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英
提高武警官兵执行境外任务的能力
●刘志英
当前,武警部队承担的跨国警卫、国际救援、联合军演、国际军事比武与交流等境外任务日益频繁,并趋于多样化和常态化发展。武警官兵能力素质是确保境外任务圆满完成的最关键要素,适应新形势,尽快提升官兵遂行境外任务的能力素质,提高境外行动质量效益,已成为一个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
武警部队遂行境外任务的特点与能力短板之间的矛盾,集中表现在核心军事能力不足,制约完成任务的质量效益上。
交流沟通能力不足。对武警部队而言,执行境外任务毕竟是近年来面临的新任务,没有战略力量储备。临危受命,临时组队,短期培训,仓促上阵,可想而知面临的困难有多大。通过对部分执行过境外任务人员的调查发现,40岁以上能用英语熟练交流的人员占25%,30岁以上的占36%;懂两门以上外语的人员,40岁以上的占9%,30岁以上的占15%。大家普遍反映执行任务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语言不通,沟通起来非常艰难。一位多次参加境外任务的武警医务专家讲,遇到方言重的人群,就是翻译官也听不懂,我方人员又不了解异国情况,面对任务很难快速行动。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掌握并熟练运用需要长期的学习。要从根本上解决境外执行任务中交流沟通的障碍,武警部队必须尽早规划、培养官兵这方面的能力。
综合效益思维缺乏。总结武警部队近年来执行的境外任务,官兵尽心尽力、不辱使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一些执行任务官兵,理解任务、遂行任务、总结经验往往是就任务论行动,缺少综合效益思维,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驻外使领馆警卫、国家要员随身护卫、国际灾难救援、中外联演联训、国际军事比武以及专业学术交流中,外警外军很佩服我军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同时也非常不理解“为什么做事如此专一”。让我们官兵不理解的是,西方军警部队好像不专心致力于行动目标,总是见缝插针向我方兜售他们的价值观和信仰。问题的实质在于,他们是以综合效益观追求军事行动效益最大化,即政治效益、军事效益、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例如,美军教育官兵既要当好战士也要当好牧师,要把美国的价值观传播到足迹所至之地。我们也应该培养官兵在执行境外任务中发挥“战斗队、工作队和宣传队”作用的意识,自觉把完成任务与宣传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和我军优良传统创造性地结合起来。
协同行动能力掣肘。从全局来看,在武警官兵执行各类境外任务中,无论“以我为主”还是“以我为辅”,我们始终处于协同行动之中,“密切协同,主动配合”是战略行动上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武警官兵在实际行动中,有主动与组织指挥部门和其他力量协调一致的强烈意识,但是由于不熟悉外警外军行动规则和程序,再加上语言不通,沟通不畅,不能充分认清协同特点,无法准确把握协同规律,就无法迅速有效地组织起密切协同行动。因此,协同配合不当导致行动不能顺利推进的事情时有发生。这其中有官兵涉外能力素质弱的因素,也有缺乏日常训练和实战演习的原因。
依法行动基础薄弱。任何一项境外行动都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部队走出国门要有合法性,以法律规范军事行动,是世界各国的通例。据调查,境外任务中遇到的涉外法律问题最难解决。官兵法律素养高,不仅可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还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完成境外任务的质量和效能,但目前武警官兵这方面素质较为欠缺。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从法规层面看,近年来全国人大只批准了两个涉外军事行动文件,为联演联训提供了相关法律依据。但总体上看,我国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备的境外军事行动法规体系,制约了部队执行境外任务中的行动。二是从实践层面看,承担境外任务,毕竟是武警部队近年来面临的新使命,无论从种类还是范围上都发展很快,任务较重,武警部队缺乏预置方案数据库,经验又不足,遇到具体的涉外法律问题,很难短时间内想出变通方法。三是从主观方面看,武警部队作为内卫部队,主要任务还是在国内,在日常培训中不太重视国际法规的学习与研究。未来武警部队承担的境外任务将在更加复杂的背景下进行,如何依法履行使命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武警部队执行境外任务政治敏感性强、行动方式多样并多变,需要综合能力素质很强的新型军事人才。但是,构建全面合理的知识理论结构非一日之功,“转识、成智、化能”更是一项系统工程。适应新使命,培养胜任新任务的军事人才,必须抓住重点。
第一,立足长远,加强顶层设计,注重计划培养。
武警部队执行境外任务增多,高素质特殊人才需求缺口增大,仅靠临时性集训,无法适应使命任务拓展。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顶层设计,在武警部队人才培养规划框架内,对这类特殊人才的培养“特事特办”,实施“嵌入式”计划培养。武警总部应该把武警部队所担负的境外任务类别化,与系统内部各类院校人才培养方向对接,针对各院校可能承担的境外任务,责成其制定相关急需人才培养计划,选拔人文社科素质和军事专业技能较好的学员成立“特派班”,增加相关知识理论学习和特殊军事技能培养。同时,依托国家和民办外派人员培训机构,加快武警部队此类人才培养。为此,武警总部应给予专项培养经费支持,并制定相关政策指导实施。
第二,面向任务需求,坚持战斗力标准,引导分类学习。习主席多次强调,要紧紧围绕国防和军队建设需要培养人才,以使命任务为牵引,贯彻战斗力标准。每一类境外任务甚至是同类境外任务的每项具体行动,对官兵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要求各有侧重,差异很大。例如,武警官兵参与国际灾难紧急救援行动和参加国际特种兵比武,要求具备的能力素质有着天壤之别。遵循人才成才规律,提高武警官兵执行境外任务的能力,是一个自我完善和自我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坚持战斗力标准,引导官兵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分类学习非常必要。通过境外军事任务牵引、目标引导、环境熏陶等方式,使其所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技能,不断内化成人格、气度、修养、思想等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并外化成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是武警部队面向新使命任务、培养新型军事人才的基本要求。
第三,针对具体行动,组织集中培训,重点突击补课。
培育武警部队执行境外任务所需要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无论是计划培养还是分类教育,都需要具体任务下达后的集中培训学习。针对每项具体的境外行动,下达任务的国家相关部门都会有不同的意图和目标诉求;武警总部各级领导接到任务后,也要提出很高的行动要求和军事主旨;任务本身还会涉及大量的专业化社会人文知识,例如某个国家的民族习俗、宗教禁忌、两国交往以及对等协定、多边条约等;需要官兵具备特殊的军事专业技能和业务技能,例如特殊武器装备的使用、专业性很强的设备操作等。在短时间内,把这一切融会贯通到行动中去,学习是基础,思考是关键,方案是根本。武警官兵受领任务后,展开集中培训,可以正确领会上级机关和领导的意图,重点学习任务所需要的相关社会人文知识和专业化军事、业务技能,收集整理情报,把其转化为决策信息和信心,并制定出科学合理、周密配套的行动预案集。总之,做到千变万化心中有谱,才能确保出色完成任务。
第四,重视系统研究,编写经典案例读本,鼓励自学自研。提高武警官兵执行境外任务能力素质,计划培养和集中培训固然重要,相关任务部队采取多种方法,鼓励官兵自研自学,也是必要方式。这就需要有资料可查,有教材可读。但是,目前这方面的中文资料很少,我军方面仅有的一些资料受密级限制,借阅共享非常困难。武警总部机关应该对这个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尽快组织科研力量,加快武警部队执行境外任务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的全面总结,并加强他国警宪部队执行此类任务的典型做法研究,编写国内外经典案例读本。同时,相关国际惯例已经被国际社会公认为警宪部队执行境外任务的法理依据,具有普遍性,所以也要注重国际惯例的整理汇编。这项工作的意义非常重大,既能为官兵提供自学自研的资料,又能为武警部队以后执行境外任务制定决策方案和行动预案提供参考文献。
(作者单位:武警指挥学院科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