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立军
难忘井冈山
☉郑立军
前年5月,我随全军一个学习研讨班前往革命圣地井冈山。早上6点多,我们从鹰潭出发,经过近五个小时的长途跋涉,中午抵达目的地。第二天,正逢井冈山下起了小雨,云雾在绿水青山间时隐时现,宛如人间仙境。按计划,我们首先是瞻仰井冈山烈士陵园。待大家来到烈士陵园时,里里外外已人头攒动。伴随低沉的哀乐,大家有序地缓步走入纪念馆前厅,敬献花圈。
刚走进修缮一新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大厅,就听到了解说员充满激情地介绍:“解放前,井冈山没有独立的县级行政建制,是‘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的偏僻小山村。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胜利……”
从革命博物馆前往黄洋界景区的路上,雨仍下着,雾越集越浓。待来到景区,正好雨停雾散。站在黄洋界哨口,抚摸着当年红军官兵战斗中用过的迫击炮,仿佛听到嘹亮的军号声,听到先辈们英勇的杀敌声。当年红军不足一个营打垮了敌军两个团的兵力,而红军官兵的武器装备相当落后,缺衣少粮,生病没有药,睡觉没有被,吃的是红米饭,喝的是南瓜汤,住的是茅草棚、泥土房,但他们仍然士气高昂、以苦为荣、顽强战斗,用迫击炮、机枪、步枪、木头、石块、竹钉、鞭炮等摆兵布阵。“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这里的确是一个“一人当关,万夫莫开”的地方。随着导游指的方位望去,巍峨的群山、白云深处的村庄、遥远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
来到井冈山大井毛泽东旧居旁,有块大石头被当地群众称为“读书石”。坐在“读书石”上远眺,群山连绵,翠竹葱茏。我的思维仿佛穿越了时空,眼前浮现出当年毛主席坐在这里读书、看报、批阅文件的场景。主席勤读马列著作,从中领悟革命真谛;熟读古代兵法,从中汲取精神营养;善读书勤思考,用真知灼见消除疑问……岁月悠悠,伟人已逝。然而,“读书石”仍启发我们思考今天如何读书学习。
在下山的车上,大家都很安静,只有满载游客上山的旅游大巴、小车的呼啸声。我不禁感慨道:井冈山是红色的,光辉的革命业绩染红了这里的山山水水;井冈山是绿色的,是今天井冈山人辛勤的汗水换来了满目青山。英雄业绩与壮丽河山交相辉映。伟哉!美哉!
(作者单位:南京军区司令部军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