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富
1949年12月16日,缅甸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950年6月8日,中缅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缅甸成为最早承认新中国的非社会主义国家之一。1988年,缅甸军政府上台,西方国家纷纷对缅甸实施经济制裁,中缅两国关系继续保持友好发展,双方高层互访频繁,政治互信加深,有力地推动了两国关系全面、快速发展。25年来,中缅双边经贸合作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在缅甸民主化改革进程中,中缅双边经贸合作面临巨大机遇与挑战,基于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地缘经济互补优势,可预见,未来双边经贸合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中缅两国政治与经济关系发展的历程回顾
(一)中缅两国政经关系发展的主要阶段
中缅两国关系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50年—1962年,吴努时期,两国建立“胞波”式友好关系;第二阶段:1962年—1988年,温奈独裁时期,两国关系初期紧张甚至恶化,中后期逐渐恢复正常,并缓慢发展;第三阶段:1988年—2011年,苏貌与丹瑞独裁时期,西方对缅甸实施严厉制裁和政治封锁,中国一度成为缅甸在外交上唯一可以依赖的国家,中缅两国关系全面升温,并实现快速发展;第四阶段:2011至今,吴登盛民主化改革时期,中缅关系迈入历史新阶段,在波折中不断前进。
(二)1988年以来中缅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状况
1988年,缅甸军政府上台后,对中国奉行友好政策,尤其在西方国家严厉制裁下,中缅关系日益密切。1994年8月13日,双方签署《关于边境贸易的谅解备忘录》。1996年2月,中缅双方宣布成立“中缅经济促进会”。1997年5月,双方签署《促进中缅经济合作协议》。2000年6月5日—12日,缅甸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副主席貌埃上将访华,双方签署《中缅关于未来双边关系合作框架文件的联合声明》。2001年12月12日—15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主席访问缅甸,双方签署《关于鼓励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和《中缅经济技术合作协议》等五个文件。2004年3月24日,中国国务院吴仪副总理访问缅甸,双方签署《中缅两国政府关于促进贸易、投资和经济合作备忘录》。2011年5月26日—28日,缅甸总统吴登盛访问中国,双方宣布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国成为缅甸第一个全面战略合作伙伴,两国关系从此翻开了崭新一页,双边经贸关系步入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发展的新阶段。2013年,中缅双边经贸合作成效显著,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历时三年建设的中缅原油管道和中缅天然气管道分别于5月30日和7月28日全线贯通,并正式向中国国内输入原油和天然气。
二、中缅双边经贸合作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一)贸易合作
据亚洲开发银行(ADB)统计数据显示,25年来,中缅双边贸易合作取得了引人瞩目成效,双边贸易发展呈快速递增趋势(参见图1)。1988年,中缅双边贸易金额仅951万美元,其中,缅甸对中国出口181万美元,缅甸自中国进口770万美元,缅甸逆差达589万美元。1988年,西方国际社会对缅甸实施严厉制裁,导致其对外贸易大幅萎缩,但中缅两国继续保持友好关系。1989年—1991年,中缅双边贸易飙升,增长率分别为699.47%、124.91%和129.29%。1992年—1995年,双边贸易跌宕起伏。1996年—1999年,双边贸易小幅下降。自2000年以来,双边贸易连续13年高速增长,但各年份波幅较大,缺乏平稳性。
2012年,中缅双边贸易合作再创历史新高,达到74.237亿美元,增长率为8.23%,但较2011年增速(45.75%)大幅放缓,显著低于缅甸全国外贸增速,其中,中国对缅甸出口62.425亿美元,增长率为17.15%,自缅甸进口11.812亿美元,增长率为-22.54%,缅甸逆差达50.613亿美元,中国成为其外贸逆差第一大来源,占其全球贸易逆差总额的58.94%。1988年—2012年期间,缅甸在中缅双边贸易合作中一直处于逆差地位。尤其近年来,其逆差金额迅猛上升,过去25年,缅甸自中国贸易逆差金额累计达252.7142亿美元。
1988年,缅甸自中国进口在缅甸进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仅为3.13%,其中,缅甸对中国出口在缅甸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为1.08%,中缅双边贸易在缅甸外贸总额中所占比例为2.30%。1988年—1990年,该比例急剧攀升。1991年—2001年,该比例日渐下降。2002年—2012年,中国在缅甸外贸中所占比例小幅递增。2012年,缅甸自中国进口在缅甸进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达36.97%,居于首位;其中,缅甸对中国出口贸易占其出口贸易总额的14.23%,居于第三位,仅次于泰国和印度;中缅双边贸易金额在缅甸外贸总额中所占比例为29.48%,居于首位。
长期以来,缅甸对中国出口商品以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为主,自中国进口商品以制造业产品为主。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资料显示:2010年—2012年期间,中国对缅甸出口贸易商品层次呈小幅上升趋势,初级产品所占比例分别为18.15%、15.34%和14.79%,制造业产品所占比例分别为81.85%、84.66%和85.21%;中国自缅甸进口商品层次波幅较大,初级产品所占比例分别为81.28%、51.53%和70.14%,制造业产品所占比例分别为18.72%、48.47%和29.86%。
2012年,缅甸对中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是木制品,金额为3.090亿美元,增长率为9.79%,所占比例为23.78%,占缅甸该商品全球出口总额的26.36%;第二大类出口商品是宝石,金额为2.940亿美元,增长率为-62.15%,占对中国出口贸易总额的22.62%,占缅甸该商品全球出口总额的91.39%;第三大类出口商品是矿石,金额为2.129亿美元,增长率为-6.85%,所占比例为16.38%,占缅甸该商品全球出口总额的91.75%;第四大类出口商品是橡胶及其制品,金额为1.203亿美元,增长率为9.50%,所占比例为9.25%;第五大类出口商品是能源,金额为0.628亿美元,增长率为-9.60%,所占比例为4.83%。同期,缅甸自中国第一大类进口商品是机械设备,金额为9.128亿美元,增长率为4.50%,占自中国进口贸易总额的16.11%,占缅甸该商品全球进口总额的48.85%;第二大类进口商品是汽车,金额为7.690亿美元,增长率为0.20%,所占比例为13.57%;第三大类进口商品是电器及电子设备,金额为6.699亿美元,增长率为41.67%,所占比例为11.82%;第四大类进口商品是钢铁制品,金额为4.933亿美元,增长率为-7.91%,所占比例为8.71%;第五大类进口商品是钢铁,金额为4.734亿美元,增长率为52.67%,所占比例为8.35%。endprint
(二)投资合作
1988年—1989年,缅甸相继颁布《缅甸联邦外国投资法》、《缅甸联邦外国投资法实施条例》和《缅甸联邦外国投资项目条例》等。2012年11月2日,缅甸颁布新的《外国投资法》。近年来,缅甸政府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吸引外国直接投资。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在缅甸几乎没有任何投资活动。90年代中期,中国企业才陆续进入缅甸市场开展投资活动,但投资项目数量较少,合同金额较低,没有形成规模。据缅甸投资委员会(MIC)统计数据显示:1988—2001年,中国对缅甸投资金额累计只有0.67亿美元,所占比例仅为0.94%,在缅甸吸引外资中排名第13位,相对靠后。近年来,中国对缅甸投资迅猛增长、持续飙升。1988年—2012年,中国大陆成为缅甸吸引外资第一大来源,投资项目数为41个,投资金额为141.679亿美元,所占比例达34.15%,远高于排名第二位的泰国,中国香港排名第三位,投资项目数为43个,投资金额为63.744亿美元,中国澳门排名第二十七位,投资项目数为2个,投资金额为0.044亿美元。中国(大陆与港澳地区)合计投资项目数为86个,投资金额为205.467亿美元,所占比例达49.52%,几乎占缅甸吸引外资的“半壁江山”(参见表1)。
中国对缅甸投资主要集中在电力、矿产、天然气与石油资源开发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对制造业、服务业领域的投资严重不足。中缅投资合作代表性项目有:中缅油气管道(25.4亿美元)、莱比塘铜矿(10.65亿美元)和密松水电站项目(36亿美元)等。
三、中缅双边经贸合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贸易总量较小且增势乏力
25年来,中缅双边贸易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近年来,双边贸易发展相当迅猛,但其总体水平与两国甚密的政治关系却显得十分滞后和极不匹配。2012年,中缅双边贸易额仅74亿美元。中缅双边贸易合作发展总体水平低下,一方面因缅甸经济发展落后,导致其进口乏力;另一方面,其国内第二产业发展滞缓,导致其出口不足。随着缅甸国内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将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基于两国经济与地缘的互补性优势,未来双边贸易合作发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贸易商品种类单一且层次低下
缅甸对中国出口以初级产品、自然资源类商品为主,而自中国进口则以制造业产品为主,双边贸易主要体现为产业间贸易合作,其主要源于两国经济差异和缅甸经济状况。目前,缅甸第二产业发展滞后,制造业产品种类较少且缺乏竞争力,出口能力极为有限,而国内丰富的资源自然成为其扩大出口贸易的主要商品。贸易商品种类单一和层次低下大大制约了双边贸易潜力的有效发挥。
(三)贸易结构严重失衡
2012年,缅甸对中国贸易逆差高达50.613亿美元,中国已成为其贸易逆差第一大来源,占其当年全球贸易逆差总额的58.94%。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内对能源与原材料类商品的巨大且迫切需求,自缅甸进口贸易将会持续大幅增长态势,而缅甸因其国内经济发展落后,对中国制造业产品进口需求仍将增势缓慢,最终加剧双边贸易格局的失衡。双边贸易格局长期失衡增添了双边贸易合作摩擦隐患,积极、妥善处理双边贸易平衡性问题,对保证双边经贸合作的长期、平稳、健康发展尤为关键。
(四)投资领域集中且各年份波幅较大
1988年—2012年,中国成为缅甸吸引外资的第一大来源,中国对缅甸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电力和资源开发等,其中,电力领域投资几乎占据了中国对缅甸所有投资。亟需引起重视的是,近年来,中国这种资源密集型投资在民主化改革进程中的缅甸已遭遇了一系列麻烦与损失。另外,中国对缅甸投资波幅较大,严重缺乏稳定性,2010年,中国对缅甸投资金额为43.5亿美元,2011年,急剧增至82.7亿美元,2012年,骤然下降至4.07亿美元。
(五)投资主体单一民间合作不足
中国对缅甸投资主体主要是国有企业,与缅甸投资合作对象也主要集中在官方或军方企业,两国民间合作进展十分欠缺和滞后。如莱比塘铜矿合作项目,双方投资均为军方背景企业。中国对缅甸投资合作长期执行“上层路线”,片面追求迎合政府偏好,往往没有较好顾及当地居民的实际需求从而导致中资企业及项目在当前缅甸民主化浪潮下所面临风险迅速集聚。积极转变传统投资模式,着力发展民间交流与合作才是未来中缅双边经贸合作的主要方向。
四、中缅双边经贸合作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缅甸国内政治前景尚不明朗
当前,缅甸国内各种政治隐患较为突出,未来政治发展前景尚不明朗,给中缅双边经贸合作蒙上了厚厚阴影。2011年2月,吴登盛当选缅甸首任民选总统,自新政府执政以来,积极实施了一系列民主化改革,如释放政治犯、放松新闻管制等,长期被压制的各类国内反对势力得到“松绑”和“释放”,各种流亡国外势力纷纷回国,国内党派与政权斗争错综复杂,矛盾尖锐,目前,缅甸国内政局不再像军政府统治时期“铁板一块”,各种动荡因素盘根错节。尤需引起重视的是,部分反对势力和非政府组织对中国存在严重“偏见”、“敌视”,中资企业常常成为反对派的“眼中钉”、“肉中刺”,未来双边经贸合作所面临的各种人为性障碍或破坏事件可能会日益增多。2013年7月19日,吴登盛首次正式表示不再继续参选2015年缅甸第二任总统选举,此举措更是增添了缅甸未来政治发展的变数。
(二)中缅两国政治关系未来走势的不确定性
长期以来,中缅两国无论在政治还是经贸合作模式上都集中体现为“上层路线”特征,该模式在一定时期促使双方合作成效显著,但随着缅甸民主化进程快速推进,其弊端日益凸现,风险骤然剧增。缅甸国内各种政治变数进一步加剧未来中缅关系的不确定性。近年来,缅甸国内一些反军政府独裁和反华势力热衷“挑唆”与“煽动”,策划组织各式反对、抵制中资企业项目的“街头政治”,增添了中资企业在缅甸投资经营的政治风险,严重影响了未来双边经贸合作的信心。2011年9月30日,中缅经贸合作项目典范之一——密松水电站被吴登盛政府单方面宣告暂停,此后,中国对缅甸投资合作出现了明显的收缩。endprint
(三)缅甸国内“民地武”和宗教冲突
长期以来,缅甸国内少数民族地方武装势力(“民地武”)广泛存在,主要包括克钦独立军(KIA)、巴朗国家解放阵线(PSLF)和掸邦军(南、北)(SSA)等,“民地武”与中央政府矛盾尖锐,冲突频仍。2011年6月,缅北地区克钦独立军与缅甸政府军爆发武装冲突,进一步加剧地方紧张局势,给中缅双边经贸合作带来诸多负面冲击。同时,2012年6月,缅甸若开邦西部地区爆发严重的佛教徒与罗兴伽穆斯林流血冲突,宗教冲突矛盾升温,再次增添政局动荡因素,不可避免地影响中缅双边经贸合作的正常开展。
(四)缅甸国内经济发展水平低下
当前,缅甸仍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十分低下。2012年,缅甸GDP只有570亿美元,人均GDP仅为880美元,是东盟国家中最低的,国内居民以农业人口为主,且46%的农民仍处于贫困状态。缅甸总体经济发展程度落后直接导致了其国内市场狭小和层次低下,大大制约了双边贸易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另外,缅甸经济发展水平极为低下,进而导致对基础设施的投入严重不足,国内交通不便,运输费用高昂,能源供应紧张,使得外商在缅甸的正常投资经营活动受到极大影响和制约。
(五)缅甸国内投资环境欠佳
据美国国务院公布的《2013年缅甸投资环境国际指数》,缅甸投资环境相对欠缺,亟需大力改善。据透明国际公布的2012年各国“腐败指数”,缅甸在世界174个国家中排名第172位,倒数第3位,腐败已成为其经济发展的一大弊端,极大影响了外商的投资信心。当前,国际机构对缅甸投资环境评价均较为悲观,各项指标得分与排名普遍较低和靠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公布的《国家风险分析报告》(2013),对当前缅甸总体形势分析与评估,认为缅甸投资与经贸风险的参考评级为8(8/9)级,国家风险水平显著,未来风险水平保持稳定。
参考文献:
[1]谢士法、邢红梅.缅甸的平衡外交及其对中缅关系的影响[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1,(12):13—15.
[2]贺圣达.1988年以来的中缅经济合作:现状、问题和前景[J].云南社会科学,2005,(2):56—61.
[3]李家真.对外投资面临的政治风险及其对策研究——以中国对缅甸投资为例[J].今日中国论坛,2013,(1):14—18.
[4]缅甸投资与经贸风险分析报告[J].国际融资,2013,(2):59—6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