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军区学生军训工作办公室副主任 刘长晖
扎实推进学生军训规范化建设“五靠”探究
黑龙江省军区学生军训工作办公室副主任 刘长晖
学生军训从1985年试点到全面普及,经过军地近30年的实践探索,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轨道,为国家培养储备了大批高素质人才。随着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在当今世界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趋复杂、社会思想文化日渐多元的背景下,对学生军训规范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大的挑战。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扎实推进学生军训规范化建设应着重把握好“五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和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转发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意见的通知》颁布实施以来,军地各级和学校都把学生军训放在全民国防教育全局工作中通盘考虑,学生军训组织领导和工作机构不断完善,取得了显著成效,呈稳步上升趋势。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领导重视程度不够、职能部门作用不明显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军训深化发展。解决这些矛盾问题,关键靠坚强的组织领导,融合军地力量,形成协调顺畅、永葆活力的运行机制。一是构建政府主导的领导体制。构建由地方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军事部门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军地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学生军训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学生军训工作,形成政府主导、部队协作、纵向贯通、横向协调的学生军训工作组织领导体制。将学生军训纳入地方政府工作之中,列入全民国防教育计划,实施统一领导和工作部署。加强军地沟通联系,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及时调整补充学生军训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永葆组织领导活力。二是明确军地各级职责要求。学生军训工作涉及军地双方,组织部门多、参与范围广、协调难度大。目前,虽然大部分省(市、区)建立了学生军训工作领导体制,也设立了职能部门、配备了工作人员,但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职责要求不明确、军地分工不协调、机构形同虚设、工作推诿扯皮等现象。因此,必须进一步明确各级职能部门和分管人员职责要求,加强协调配合,自觉各司其职,切实增强军地合力,努力形成军地齐抓共管、各级分工协作的良好局面。三是加大督导检查工作力度。建立完善军地联合督导检查制度,完善科学合理的督导评价体系。采取定期与随机相结合的方法,逐级搞好执法监督指导,对开展工作好的部门和个人及时表彰奖励,对完成工作差的部门和个人给予相应处罚,达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不断提高学生军训工作的行政执行力。
学生军训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是法律赋予的教育任务,必须靠法规制度来推进。一方面,要加强法规学习。法规是行政执法的基本依据和重要抓手。关于学生军事训练,兵役法、国防法、国防教育法对各级政府、军事机关、教育行政部门及各类学校在军训中的组织领导、工作机构、军事教师配备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国家先后出台了《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等一系列关于学生军训政策法规文件,明确了学生军训指导思想、意义、目的和要求。这些法规制度是推进学生军训规范化建设的法律依据,必须加强学习、深入研究、认真领会。另一方面,要严格落实法规制度。有了法规制度就要很好地贯彻落实。推进学生军训工作规范化建设,关键看这些法规制度是否真正落实到位。各级要按照法规制度的要求,统筹计划安排,认真抓好落实,确保学生军训工作依法有序推进、有力开展。
开展学生军训工作,涉及军地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学校军事教师、部队帮训官兵等各级各类组训人员,组训队伍构成复杂,人员素质难免参差不齐、高低不一,这是影响学生军训质量提高、制约学生军训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注重提高组训队伍整体素质。一方面,要夯实思想素质。学生军训的目的,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强化他们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组织学生军训的职能部门人员、军事教师、帮训官兵的政治思想素质如何,对学生国防意识、价值观念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应当注重提高组训人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水平,使他们自觉做到热爱祖国、热爱本职、热爱学生,以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影响和教育学生。另一方面,要夯实业务素质。学生军训职能部门的人员是学生军训工作谋划设计、组织实施、监督指导者,高校军事教师和部队派遣军官是学生军事理论知识的直接传播者,帮训官兵是学生军事技能训练的直接组训者,这些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军训任务能否圆满完成。只有使他们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夯实本职业务素质,才能更好地规划指导军训、组织实施军训、检查监督军训,从而推动学生军训各项工作规范进行,协调发展。
推进学生军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必须注重总结经验,不断巩固深化学生军训成果。一方面,要加强理论成果的深化运用。理论成果对工作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多年来,军地各个层面积极开展学生军训理论研讨,在军训组织领导、机构建设、师资配备、人才培养、组训模式、融合发展、军训保障等方面取得了大量操作性很强的创新成果。我们要将这些珍贵的理论研究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切实推动学生军训规范发展。另一方面,要抓好规范化建设成果的总结推广。学生军训从无到有,从试点到普及,一茬茬军训人为推进学生军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建立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了各级职责分工,细化了工作责任要求,等等,这些为加快推进学生军训工作落实提供了有力抓手。我们要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巩固深化学生军训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成果,大力推进学生军训工作不断创新发展。
《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等法律文件,虽然对学生军训经费、基地建设等保障进行了明确,但保障难的问题一直是制约学生军训工作发展的瓶颈。要按照政府主导、军地融合、分级负责的原则,充分挖掘潜力,积极创造条件,不断健全完善学生军训经费、器材、场地等保障机制。一是理顺经费保障渠道。省(自治区、直辖市)应本着按级保障的原则,结合属地实际,理顺学生军训经费保障渠道,确定普通高等学校和高中阶段学校学生军训人均经费标准,划拨专项经费保障学生军训。普通高等学校和高中阶段学校要切实将学生军训所需经费纳入预算,专款专用,确保学生军训顺利开展。二是加强教(器)材保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军事机关,应定期对学生军事课教程进行评审,严格把关,确保教材的权威性、准确性和严肃性。结合形势发展变化,依据国家学生军事课教程组织编写出版教程辅导材料及参考资料,开发配套课件,力争使教程配套并形成系列,以满足学生军事课教学需求。各级学校要采取自购、自制、租赁等相结合的方法,逐步配套学生军训所需教器材。三是完善军训基地建设。在高校和高中阶段学校相对集中的地区有计划、有步骤地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学生军训基地。充分利用军地资源,逐步走开民兵、预备役部队、驻军(院校)教导机构和学生军训基地统筹建设、共同使用的路子。有条件的普通高等学校在新建、改建教学设施和场地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军事课教学需要,逐步改善学生军训条件,努力实现学生军训基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