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城市人民防空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2014-01-11 00:57:57山东省国防动员委员会综合办公室王建阳
国防 2014年3期
关键词:人防防空手段

山东省国防动员委员会综合办公室 王建阳 龚 雷

夜间城市人民防空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山东省国防动员委员会综合办公室 王建阳 龚 雷

利用夜暗对我战略要地特别是大中城市实施大规模高强度空袭,是未来作战中强敌采取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应大力加强对夜间人防的研究。

一、夜间空袭突然迅疾,必须确保预有准备,做到快速反应

快速疏散隐蔽、及时消除空袭后果是人防的主要任务之一。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抓好各项防空袭准备,将为提高夜间城市人防反应速度和行动质量提供可靠保证。

一是实施早期空情预警。夜间可视度降低,对空监视困难,除在市区广场、公园、开阔地、高地、立交桥、高大建筑物顶端增设对空观察哨外,还应主动依托人防空情接收处理自动化系统,及时接收和传递内部或军方的空情预警信息,在尽早的时间内、尽远的距离上发现并掌握敌空袭征候和空袭时机。同时,应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有线、无线和声光信号等手段及时发出防空警报,争取反应时间。

二是制定人防计划预案。通过分析敌夜间空袭行动特点,预测其可能出动的兵力兵器、可能袭击的区域目标、可能造成的破坏损失,着眼危局险情研究应对方略。细化落实指挥人员编组、通信手段运用、防护工程建设、疏散地域划分等任务,做到定人、定物、定时、定位;制定防护掩蔽、应急疏散、行动保障等专项预案,确保任务清、程序畅、责任明,使之形成适应夜间人防行动需要的计划预案体系。

三是组织人防临战训练。在察觉敌空袭征候后,应及时组织人防指挥所和人防专业队伍按照指挥流程开展夜间防空指挥、人员疏散隐蔽和消除空袭后果演练。抓紧清理加固防空洞、掩蔽部、半地下室等设施,检查维修通风、过滤、密封、排水、照明等装置。组织城市居民在灯火管制、交通管制等特殊条件下进入防空掩蔽部,熟悉防护工程内部结构、周围环境、行走路线,做好夜间疏散隐蔽准备。

二、夜间防空组织困难,必须加强协调控制,提高指挥效能

夜间城市防空涉及军队和地方,牵扯面广,行动组织和协调控制难度大,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指挥调控,为顺利实施人防行动创造条件。

一是注重指挥的时效性。应发挥信息系统的支撑作用,从信息的获取、传递、融合、处理,到决策、执行、反馈、评估,构成一个实时或近似实时的信息流程,将横向各单位及纵向各层级有机连接起来,使信息资源、指挥系统、首脑机关和保障分队有机融合起来,实现态势信息、决策信息、指令信息和执行信息的传递和衔接,确保及时上传下达,达成快速高效指挥。

二是注重指挥的灵活性。一方面,可将集中指挥与分散指挥相结合,当指控系统工作正常时,尽量实施集中指挥和按级指挥;当指控系统遭干扰、破坏、雷达迷盲、通信中断,失去上级指挥时,果断实施分散指挥、委托式指挥。另一方面,可将自动化指挥和简易指挥相结合,综合运用指挥自动化、无线电和简易信号通信等手段,保障指挥准确无误。

三是注重指挥的整体性。夜间城市人防关乎社会稳定和战争潜力保存,必须集中包括人防系统在内的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应对敌空袭威胁。应在地方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军事机关具体负责下,组织协调各级政府部门和民兵预备役、武警、公安等各种力量,统筹指挥“防、抗、反”和“走、藏、消”各项行动,积极配合军队要地防空、野战防空行动,避免各自为战和相互掣肘,为防空作战全局服务。

三、空袭方式日趋多样,必须拓展防护范畴,实施严密防护

战争实践表明,防护是夜间城市防空的关键问题。敌空袭兵器和手段的高技术化、多样化,对防护手段、方式和思维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动夜间城市人防逐步向体系、联合和主动防护的方向拓展。

一是纳入体系防护的布局。夜间城市人防较之昼间,更需强化组织整体化和功能系统化。在信息保障上,应依托空情预警和指挥通信网络,全面获取空情、敌情。在组织指挥上,组建军地联合防空指挥机构,组织协调各项行动。在力量运用上,将人防力量与诸军兵种防空力量、民兵预备役防空力量、城市防卫力量结合起来。在防护行动上,军队抗击和防护行动相协调,抗击为防护减轻压力,防护为抗击创造条件。

二是发挥联合防护的作用。联合防护不同于“一城一池”的就地防护,主要是以“跨区域支援保障”的形式,整合防护资源,提升防护效能。应组织区域内的全体参战军民综合运用各种防护措施,在人口疏散安置、专业队伍调配、应急救援行动、物资器材保障等方面,进行联合预警、联合指挥、联合行动、联合保障,并通过区域间的信息互通、力量互用、措施互助,实现人防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

三是采取主动防护的方式。夜间城市防空,防护措施针对性越强、越严密、手段越多,其发挥的作用就越大。主动骗,以立体伪装、示假仿真、仿造破坏等手段改变指挥机构、交通枢纽、通信设施等重点目标外部特征和暴露征候,迷惑敌侦察监视。积极扰,以释放烟雾、人工遮障、电磁干扰、布撒诱饵等手段干扰敌精确制导兵器,影响敌打击破坏。全程抗,大量设置空中飘雷、拦阻气球、网状钢缆等空中障碍,在敌空袭时预先感应、近距拦截、提前控爆,以非接触式防护来削弱敌空袭效果。

四、城市人防情况复杂,必须加大保障力度,确保行动顺畅

夜间城市人防行动是在能见度差、治安管理难度大、防空管制要求高的背景下进行的,只有充分做好各项保障工作,才能更好地保存实力、持续抗击。

一是保障通信顺畅。“要哪哪通,叫谁谁到”是夜间城市人防行动的基本要求之一。应利用电话交换设备或机动指挥系统中的语音网关交换功能实施语音指挥,也可利用超短波集群通信、微波无线数字声像实时传输系统实施区域通信保障,确保指挥不间断。同时,协调地方通信运营商,使用移动通信平台,采取群发短信方式进行警报通告,也可临时开通小功率广播电台,采用通播方式进行广播,确保警报信号全面覆盖。

二是保障疏散隐蔽。夜间,当敌空袭兵器临空前30分钟至数小时,要利用战时管制条件,及时引导民众进行自发疏散和临战疏散。在任务区分上,自发疏散主要以民众自行离散为主,临战疏散和紧急疏散主要以政府组织为主。在疏散保障上,自发疏散和紧急疏散的保障以个人为主。在行动组织上,要进一步明确疏散的任务,熟悉疏散的时机、路线、地域和机动保障措施,做到定指挥、定人员、定保障、定路线、定区域。

三是保障社会稳定。敌空中袭击、地面渗透破坏和敌特间谍潜伏行动,极易破坏社会正常秩序。夜间城市人防行动应把防空和管制结合起来,把防敌与控己密切协调起来。除灯火管制、治安管制外,还应实施交通管制,引导部分车辆出城,减轻城市交通压力,设置限行禁行区,减少交通拥堵;实施信息管制,监控网站,管控传媒,掌控民情,及时消除民众恐慌心理;实施市场管制,稳控物价与打击抢购等多措并举,确保市场供应正常有序。

(本栏责任编辑:郑 宁)

猜你喜欢
人防防空手段
建筑设计中的人防工程设计
美173空降旅与克罗地亚防空团正在进行实战演练,发射FIM-92毒刺防空导弹
军事文摘(2022年11期)2022-06-24 09:22:46
防空营打靶记
基于北斗三号的人防警报控制系统及应用
卫星应用(2022年3期)2022-05-23 13:44:46
人防结构设计疏漏的思考
LY-70:防空领域的“变形金刚”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中国汽车界(2016年1期)2016-07-18 11:13:36
逻辑接续及其表达手段
外语学刊(2011年1期)2011-01-22 03:38:23
临机的手段
棋艺(2001年9期)2001-07-17 17: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