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军民融合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014-01-11 00:57:57广州军区司令部动员部
国防 2014年3期
关键词:动员军民国防

广州军区司令部动员部 安 亮

推进军民融合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广州军区司令部动员部 安 亮

从20世纪90年代美国国会技术评估局提出国防工业“军民一体化”建设模式后,军民融合发展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的基本国策和共同做法。中央军委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要进一步把军民融合式发展这篇大文章做好,坚持需求牵引、国家主导,努力形成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军民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目前,我国军民融合建设还严重存在着统得不够,缺乏融合发展的整体规划和强有力的军地联合领导体制,融合项目和内容多是一事一议、个案协调;融得不深,军地重大建设项目基本是自成体系、自我发展,军队“所需”和地方“所能”壁垒重重,缺少军队需求“总入口”和军地对接“总出口”;机制不全,国家和地方在融合项目资金投入、税收优惠、利益补偿等方面法规制度不配套,军地双方积极性都不高等问题。比如,一些军队规划项目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不及时、不完全;一些重点部队进出口道路、信息化基础设施和阵地配套设施建设难以有效搭载地方同类重大项目同步建设;公路、水路和港口码头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充分贯彻国防需求,战备渡口废弃,滚装码头严重不足;民用船舶、特种车辆、飞机等运输工具建设没有预置军事功能,战时加装改装困难;结合民用建筑建设人防工程不够落实,“以罚代建”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战略物资储备和应急生产准备不足;先进民用技术为军所用渠道不畅通;等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适应形势发展和任务变化,围绕实现富国强军相统一,采取新的思路和对策措施,把军民融合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

(一)更新思想观念。思想融合的深度决定融合发展的程度。必须针对军地各自封闭、自我发展的现状,在全社会特别是党政军企领导层中深入开展军民融合思想学习宣传教育,让军民融合思想观念深入人心、深度进入决策、广泛影响行为。要树立全民办国防、“军地一盘棋”的大国防观念,克服“国防是军队的事”的模糊认识;树立市场竞争观念,转变计划调控的固有模式,将国防建设有重点、分阶段推向市场,使之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树立质量效益观念,打破军民分立的壁垒,消除体制机制、技术标准和自我发展等障碍,做到能融合的不再铺摊子、能纳入的不另起炉灶,使军民两块建设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互动共振双赢,不断提高资源和经费使用效益;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破除本位主义、部门利益和地区利益,防止和克服以办国防的名义谋取单位和个人利益,确保军民融合健康发展。

(二)明确职责任务分工。按照“军队提需求、国动委搞协调、政府抓落实”的要求,明确团以上作战部队和各级军事机关,就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项目、重要经济建设项目和民用产品应具备的军事功能,以及战时动员所需专业人才和装备物资种类、数量质量、标准要求等,自下而上提出军事需求。军区国防动员委员会收集汇总军队需求,组织军地有关部门和相关专业办公室进行专项论证,形成项目建设和动员任务,并指导省市县三级国防动员委员会按照任务分工搞好协调。地方各级政府按照上级下达的建设项目和动员任务,搞好规划“纳入”,细化量化建设项目和动员任务,做到定单位、定人员、定职责、定保障措施、定组织指挥、定完成时限,及时有效抓好工作落实。

(三)扩大民企军品生产份额。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国民企业参与军品生产的份额占到了90%以上,其中美国通用动力公司和波音公司的军品销售额分别占各自总销售额的64%和33%,伊拉克战争时美国硅谷有600家公司与国防部签订了250亿美元的军品与技术服务合同。目前,我国仅有1000多家民营企业具备参与军品生产招投标资质,全军装备竞争性采购项目民营企业约占25%。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方企业在生产技术、规模和创新能力上都具备了很强的竞争力,比如华中科技大学的精确制导图像识别与信息处理技术等甚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应适度降低民营企业进入军事项目招投标的市场门槛,加大民营企业参与军事项目竞争的份额,通过健全完善招投标制度,引入社会最经济的资源、最先进的技术、最优秀的人才为军所用,实现军民项目兼容共赢。

(四)扶持能为军用的民用项目。美国1990年《国防关键技术计划》和商务部列出的关键技术军用民用重叠比例高达80%。积极适应军民技术互用性越来越强的特点,扶持有较高军用价值的民技项目以节省军费开支,是美国推进国防工业军民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比如,美军方看到摩托罗拉公司开发的由77颗卫星组成的“铱”星电话通信系统的军事运用价值,在其遭遇巨额损失的情况下,仍大力扶持并签订价值2.52亿美元、长达8年的产品和服务合同,伊拉克战争中极大缓解了军事通信频道不足的问题,确保了士兵能随时同指挥中心和上级联系。就我国而言,当前可重点在公路、铁路、港口码头、机场和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在电子、计算机、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产业中,在飞机、特种车辆、大型船舶等军民通用装备制造中,有选择性地扶持能为军用的先进民用项目,使这些具有军事开发利用价值的企业在行业中做大做强。比如,国家2009年成立的一批工程机械、小型船艇、装备制造等国家级动员中心,具有先进的制造水平和开发团队,担负着战时成建制动员和转扩产任务,就应在产品采购、政策支持上给予优先,实现企业军民两种功能的良性互动发展。

(五)利用地方资源培育军事人才。发达国家十分注重利用地方资源培养军队建设人才。比如,英国军官100%在地方大学受过高等教育;美国已在全国400多所高校开设后备军官训练团。美军审计局的一份报告指出,军队自己培养一名军官要花费25万美元,而依托地方高校培养仅需6万美元,既省钱又高效。近些年,我国在这一方面也进行了很好的实践探索,目前与部队签约培养国防生的地方高校由1998年的3所增至2010年的117所(累计培养国防生10万余人),与我国现有2000多所高校的培养能力和军队干部培养需求相比不相适应。今后应依托地方高校、各类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大军队人才培养和引进社会高层次人才力度,抓好国防生培养和高校学生入伍工作,拓宽军事院校与地方院校联合培养办法,规范军地间人才兼容、储备和交流的渠道,通过基础文化知识学习和军地通用专业培训,提高官兵专业基础素质,真正将军队建设人才文化基础素质培养深深融入地方教育体系。

(六)健全各类优惠补偿机制。当前,军民融合还未完全摆脱计划经济模式,国家和地方都缺乏相应的政策规范,资金投入、税收优惠、利益补偿等方面的法规制度不配套,谁建设、谁负担、谁吃亏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比如,部队在组织演习训练征用地方民船、车辆和工程机械时,不是因为补偿标准低征不到影响了部队训练落实,就是因为经费不足长期拖欠补偿款挫伤了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物主的积极性。破解这一难题,应当遵循市场运作规律,由国家出台政策,按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建立健全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投入、优惠、补偿机制和计划、管理、监督、评估制度,在价格、税收、投融资、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优惠,营造“谁出钱、谁建设、谁受益”的良好局面,鼓励、支持和引导企事业单位参与军民融合建设。

(本文责任编辑:徐永汉)

猜你喜欢
动员军民国防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少先队活动(2021年9期)2021-11-05 07:31:04
国防小课堂
国防小课堂
海底总动员
国防动员歌
青年歌声(2018年3期)2018-10-20 03:25:16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军民融合 新引擎
军工文化(2017年12期)2017-07-17 06:08:14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
军工文化(2017年12期)2017-07-17 06:08:04
让军民融合之花绚丽绽放
军工文化(2017年12期)2017-07-17 06:07:54
军民鱼水情
福利中国(2015年4期)2015-01-03 08: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