高的图书馆馆员,渐已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有沦为边缘化趋势。

高校档案馆作为高校各类人员档案管理的唯一平台,与高校内所有人员(包括教师)的工作(如调遣、出国进修等)息息相关。目前,教师查询档案要先到档案馆进行登记预约,有时当天并不能成功拿到自己想要的档案材料。

高校教师主要工作包括两方面:专业知识传授和科技创新研究。教师的专业水平、创新能力及高校提供给教师的信息获取方式,直接决定着这些科研项目的成败,会对国家整体科技的进步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目前高校中,图书馆及档案馆和教师的关系均不是非常紧密。图书馆实际上是按照服务学生模式来服务教师。教师从图书馆获取到的服务也仅是借书和电子阅览等。档案馆对教师的服务模式也是被动的,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宝贵时间在排队等待上。

2 高校图书档案管理传统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图书馆仍定位在被动借书、还书的传统模式下,和信息时代快节奏的工作方式不符合;图书馆自身人力资源有限,不能满足教师主动提升自身技能和科研项目中及时获取资料的需求;教师提取想要的档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等待上,工作效率低下。目前高校图书馆的主要对象还是学生,对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对国家科技进步至关重要。而档案管理效率的提升,可以节省教师宝贵的时间。

3 高校图书档案管理和教师关系的创新探索

从教学方面,图书馆应该变被动为主动,定期向教师推荐一些图书资源,关于教学技能或是专业知识,可以学院为单位集中推荐。目前受限于图书馆人员数量限制,这方面工作开展并不好。

从科研方面,科研任务是高校教师的一个重要工作内容,是作为教师考核的一个重要标准。长久以来,科研任务都是教师自己或者带领一个团队封闭式完成的,如果缺少资料再去图书馆查找,存在被动的因素。教师和图书馆之间的联系很少,图书馆平时并不知道教师需要哪方面的资料,双方的工作效率都较为低下。由于图书馆长期经费不足,专业人员短缺,要和教师之间形成“一对一”的工作模式也不太现实。

而档案馆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工作效率上。教师需要提取档案或者需要开一些证明材料的时候,由于档案馆工作人员较少,有的还没有预约机制,而查询档案的人员较多,教师当天并不能拿到自己想要的档案信息。

可以看出,造成目前高校图书馆不能很好服务教师的根本原因是图书档案管理人员数量限制,说到底是图书档案管理经费短缺造成的,但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相应经费预算不太现实。目前,各个高校都有大量高素质勤工俭学研究生,如果能让这些人参与,不仅可解决图书档案管理人员短缺问题,而且可以给家庭困难学生勤工俭学的机会。

综上所述,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及图书档案管理目前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如下模型:

新型图书档案管理与教师关系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传统的教师和图书馆、档案馆模型之间添加了助馆员的角色。在实际操作中,对于较大的学院设置一个助馆员;对于较小的学院,几个学院共享一个助馆员。

以下对助馆员的任务进行简单规划:

教学方面:收取所负责学院的教师教学技能提升要求,反馈给图书馆;收取所负责学院的教师专业知识提升要求,反馈给图书馆;根据图书馆的统一规划,定期推荐一些知识资源给所负责学院的教师。

科研方面:收取所负责学院的科研项目,反馈给图书馆;根据科研项目的内容,推荐相应的知识资源给教师;主动收集教师反馈的科研项目知识资源,积极协助搜集。

档案查询方面:收取所负责学院教师的档案查询要求,和档案馆联系档案预约查询时间;预约成功后,通知相应的教师在预约时间去档案馆办理业务。

可以给助馆员一定的权限,对于较简单的问题由助馆员独立解决即可;对于助馆员解决不了的问题,再交由专业的图书馆或档案馆人员予以解决。这样,把图书档案管理人员从繁杂、重复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可以更专注地从事高级业务相关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 来稿日期:2013-10-15)

猜你喜欢
科研项目馆员档案馆
我校横向科研项目再创佳绩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全省部分档案馆新馆掠影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论科研项目档案管理
太仓市数字档案馆成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
浅谈图书馆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规划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