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涛
比特币自2009年1月3日诞生以来,发展迅猛,也引发很大争议。这种争议遍及学界、科技界、金融界和政界。通过回顾比特币的发展历程及其争议,我们不难发现,比特币虽然具有货币的很多属性,但并不是货币,更不会成为国际货币。
货币起源于商品,很多物品,比如贝壳、石头,甚至羊、粮食都在一定时期发挥着货币的职能。比特币在接受广泛度、可储藏、便利性等方面都符合货币要求,为什么就不是货币呢?这是因为,比特币不具有权威性,这是信用货币的重要要求。比特币的发展是自发的,也有了较大范围的接受度,受到追捧,但与实物货币不同,比特币是虚拟的,没有真实的使用价值,是信用化的。这会带来几个问题。
一是无法避免被复制。比特币只是众多虚拟货币的一种,除此之外,较为流行的基于P2P的虚拟货币初步统计就有六十种。尽管比特币在技术上有一定特殊性,但并非不可复制。其去中心化、点对点和发行数量封顶的核心特点,其他虚拟货币也可实现。在比特币之后,各种类似的网络货币层出不穷,其中不乏发展迅速者。货币发展史呈现出统一的趋势,而不是日益复杂、种类增加的趋势。
二是无法防止犯罪行为。在比特币的发展中,伴随着很多洗钱、贿赂、偷盗等犯罪行为,也有交易平台倒闭卷钱。打击这些犯罪行为,维护比特币的正常运行,不可能是真空的,也不可能通过网络自己完成,还是需要建立在国家的权威上。比特币虽然富有创意、极有启发性,也能够增加税收,但如果问题过多,带来不稳定因素,特别是从政府的角度看,当其成本超过收益时,就没有动力维护其运转。到目前为止,泰国、中国等为维护市场秩序,对比特币等网络货币出手打压。
三是无法维持公平性。比特币的发行通过矿工挖矿挖出,耗费了大量电力、计算机和网络等软件硬件资源。这些资料本来可用于生产商品和劳务,增进社会福利。同时,比特币的创造和交易主要限于少数玩家,大多数公众无从分享其增值。相比之下,主权货币的价值小于其购买力所带来的铸币税,虽然对不同人也有不同影响,但税收掌握在国家手里,主要还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比特币就与此不同。甚至,有人认为创始人中本聪自己就囤积了大量比特币。如果比特币成为货币,这会带来很大的不公平性。
四是无法维持币值稳定。比特币的发行数量一定,这被认为可以避免滥发货币带来通货膨胀。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币值是稳定的,从其表现看,比特币对主要货币的汇率如同过山车,一天就可能上涨或下跌30%之多。这显然不符合货币作为交易、计价、结算的要求。从比特币分布看,少数玩家控制了较大比例,特别是考虑到比特币发展之初价格较低,使得一些人以便宜价格大量囤积,有积极性将价格推至疯狂的高位。因此,比特币数量固定,虽可能是币值稳定的基础,但更可能成为泡沫化的诱因。成为投机品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供给相对稳定,便于拉高价格,从这个角度说,比特币价格继续大起大落不足为奇。
五是无法获得国家承认。信用货币如果得不到国家主权的承认和支持就无法成为货币。虽然哈耶克等学者支持货币非国家化,人人都可以发行货币,互相竞争,但更多学者还是认为信用货币需要主权支持。欧元的出现是基于主权国家达成的协议,而凯恩斯当年所涉及的国际货币,也同样需要主权国家将货币发行权让渡出来。比特币的尴尬之处在于,虽然它在一些国家被认定为是一种虚拟商品而受到法律的保护,但是比特币作为一种“货币”的法律地位则尚未在任何国家确立。
伯南克对比特币表示了兴趣,但并非承认其货币地位,其继任者耶伦更是表示了对比特币的怀疑。此外,韩国、挪威、中国、泰国等国的中央银行已明确禁止比特币交易或提示其重大风险。一旦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开始封杀比特币,其价值将一落千丈。这种可能性没有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