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倩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妈的”这句骂娘的词疯狂地活跃在影视圈。很多导演、编剧在一起聊剧本时,都会习惯性地夹入“他妈的”。“他妈”之于冯小刚,是他送给众多批评《私人订制》的影评人的新年礼物,同理,因为他没有一一点名,这个群体的“他”似乎也是缥缈的,真实存在的那一个个你我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在《私人订制》的头三次发布会上,没想到冯小刚会对负面的声音这么的不淡定,那会儿的他总是乐呵呵的,他说“这一次我们就是在一块儿玩儿”。这句话有点不好理解,是说他和葛优的合作太熟了,就像在玩儿一样,还是说这次电影就是一次玩票?就像他没有接受任何一家媒体专访一样,引得猜疑声四起,是对影片太自信了?还是觉得这样的影片就别做专访吧?这些猜疑终究在他微博开骂时初见端倪——原来冯小刚是不愿意听到质疑声的。
这个开骂的时机很好,在《私人订制》上映的第10天,票房突破5亿,《私人订制》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冯小刚喜剧电影中最高票房的一部。如果说之前冯小刚的“失语”是在下一个赌注,在《私人订制》首映时遭影评人全面吐槽导致华谊股票全面下跌时,仍然收声是在强忍怒火,那么5亿这个数字,足以让他有底气开喷。他的这种与影评人势不两立的态度,以及《私人订制》“差口碑,高票房”的现状似乎也给华语电影市场下了一个现阶段的定论:“影片票房好坏和影评人的书写无关,”既然影评人们对《私人订制》的各种吐槽并不能阻挡观众进影院的脚步,那还怕撕破脸皮?对得起老板、有了观众,没有理由让自己被当做靶心接受批斗,这大概就是赤裸裸的现实。
在影视圈,一个牛逼的导演自然是需要形成自己的气场的,比如姜文,天马行空的才华是他的标签,你若惹他不高兴,他能不带一个脏字地让你无地自容。比如陈凯歌,《无极》阶段的他被恶搞时选择以精英知识分子姿态默默内伤,避免再次提起。再如张艺谋,干脆在私生活上牛逼。冯小刚的表露,带有一种北京的顽主范儿,你若惹他不爽,你就是“丫”,都不配当“你”,看他在微博上的对抗语录,像不像王朔小说里的人物台词?一个叫冯小刚的导演在做了许久冯小刚之后,想变成让他痛快的人物,这或许不是反驳,这或许是自如。
在遭受到冯小刚炮轰(在冯小刚看来是反抗)后的影评人们,仍然在继续冯小刚口中他们的“三七二十八”,冯小刚的话题性在持续,影评人的继续“骂街”似乎成了维持《私人订制》的一种热度。冯小刚还是很理性的,他并没有将矛头指向媒体,他可以不用和影评人有照面的交集,但无法避免和媒体会有交集,恰到好处地,媒体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大都呈中立状态。
骂战归骂战,不可回避的是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由冯小刚担任总导演的春节联欢晚会就要面世了,中国人最喜欢热闹了,春晚不需要影评人,可近两年对春晚进行全民式的吐槽似乎也是网民们过节的必备项目。没关系,这不,冯小刚不是已经树立了“我不怕得罪你们丫的”的标签做了一次春晚前的预热了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