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锦桂
(厦门市集美第二小学,福建 厦门 361000)
素质教育舞蹈课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即兴表现力作为教学目标,让学生时刻从创作表现的角度考虑问题,通过跳舞培养和展示学生的创意性思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我从问好入手,让学生在有趣的互动游戏中感受舞蹈创作的快乐。“同学们,用膝盖和其他同学轻轻打个招呼吧!”随着教师的一声令下,教室里热闹起来,学生们边笑边用“膝盖碰膝盖”的方式响应老师的指令。“能不能再用胯和身边的同学打个招呼?”这回,教室里简直要沸腾了,学生们大胆地扭起胯,左碰一下,右碰一下,连贯起来就像在跳一种幽默的舞蹈。
舞蹈给孩子的第一感受就是形态美。针对中低段孩子以直观形象为主的思维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视觉的感知、对比,让孩子直观地感受舞蹈的形态美,并起到思维启蒙的作用。在一堂《咏鹅》的舞蹈课上,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一组不同形态的天鹅图片,学生通过对天鹅近距离的观察、讨论,打破了对天鹅原有的想象,拓宽了孩子们的思维,引发了大家的想象。
舞蹈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学习,成为了素质教育舞蹈课的一个难题,针对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年龄特点,教师巧设情境,弱化难点,创意性地引导学生层层推进,学习编创。
在这形象生动、童心未泯的语言描述中,学生不仅直观地感受到天鹅的性格特点,同时还创造性地塑造了天鹅的各种形态、动作,不仅达到教师最初的设计意图,还超越了许多老师的预期。
在舞蹈教学中,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常常会有“意外”的惊喜呈现出来。例如在一次《芬芳茉莉》的舞蹈课中,教师先集体教授了舞蹈组合《茉莉花》,然后要求各小组在这个舞蹈组合的基础上进行编创、拓展到了展示的环节,孩子们的编创结果令我瞠目结舌,五个小组中有三个小组不仅出色的完成编创任务,还创造性地加入队形的变化。我们挑选了两个小组进行集体教学,请这两组的孩子当当“小老师”,分散到其他小组进行教学。在合作学习中,成员相互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
音乐与舞蹈本是一家,在舞蹈教学中,如何拓展学生发散思维,我也尝试许多做法。
确定主题、展开想象。例如在一次编创活动中,教师先明确《木偶》这个编创主题,然后片段播放三种不同情绪的音乐,让学生对比聆听、自主选择一种进行编创,在随后的展示中,滑稽的、可爱、悲伤的木偶各种形象陆续出现,更甚者有一位学生将其学过的机械舞改编成木偶舞,一下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也将舞蹈课堂推向高潮。可见,只要我们正确引导、方法得当,总能收到“意外”的惊喜。
素质教育舞蹈课堂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有独立见解的个体,他们的舞蹈基础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要求也不能一刀切。
在教学中,我针对学生层次不一的特点,采用争星评价的方式,将漂亮的小星星设计成不同颜色,分别代表教师的不同评价,比如红色小星代表认真思考、发言踊跃,蓝色小星代表想法独到、有创意等等,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及时鼓励,让学生在愉悦中体验情感、在自信中发展创造。
弗里德·海纳曾经说过:“倘若把创造力作为教育的目标,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创造性的教师。”作为现代的音乐教师只有更新观念,合理、有效地引导,让孩子在微笑中成长,才能使我们的舞蹈课堂迸发出迷人的火花。
[1]鲍茶美.关注观察提高儿童舞蹈表现力[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3(4).
[2]吴斌.中国音乐教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3]朴红梅.儿童舞蹈表演、创编与教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姜兰.舞蹈形体教程[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