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难是城市交通病的一个集中反映,然而,在打车问题上一直存在相互矛盾的现象。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2年公共服务蓝皮书》显示,53.77%的人打车需要等10min以上;另一方面,出租车的空驶率非常高,有时甚至能达到40%。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近两年打车软件开始在国内应运而生,并迅速HOT起来,逐步成为许多人手机上的必备软件,智能打车终端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城市的出租车里。
手机打车是利用智能手机的GPS数据、地理信息系统和相应推送服务机制,实现乘客和司机之间的信息交互,发出电召出租车的请求。系统通常分为司机端和乘客端,分别安装在司机和乘客手机内,双方匹配使用。
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国内市场上有近30款手机打车软件,如易达、移步、摇摇招车、嘀嘀打车、的士通、点点打车、快的打车、的士在线等。这些软件支持Android或iPhone系统,或者两系统兼容,具备乘客注册、即时约车、订单完成确认、用车评价等基本功能。乘客打开应用,通过App定位,可以寻找到就在身边的空车,发出召车的请求。当然,前提是该出租车已经纳入了相关的数据库内,司机手机语音播报附近乘客的召车请求,司机可以选择接受或者拒绝。
用智能手机实现打车的服务正逐渐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这类应用越来越有效地解决了人们在高峰时段打车难的问题,其意义在于解决了出租司机与乘客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满足部分市场需求。关于打车软件的实用性,业内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嘀嘀打车”创始人程维与美团网CEO王兴搓饭,程维兴致勃勃介绍“嘀嘀打车”,但被王兴吐槽“东西太垃圾,连注册的兴趣也没有”。饭局后,程维坐上提前预约的车,而王兴还在排队等车……
作为处于探索期的一款卫星导航系统和移动互联网的融合应用,打车软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打车市场尚不规范,打车应用的加价策略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原本公共交通资源的分配矛盾,打乱了路边打车和应用订车公平的竞争环境,等等。为此,北京、上海等地出租车行业新政陆续出台,强制并入统一电召平台以及取消加价、不得嵌入广告等政策。
拿北京来说,2013年7月,《北京市出租汽车手机电召服务管理实施细则》开始实施,对易达、移步、摇摇招车、嘀嘀打车4款打车软件进行“招安”,启动了“国家队”打车软件服务,明确了手机电召服务商应纳入全市统一电召平台,在出租汽车行业开展手机电召服务的准入和退出条件;并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运作”思路,本着“联合调派、开放共享”规则推进联合电召服务的模式。
按照要求,接入到北京市统一电召平台的手机打车软件都以“96106”开头,与出租汽车调度中心绑定服务,实现联合交互调派车辆。乘客通过手机软件下单后,司机可以通过车载电召终端和司机客户端手机电召软件两种方式进行应答抢单。在官方版打车软件中,五花八门的加价环节消失了,通过4款手机打车软件叫车等同于通过电话叫车,会统一自动提示“4小时以内预约用车将收取5元叫车服务费,4小时以外预约用车将收取6元叫车服务费”。此外,手机软件建立了乘客和司机的互相评价信用体系,这也意味着乘客爽约也将受到相应的惩罚。
笔者相信,随着地方政府部门的指导性干预,“手机打车”这一出行方式将逐步沿着良性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