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弘扬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精神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2014-01-11 08:18:52李正伦
军事历史 2014年4期
关键词:革命军人西路军崇尚

□ 李正伦

红军西路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组成部分。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后,奉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命令,第四方面军总部和所属红军第5、第9、第30军及总部直属单位,共2.18万人,从甘肃靖远虎豹口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后因战局发生变化,宁夏战役计划被迫放弃。渡河部队奉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命令改称红军西路军,肩负“以在河西创立根据地,直接打通远方(苏联)为任务,准备以一年完成之”的使命任务。

红军西路军挺进河西走廊,在作战形势非常严峻、战场环境异常恶劣的情况下,面对武器装备精良且数倍于己的敌人的尾追、堵截、包围和攻击,临危不惧,英勇善战,顽强拼搏,奋勇杀敌,浴血征战180多天,直至兵败祁连,近万将士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谱写了英勇悲壮的一章。胡锦涛同志在纪念李先念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红军西路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军西路军精神与长征精神一脉相承,是我军宝贵的精神资源和财富。”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继承弘扬西路军精神,就是要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加快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而努力奋斗。

一、继承和弘扬西路军精神,就是要无限忠诚于党

忠诚于党,是对革命军人最根本的政治要求和最基本的道德标准,是官兵最高的价值取向和政治信仰,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忠诚是一种信念、一种品质、一种追求。它可以提升思想境界,激发内在动力,规范行为方式,保持正确方向。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领导和指挥的人民军队,历来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人民军队创建之初,就规定了与党的要求相一致的性质、宗旨和任务,忠诚于党的观念已经融入军队的精神血脉,成为广大官兵的精神支撑。包括红军西路军在内的人民军队的历史,就是忠诚于党、献身于党、为党的事业不懈奋斗的历史。忠诚于党,核心是要始终自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决听党指挥。西路军在浴血征战河西期间,在处境万分艰险的情况下,无条件地、不折不扣地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挥。一些作战中受重伤的同志,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那些不幸被俘的红军西路军将士,都保持了宁死不屈的坚贞革命气节。红9军军长孙玉清被俘后,拒绝马步芳的威胁利诱,面对马家军的屠刀视死如归。妇女团政委吴富莲被俘后吞针而死。许多在战斗中失散流落的红军西路军将士,历经千难万险返回延安。尤其是幸存的红军西路军将士,虽然受过长时间的磨难和委屈,但他们忍辱负重,毫不动摇,用终身革命的言行,保持了对党的无限忠诚。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弘扬红军西路军精神,始终保持对党的无限忠诚,就是要坚持不懈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确保广大官兵理论上高度清醒,政治上高度坚定,行动上高度自觉。就是要坚持把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着力点,更加深入地抓好军魂教育,切实打牢官兵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基础。就是要坚持搞好中国历史、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学习教育,引导官兵更加坚定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的信念,切实增强官兵对党的真挚情感。就是要坚持军魂意识不动摇,坚决抵制和反对“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的错误思潮。就是要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根本制度,使官兵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

二、继承和弘扬西路军精神,就是要永远热爱人民

热爱人民,是践行人民军队根本宗旨的思想和情感前提,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本质。热爱人民,是人民军队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是革命军人最本源的价值追求。人民军队来自人民、为了人民,是人民的子弟兵,与人民血脉相连,靠人民的哺育和支持发展壮大。我军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一切为了人民”写在鲜红的战旗上,装在官兵的心坎里,作为一切奋斗的出发点和归宿。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人民都是我军立于不败之地的坚强后盾,是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热爱人民,才能赢得人民;赢得人民,就是赢得胜利。这是我们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宝贵经验。红军西路军征战河西期间,每攻占一座堡寨、一个城镇,都开仓放粮救助贫困百姓,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广大官兵严守纪律,秋毫无犯,赢得了河西各族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各族人民群众对野兽般的马家军残害红军伤病员和被俘人员的疯狂暴行无比愤怒,对红军蒙难将士无比同情,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通过各种方式救助、掩护、营救伤病员和被俘人员,为突围转移的红军带路等事例不胜枚举。红军西路军总指挥徐向前、总政委陈昌浩在祁连山得到老中医但复三的掩护和救助,才得以返回延安。红军西路军政治部主任李卓然、红30军政委李先念所率余部在安西(今甘肃瓜州)陷于绝境之际,得到万佛峡主持道士郭元亨的救助,才使部队得到补给和脱险。据不完全统计,东返延安和流落民间的约8000名红军西路军将士,都不同程度得到过河西各族人民群众的救助、掩护和营救,为革命保存了骨干力量。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弘扬红军西路军精神,永远热爱人民,就是要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重于一切,把人民需要作为第一需要,把人民满意作为唯一标准,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为人民无私奉献。就是要把热爱人民的感情转化为服务人民的本领,在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中为部队现代化建功立业,切实提高能打仗、打胜仗的能力。就是要不断拓展“双拥共建”的范围和领域,大力支援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积极参加抗震救灾、抗洪抢险、植树造林和国家、地方重点工程建设,广泛开展拥政爱民、扶贫帮困、捐资助学、医疗救助、改善生态、美化环境等活动,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为经济繁荣、人民幸福、社会和谐作贡献,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永葆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

三、继承和弘扬西路军精神,就是要时刻准备报效国家

报效国家,既是军人的天职,更是革命军人的最高行为准则,也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主题。“捍邦卫民”,“执干戈以卫社稷”。古往今来,军队与国家共生共存。国家需要军人来捍卫,军人因为报效国家而光荣。从“精忠报国”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从“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到“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从“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到“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从“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到“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从“寸寸山河寸寸金”到“热血头颅卫祖国”的千古不朽绝唱,无不表明国家在军人心目中的神圣地位,无不充满报效国家的赤胆忠心。中国人民解放军从诞生之日起,就把报效国家作为官兵最高的价值追求,为捍卫祖国和人民利益作出了巨大牺牲和奉献。红军西路军征战河西,先后有7000多名将士战死沙场,被俘的9200多人被杀害5600余人。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弘扬红军西路军精神,时刻准备报效国家,就是要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官兵树立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信念,强化国家和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铸牢永远的精神支柱。就是要注重引导广大官兵把强烈的爱国激情和报国之志,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增强居安思危、安不忘战的强烈忧患意识,时刻关注国际和周边风云的变化,准确把握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发展大势,以及中国面临的安全局势和世界军事斗争的战略态势,常备不懈、枕戈待旦,崇勇尚武、习武精艺,切实增强掌握和驾驭高新科技装备的本领,不断提高打赢信息化条件下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能力,随时准备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就是要把爱国与爱党、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理想抱负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根本目标一致起来,做到个人利益无条件地服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时刻准备为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而贡献力量,直至献出自己的生命。

四、继承和弘扬西路军精神,就是要勇于献身使命

献身使命,既是党和人民对军人的本质要求,也是当代革命军人实现自身价值的根本途径。军队因使命而存在,军人因履行使命而展现价值。献身使命是履行使命的必然要求,也是军人的天职。古今中外,任何一支军队都有其建军宗旨,也都有与宗旨相适应的历史使命。在使命的指引下,“万死不辞”的英雄壮举不绝史书,“不辱使命”的绚丽篇章绵延至今。对人民军队来说,使命至高无上:她的性质和宗旨,是在献身使命中体现的;她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在献身使命中形成的;她的地位和作用,是在献身使命中确立的。忠诚使命、献身使命、不辱使命像一根红线,贯穿于人民军队的全部历史和官兵的全部实践。枪林弹雨的革命战争年代,多少先烈为中国人民“站起来”抛头颅、洒热血;凯歌行进的和平建设时期,多少英模为国家“强起来”、人民“富起来”奋勇担当、牺牲奉献。党和人民在不同时期赋予的神圣使命,像嘹亮的号角,激励全军官兵前赴后继,勇往直前,从胜利走向胜利。红军西路军担负“配合河东红军战略行动”、“打通国际路线”获取苏联援助、“开创西北抗日战争新局面”的使命任务,在河西走廊浴血征战中,许多部队都与敌血战到最后一个人、一口气。红5军军长董振堂率3000余名官兵,与数倍于己的敌人在甘肃高台县血战9昼夜,大部壮烈牺牲。倪家营子之战是红军西路军征战河西走廊期间最艰难悲壮的血战,当时西路军连一门迫击炮也没有,而且子弹缺乏,步机枪几乎失去作用,全靠近战对付敌人。每当敌人冲到我阵地前沿时,部队突然冲出围子,用大刀、长矛、木棍进行肉搏格斗,杀退敌人。在这里,没有男同志和女同志、轻伤员和重伤员、战斗人员和勤杂人员的区别。围墙被炮火轰塌,血肉就是屏障,前面的同志倒下去,后面的同志堵上来。为掩护西路军总部机关和兄弟部队退入祁连山,红9军政委陈海松率余部不足千人在梨园口阻击敌人,大部血洒疆场。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弘扬红军西路军精神,勇于献身使命,就是要坚决按照习主席要求,“扭住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强化官兵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思想,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标准,按照打仗要求搞建设、抓准备,确保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就是要进一步强化战斗队观念,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使命意识,爱军精武,爱岗敬业,真正把实践作为提高能力素质的平台,在投身军事训练中掌握新装备,在参加重大军事演习中探索新战法,在执行急难险重任务中培育好作风,不断提高我军信息化条件下的威慑和实战能力。

五、继承和弘扬西路军精神,就是要始终崇尚荣誉

崇尚荣誉,既是军人不竭的精神动力,也是当代革命军人人生价值追求的重要评价尺度。荣誉是军人的第二生命。崇尚荣誉一旦成为官兵的价值追求,对官兵的成长进步和部队的建设发展,都会产生巨大的推动力量。战争不仅仅是武器装备的对抗和拼杀,更是意志、精神的较量和角逐。对荣誉的向往和珍视,是官兵的战斗精神之源。崇尚荣誉就是崇尚英雄、崇尚崇高、崇尚胜利。官兵血管里流淌着崇尚荣誉的血液,就会为荣誉而顽强战斗;官兵心田里播下了崇尚荣誉的种子,就会为荣誉而英勇献身。实践证明,只有崇尚荣誉的军队,才能成为战无不胜的军队;只有崇尚荣誉的军人,才能成为不辱使命的军人。军人以牺牲奉献为己任,身系国家民族安危,时刻面临生死考验,最能体现大忠大义,最能彰显大荣大辱,也应该最为崇尚荣誉。军人有了对荣誉的向往和珍视,就会“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就会“为国捐躯,虽死犹荣”,就会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赴汤蹈火、万死不辞。我军是一支具有强烈荣誉感的军队,崇尚荣誉是革命军人高尚境界的鲜明标志。在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不论是与凶残的国内外敌人战斗,还是与无情的洪水、疫病、冰雪、地震等自然灾害较量,广大官兵都舍生忘死、迎难而上、不畏艰险、顽强拼搏,谱写了一曲又一曲英雄壮歌,赢得党和人民的高度赞誉。红军西路军浴血征战河西走廊,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旷古绝今的壮歌,用热血铸就了一座高耸云宵的丰碑。党和人民给了红军西路军无比崇高的荣誉。胡锦涛同志在纪念李先念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红军西路军“对配合河东红军战略行动、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起了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历史》也指出:“西路军所属各部队,是经过中国共产党长期教育并在艰苦斗争中锻炼起来的英雄部队。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在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殊死搏斗中,西路军的广大干部、战士视死如归,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不朽业绩,在战略上支援了河东红军主力的斗争。西路军干部、战士所表现出的坚持革命、不畏艰险的英雄主义气概,为党为人民的英勇献身精神,是永远值得人们尊敬和纪念的。”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弘扬红军西路军精神,始终崇尚荣誉,就是要自觉珍惜和维护国家、军队、军人的荣誉,视荣誉重于生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革命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提高素质、全面发展,争创一流、建功立业,坚守革命气节,严守军队纪律。就是要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官兵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始终明确和牢记军人的荣誉主要体现在铸牢军魂、高举旗帜、听党指挥上,体现在苦练精兵、矢志打赢上,体现在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上,体现在友爱互助、团结和谐上,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作出道德选择的依据和标准。就是要大力宣扬践行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注意发现和宣传普通官兵中的道德楷模和身边的好人好事,广泛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努力形成知荣明耻、见贤思齐、崇尚英雄、追求崇高的浓厚氛围。

猜你喜欢
革命军人西路军崇尚
张文喜
当代作家(2023年6期)2023-07-20 11:47:17
近十年来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研究述评
苏区研究(2022年4期)2022-08-13 02:19:00
秦朝
———崇尚“大”的短暂朝代
家教世界(2020年31期)2020-12-02 01:14:02
崇尚精巧的枫丹白露画派
艺术启蒙(2020年10期)2020-10-26 03:44:54
落实习总书记关于西路军精神的讲话座谈会在京召开
祖国(2019年18期)2019-11-05 05:00:28
崇尚奋斗
当代陕西(2019年13期)2019-08-20 03:53:48
深入学习理解习主席关于培养新一代革命军人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四有”的时代价值、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
传播学视阈下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培养研究
新闻传播(2016年1期)2016-07-12 09:24:45
弘扬中原突围精神 培育新一代革命军人
学习月刊(2016年20期)2016-07-11 02:00:14
崇尚感性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