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虹桥 李晓东
培育提升预备役军人信息化素养之我见
汪虹桥 李晓东
在现代军事形态下,信息化人员与信息化武器是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构成的基本要素。目前,由于种种原因,预备役军人信息化素养总体偏低,他们对建军作战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机械化形态上,严重影响和制约着预备役部队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的形成。因此,新形势下围绕实现“能打胜仗”要求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除了要加快军事信息系统建设、加强信息化武器装备配备外,必须重视培育提升预备役军人信息化素养。
强化意识是基础。存在决定意识,意识支配行动。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培育提升预备役军人信息化素养,首要的是强化他们的信息化意识,使他们深刻认识到,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形态的基本特征和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向,军事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实现“能打胜仗”目标要求的根本出路,让信息化观念占据思想认识主阵地,通过强烈的信息化意识反作用于信息化素养的培育,这是提升预备役军人信息化素养的基础工程(当然也是信息化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夯实这个基础,培育提升预备役军人信息化素养才能取得理想效果。在预备役军人信息化素养偏低的情况下,强化预备役军人信息化意识,对培育提升他们的信息化素养更具重要意义。
提高能力是核心。培育提升预备役军人信息化素养的内涵丰富、外延广泛,渗透于思想认识、理论修养、行为取向、工作能力等诸多方面,核心是要掌握过硬的信息能力,能够基于信息系统分析形势、解决问题、建设部队、遂行任务。重点是要拥有过硬的信息研判能力,即拥有能够集信息获取整理、综合分析、评估评判、有效管控、合理运用、交流互动、加工创造于一体的信息综合能力;拥有过硬的信息运用能力,如能在日常工作中基于信息系统处理各种事务,提高办公效率;能在演习训练中基于信息系统熟练操作使用武器装备,掌握新训法战法;能在遂行任务中基于信息系统快速动员投入使用。
找准路径是关键。一方面,在编兵整组中培育提高。预备役部队寓兵于民,信息科技军民兼容程度高,社会信息科技高度发达,依靠整组多编社会信息科技人员,加之必要的接口与补差教育训练,是提高预备役军人信息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要牢固树立“编组出战斗力”思想,认真搞好调查摸底,切实把预编区域内的信息技术人才的数量规模、专业性质搞清楚,准确掌握可编信息科技人才情况,坚持以信息科技素质为第一要素,采取行业辐射、跨区联动等方法,尽可能多地把社会上信息化意识、信息化能力较强的人才编为预备役军人,切实抓好接口与补差训练,使他们尽快实现“民转军”。另一方面,在教育训练中培育提高。教育训练始终是培育提高军人军事素养的基本途径。要从预备役军人聚少离多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可行的教育训练措施,加强信息化军事理论的学习和技能训练,帮助他们全面提高信息化素养。聚合时,要深入开展信息化理论辅导,突出信息化基本原理、信息化装备结构性能、信息化战争和信息化军队等新军事理论的灌输,帮助他们掌握信息化建军作战知识、理论、路子、方法。依托办公局域网,抓好信息化指挥平台操作训练,使人人能操作信息化设备装备、个个会使用信息化软件系统;构建与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的训练内容体系,积极开展基地化、模拟化、网络化训练,增大军事训练信息含量;借助驻地信息人才、技术和装备,深入开展挂训、联训、代训,拓宽训练渠道,提高训练质量;突出抓好信息化条件下模拟实战演练,不断提高信息化条件下遂行任务能力。离散时,要组织预备役官兵读信息化书籍,如信息化基础知识读本、信息化建军作战概论等,使信息化军事概念、知识、理论深入人心。条件许可时,选送重要岗位预备役军人到军事院校学习深造,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军事理论和技能水平。
(本栏责任编辑:徐永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