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彩娥,陆青梅
(1.广西百色市右江区永乐乡卫生院,广西 百色 533000 E-mail:bsyllce@163.com;2.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农村留守老人是指子女每年在外务工时间累计在6个月及以上,自己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农村老年人[1]。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城市打工的规模持续扩大,加之我国老龄化的快速发展,致使我国农村留守老人呈不断增长的趋势。这些留守老人不仅没有子女在身边照顾自己,反而还要照顾留守孙辈的日常生活,并且担负着教育和监督学习,致使留守老人的生活负担和精神压力随之增加。国内调查发现[2],57.39%的留守老人家中田地由自己及/或配偶耕种,79.78%的留守老人在日常生活负担中有疲劳感。农村留守老人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孤独感、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3]。笔者旨在对右江区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为探讨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1.1 调查对象 2013年1~5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将右江区的永乐、阳圩、龙川、四塘、大楞、泮水、汪甸、龙景等8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1个自然屯,每个屯随机抽取留守和非留守老人各7人作为调查对象。入选标准:①年龄≥60岁;②留守老人子女每年外出打工10 个月以上,家里只有老人及孙辈;③理解调查内容,和调查人员沟通无障碍;④无精神病和意识障碍;⑤无老年痴呆。留守老人组56人,年龄60~72岁,平均(63.43±3.70)岁;性别:男25人,女31人,文化程度:小学29,文盲21人,初中4人,高中2人。未丧偶41人,丧偶14人,离婚1人;健康状况:健康38人,患有疾病18人。非留守老人组56人,年龄60~73岁,平均(63.50±3.18)岁;性别:男24人,女32人,文化程度:小学30人,文盲22人,初中2人,高中2人;未丧偶42 人,丧偶13 人,离婚1 人;健康状况:健康39人,患有疾病17人。两组老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史、身体健康状况等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调查工具 问卷调查表包括两个内容:①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等。②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4]:该量表总共有74个条目,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功能4个维度。前3个维度各有5个因子,物质功能维度4个因子和总体生活质量共20个因子。每个条目评分均为1~5分范围,因子粗分由条目分相加或加权而来,每个因子的粗分最高为20分,最低为4分;维度粗分为各维度内因子粗分相加;总粗分为20个因子的粗分相加。为便于比较分析,分别按公式将因子粗分、维度粗分及总粗分换算成0~100 分的范围。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1.3 调查方法 调查前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由调查员对老年人进行一对一的现场询问,采用统一指导语,解释说明每个条目,根据调查对象的回答逐条填写。共发放调查表112 份,收回有效问卷112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s)表示,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根据GQOLI-74的评定结果,从表1可以看出,留守老人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生活质量总得分均低于非留守老人,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物质功能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老人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 (±s,分)
表1 两组老人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n 物质功能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 总分留守老人 56 59.84±13.50 43.75±13.32 52.91±11.03 51.8 0±13.68 51.48±10.57非留守老人 56 59.89±13.17 52.63±8.83 61.25±8.62 60.68±8.89 58.95±7.23 t 0.02 4.15 4.46 4.07 4.36 P>0.05 <0.01 <0.01 <0.01 <0.01
目前我国农村留守老人总数已达4 000万,占农村总人口的37%[5]。由于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人数不断地增加,不但使农村人口的老龄化更加严重,而且农村留守老人劳动负担会更加加重。老人的生理功能逐步衰退,生活能力也逐渐下降,身体健康状况较差,大多数农村留守老人患有老年性耳聋、高血脂、高血压等慢性病[6-7]。外出打工的子女不太在意对老人的精神关怀、不按时寄生活费等[8],致使留守老人不仅要照顾留守孙辈的日常生活、监督学习、教育等,而且还要完成农活以维持生计,辛苦了大半辈子,在年老体弱多病的时候却还要挑起生活的重担,加上对外出务工子女的担心,使留守老人的生活、心理负担加重,从而产生失望、无奈、抑郁、焦虑、孤独等不良情绪,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本组调查结果表明,留守老人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生活质量总得分等均明显低于非留守老人,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由此说明,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质量不容乐观。农村留守老人已经成为一个特殊、庞大的弱势群体,要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需要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在个人、家庭、社会等多层面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才能提高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质量。
[1] 庄文静,王晓梅.浅析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现状及对策[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3,41(4):32-34.
[2] 苏锦英,王子伟.农村地区留守老人基本状况调查[J].医学与社会,2009,22(2):11-13.
[3] 张春林,张国兵,伍业光.农村壮族留守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2719-2721.
[4] 陈玲玲,林婷,姜小鹰.福州市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服务需求情况[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8):920-922.
[5] 喻伟.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研究——以湖北省石首市A 村为例[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6] 李江丽,刘积平,黄芳,等.巴马县老年人与百色市老年人血脂、血糖、血压及纯音听阈的比较[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32(2):131-133.
[7] 陈正英,楚婷,薛桂娥.民族地区农村留守老人生存质量调查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84-86.
[8] 罗力萌.农村留守老人的生存状况及其改善对策研究--以邵阳市HC镇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