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孝忠
随着上世纪中后期地中海代替黑海逐渐进入欧洲游客的视线,一场地中海游人大迁徙就声势浩大地展开了。西班牙作为一个拥有净海细沙的地中海国家自然备受游客青睐,少到三五层多至二三十层的精品度假酒店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游人纷至沓来。这些貌似与传统西班牙特色格格不入的板砖方块大楼带来了人气,也带来了利润,却破坏了地中海沿岸原有的安宁。
在这些商业楼宇林立的海岸,有这么一个地方,它完好地保留了中世纪的原汁原味、遗韵遗风,俨然是这次旅游开发大潮中不曾被触及的角落,这里就是位于西班牙东部橙花海岸的佩尼斯科拉,地中海拔地而起的白色石头城。
自驾橙花海岸,思绪在古城放空
作为上帝的后花园,西班牙拥有绵长的海岸线和细密的白沙滩,全年300日以上的旭日暖阳和温润的海洋性气候为其带来了终年不绝的游人。海岸公路的四通八达使得自驾地中海岸成为一件乐滋滋的美差,而较欧洲其他国家相对低廉的租车成本也为远方来的自驾爱好者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说起自驾旅行,我和小马绝对是它的忠实拥护者。自驾带来的感官体验和灵活机动的行程安排绝对是任何一种出行方式无法比拟的。做一个真正与大自然互动的旅行者,那么尤推自驾。
佩尼斯科拉很荣幸地成为我们这次自驾西班牙东部海岸的第一站。橙花海岸,我们启程!
橙花海岸,一个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名字,空气中吐露着花样的芳芬。西班牙人不愧是制造浪漫的高手,从其海岸命名可见一斑。橙花海岸,白色海岸,太阳海岸,每一个海岸都让人心生想要拥抱的欲望。
从巴塞罗那驱车,一边是贴着脚背的大海,一边是擦着肌肤的峭壁,一路上橘香提神,柠檬沁心,山花烂漫。嘴里哼着小曲,沐浴着地中海肆无忌惮的阳光,愉悦的心情在空气中荡漾。2个小时之前,还在吐槽德国的灰暗阴郁的我们,2个小时之后,已经拥抱地中海的冬日暖阳。驾车沿着九曲十八弯的海岸公路南下,既有惊险刺激,又有舒缓惬意,沿途经过埃布罗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来到佩尼斯科拉。
佩尼斯科拉 ( Peniscola,,也译作潘尼斯科拉) 位于橙花海岸(Costa del Azahar)一个伸入地中海的裸露岩石半岛上,像一条伸展的舌头,突兀在平静的海岸曲线上。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与众不同的傲人气质虏获了众多游人的芳心,为其赢得了“瓦伦西亚的直布罗陀”和“海上城市”的美誉。
线条醒目错落有致的白色古城镶嵌在密不透风的泥土色城墙之中,蔚然屹立在海平面上,俨然一副神圣不可侵犯之态。白色浪花不断地击打着厚重的墙根溅起片片水花,一波接着一波,一浪追赶一浪,周而复始,不知倦怠。若干个世纪过去了,任凭世间如何变换,孰王孰寇,古城依然笑看风起云涌,潮起潮落。
古城的两边的沙滩连绵不绝数公里,是橙花海岸著名的度假海滩,平时只有八千人口的小城盛夏要接待多达十几万的游客,尽管海岸线上各种各样的酒店和旅馆此起彼伏,旺季却依然有一席难求的尴尬。
我们订的是位于古城海滩边的家庭旅馆,似然不是什么星级酒店,但干净整洁,地理位置绝佳,门口足够的车位对于自驾出行者十分重要。古城百米之遥,在酒店的阳台上即可欣赏古城华丽的侧影。
办完入住手续,我迫不及待地冲到房间阳台上,欲一睹古镇芳容。也算见多识广的我在看到古城的那一霎还是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惊呼声不绝于耳。眼前的佩尼斯科拉,好似一座凌驾于烟波缥缈海面之上的空中花园,骨骼中有男子般的刚毅,身段中又有女子般的娇柔,举手投足间尽显中世纪的风雅清韵。
没有怪楼嶙峋,没有世俗喧嚣,远离灯红酒绿,远离觥筹交错,只是这滨水古城小枕着千古沧桑,让思绪放空,让心灵放逐。
斑驳墙垣之端,有倾国倾城之貌
如果说佩尼斯科拉算得上是第一眼美女的话,那么这个美女是否属于华而不实的绣花枕头,就只有到城中一看究竟了。
此时正值冬日淡季和圣诞假期,游人寥寥无几,餐馆大多闭门歇业。对于西班牙这样的家庭观念很强的天主教国家,在圣诞节这样合家团圆的日子,家庭聚会大概比经商赚钱来得更为重要。不过这样也好,一个人拥有一片海滩的待遇是在夏日万万享受不到的,姑且也算是冬日福利了吧。
吃过早饭,漫步海滩,呼吸着地中海略带咸味的空气,看那些海鸟在海滩上追逐嬉戏。游人稀疏的冬日,海鸟成为了海滩上真正的主人。瞧那些懒洋洋的小鬼在沙滩上逐一排开,似乎学着游人的样子享受日光浴一般。
湛蓝的苍穹,茂密的棕榈,金黄的沙滩,温柔的海风,佩尼斯科拉伴着清晨第一缕阳光把正能量传递给海岸的每一个人。
短短数步,我们已经来到了古城脚下,我被眼前这个庞大厚实的建筑震撼了。眼前的城墙铁骨铮铮、高耸挺拔。斑驳剥落的墙垣难掩雄浑坚毅的气魄。我的脑海中试图勾勒出一副金戈铁马兵戎相见的画面,思绪却最终落在了几幅残留的电影片段当中。美国上世纪60年代曾经拍摄的一部展现西班牙人传奇英雄希德抗击摩尔人侵略的史诗影片《万世英雄》(《EL CID》1961年),就是以佩尼斯科拉城为背景的。无奈血肉铸建的长城终究抵御不了刀光剑影的厮杀,时势枭雄也终究阻止不了历史的更迭。
据说罗马时代佩尼斯科拉就是一个繁荣的渔村港口,腓尼基人和希腊人曾经来此交易买卖,此后摩尔人占领了这里,在这里修建古堡要塞,13世纪末,西班牙滕普拉爵士(Templar)在摩尔人堡垒的遗址上建立了大型骑士城堡和防御城墙。城墙顶端设有烽火塔和瞭望台,密切关注海上的一切动态。和平年代这里不再是蹀血的战场,不再有烧杀掳掠、山贼海盗,历史的伤疤落尽灰尘,却愈加弥足珍贵。没有历史的地方是没有生命的,佩尼斯科拉,一座有血有肉的城市。
古城堡是老城的制高点,罗马教皇本尼迪克十三世(Papa Luna)自1411年从法国艾维尼翁(Avignon)离开后便住在这城堡里,他的继任者克莱孟八世此后也生活于此,这也使得佩尼斯科拉成为继罗马和艾维尼翁之外的第三教会城市。本尼迪克十三世教皇的雕像如今屹立在城堡之外。
来到城堡顶端,视野360华丽无遮挡。漫延数十公里的橙花海岸和背后连绵起伏的青山尽收眼底,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淋漓畅快。
古镇地势多陡峭,排列却颇有章法,从下向上依次减收,远眺像一枚生日蛋糕般布局精心。视野最开阔的城堡和露台位于最顶端,白色石灰岩的民居井然有序地排列在蛋糕边缘。经过居民年年的翻修,白色古居焕发新意,纯洁干净,而那些岁月痕迹颇重的大门和窗棂似乎又道出了古居的真实年龄。拾级而上,径巷迂回,脚下的鹅卵石的地板经过年代的打磨光滑铮亮。圣诞假期,小巷几乎空无一人,漫步目的地穿梭在狭窄幽静的深巷之中,累了就随便找个台阶席地而坐,感受时间在指尖缓缓流逝。
圣玛利亚教堂修道院(SANTA MARIA)是城中另一重要建筑。这座始建于13世纪的教堂,最初是一座具有罗曼式风格的建筑,从其半圆形拱门可窥视一二。14世纪中叶由于火灾破坏而翻修,加入了当时流行的哥特式色彩,此后由于战乱和火灾又屡经修葺。如今教堂中仍藏有不少传世珍品。
防御北非海盗的炮台面朝浩瀚大海,如今这里成了人们散步发呆的好去处。遥望平静广阔的海面,海盗侵袭的年代早已一去不复返,留给人们的只有无尽的遐想。或许只有这城墙上架起的炮台还在祭奠那些久远的峥嵘岁月。
和地中海其他旅游城市一样,出售城市彩绘挂件的小摊位一定不会少。每一个挂件都异常漂亮,色彩艳丽,有圆盘和方形的,装饰性极强。只可惜我是一个懒到连一件纪念品不愿意携带的人,只能驻足在这些工艺品前,啧啧赞叹。
从古城下来,我们驱车沿着城市右岸的滨海公路远行。 一侧是波光粼粼的大海,另一侧是依山而建看海民居,其中不乏许多供游人租用的度假屋。这种度假屋往往更适合全家多人出行居住,比起酒店来更舒适方便,也可以自己下厨,有的甚至还附带私家游泳池。滨海公路通往距离佩尼斯科拉南边的国家公园,虽然道路仅有两车身宽,却时常可以看到自行车爱好者穿梭其中。橙花海岸不愧为自驾天堂,汽车、自行车、摩托车都乐此不疲。几公里外的南岸有一处宽阔的停车场,从这里遥看古城,只见一座精美绝伦的空中楼阁飘落在海上,仿佛只有一根脐带与大陆相连。
夕阳西斜,月影婆娑
夕阳时分,最美妙的事情莫过于来到港口欣赏海面火烧云的壮景。
一轮镰刀弯月偷偷地爬上了古城的右上方,皎洁的月光柔和地洒在古城的臂膀上,缓缓倾泻到沙滩上,映着西方落日的光辉,透出金子般的光芒。金色的古城,流溢的光彩,婆娑的月影,梦境一般。古城的黄昏,居然可以浪漫到骨子里。
身披霞黛,我们散步到古镇港口,这里是欣赏日落最好的地方。上世纪20年代修筑的大堤经历了数十年的冲刷依然坚如磐石,一排排私家游艇小鸟依人状排列在宁静的港湾,偶尔几只海鸟掠过,吱吱的叫声划破了夜的寂静。
沿着大堤的石阶而上,视野顿时开阔起来。山海的尽头,目光所及之处霞光万缕,丝丝入扣,那一片片粉红镶边的云彩,似乎使出了毕生的功力,只求惊鸿一瞬,不留遗憾。火团一般的天际在海平面晕染开去,海面如金色的鱼鳞般晃眼。好景易逝,好梦易醒,虽然只有短短的数分钟,依然震撼人心。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天边,生怕自己错过了什么片段。炫极一时的彩带逐渐缓缓低沉,终究一点点消失在山的背后。当月光挣脱了最后一缕残阳的束缚,我们才依依不舍地挪动起脚步。
大幕落下,佩尼斯科拉褪去了一天喧嚣的外衣,回归了本该属于它的平静。此刻的古城在俊朗的夜空下显得更加神圣而敬畏。古城后山上的民居星光点点,烛火摇曳,热气腾腾,我才忽然想起今晚竟然是圣诞夜。是的,这就是西方小镇典型的圣诞夜,没有盛大的Party,没有鼎沸的喧嚣,只有千家万户窗棂里透出的柔和夜光和荧荧烛火。
圣诞夜的古镇,不寂寞。它与我们一样梳洗一天的疲惫倦意,准备以崭新的姿态迎接下一个太阳的初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