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佐荣 邵弘 容 冰 孙丽婷
责任编辑:吴小红
气管切开术是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或急危重症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改善呼吸的重要抢救措施。待患者呼吸平稳、痰液减少,可考虑拔管。拔管前需先试行堵管,观察患者无胸闷、憋气并能自行排痰后方可拔管[1]。目前,临床使用的金属套管配套的金属芯与套管衔接不稳,易随患者咳嗽滑脱,起不到堵管作用;传统使用的纱布、软木塞等材料易污染,有吸入危险。而临床常用堵管方法大多制作程序复杂或不能满足分次堵管需求[2]。为了提高烧伤科气管切开患者一次堵管成功率,大庆油田总医院烧伤科于2012年1月成立QC小组。
表1 小组概况
表2 小组成员
统计表明,2007年~2011年烧伤外科气管切开患者共计83 例,一次堵管未成功32 例,占38.6%。其中,堵管材料使用错误12 例,占37.5%,是一次堵管失败的主要原因(表3)。由此可知,烧伤科气管切开患者一次堵管成功率仅为61.4%,亟需提高。
表3 2007年~2011年气管切开患者一次堵管失败情况
由现状调查可知,若更换适宜堵管材料,可将气管切开患者堵管一次成功率提高到75.9%[(51+12)/83×100%]。经小组成员讨论,结合科室实际,将活动目标设定为:烧伤科气管切开患者一次堵管成功率≥75%,见图1。
图1 活动前与活动目标比较
图2 气管切开患者一次堵管成功率低的原因
表4 要因确认
表5 制定对策
小组成员采用头脑风暴法对现有堵管材料进行利弊分析,纱布易脱出,不能形成真正的堵管;软木塞需依据套管号反复多次制作,且在潮湿环境下易被霉菌污染,使用中木屑脱落易刺激呼吸道。临床工作中发现注射器胶塞与金属套管导管口外壁衔接紧密,可有效避免导管因患者咳嗽脱落,且为无菌包装,可降低感染率,将其确定为堵管材料。
结论:注射器胶塞为盖帽状,固定稳妥,无菌包装,材料易取,成本低廉,无异物感,操作简单,适用于气管堵管[1]。
2012年2月,小组成员改进气管切开堵管流程,由传统完全堵管改为渐进式堵管。改进前后堵管流程比较见图3。
结论:改进后的堵管流程更符合患者生理、心理特点,患者更容易适应;胶塞取材方便,衔接紧密,可降低感染率,效果安全、可靠。
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后组织考核。烧伤科共有医护人员21 人,培训率达100%,具体内容见表6。
结论:2012年2月10 日~20日,由许晶和吴新晨对科室全体医护人员进行现场考核,考核平均分98 分,达标率100%。
图3 改进前后堵管流程比较
表6 堵管知识培训
查阅《气管切开患者堵管方法的改进》[3]、《气管切开病人拔管的规范性护理》[4]等文献,结合科室实际,由小组成员讨论制定堵管健康宣教材料,并通过医院烧伤科专家评定。同时,建立患者评估问卷,内容包括患者堵管前呼吸及血氧评估、堵管目的和注意事项、渐进式堵管优越性等。
结论:建立了完善的健康宣教材料,气管切开堵管患者情绪稳定,可配合治疗。2012年2月~10月对20 例气管切开患者的问卷调查显示,宣教率达100%。
小组成员于2012年3月~10月对住院的17 例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堵管评价(内容同活动前),堵管一次成功率达88.24%,达到了活动目标,见表7、图4。
表7 活动后气管切开患者一次堵管成功率
图4 活动前后与活动目标比较
(1)将堵管流程列入科室常规,定期检查执行情况。
(2)小组成员按职责持续开展堵管健康教育,定期培训。
通过本次活动,提高了气管切开患者一次堵管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痛苦,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发挥了组员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团队协同解决问题的主动意识。
下一步,小组将以“研制四肢烧伤支架”为题,展开新一轮活动。
[1]廖翠红,朱淑英,余 红.气管切开术后金属气管套管的堵管方法与护理[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2,32(2):297.
[2]马丽萍,蒲 萍.巧用莫非滴管为气管切开患者分期堵管[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5):48.
[3]刘春英,张 玲,刘玉洁.气管切开患者堵管方法的改进[J].护理学杂志,2008,23(3):25.
[4]陈琼梅,霍建珊.气管切开病人拔管的规范性护理[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2,32(8):259-260.
[5]王丽莉,詹菊辉.新型气管切开堵管技术[J].中国保健营养,2012,10(下):4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