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印晓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航空学院,河南 信阳464000)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2月2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时指出要“加快发展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这是基于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劳动力水平现状和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等综合判断,对完善高等教育结构、不断为产业升级培养优秀人才支撑提出的新要求。对转型建设的普通本科院校来说,确实找准办学定位,搞好专业建设顶层设计、创新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条件和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订的 “国际教育分类”(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简称 ISCED),国外教育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基础理论研究教育是相互融合、衔接紧密共同发展的,学生在高中教育后可以选择直接接受高等基础理论研究教育,也可以选择进入以就业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的学生再次选择进入以更深理论研究为主的高等院校就读。我国的职业教育局以中职教育和高职专科教育等学历教育为主,职业培训等非学历教育为辅的职业教育,选择了中职教育和高职专科教育的学生基本上就没有再读本科进行基础理论研究的渠道了,职业教育体系有很大欠缺。理想的职业教育是同以"学术目的为主"的普通教育并存于专科、本科和硕士、博士各层次教育中,这次国家号召“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正是打破了过去职业技术教育和学术研究教育之间的壁垒,是顺应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决策。
从上世纪末开始,我国高校开始扩招,经过几轮的扩招,高等院校每年的招生量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30万人左右,增加到现在的700余万人,录取率将近达到70%。在普及高等教育的同时,到现在每年700余万的高校毕业生已经成社会就业的巨大压力。由于基础研究领先、办学实力强大的也就是清华、北大等百十所“211”、“985”老牌重点大学,考不上这些学校的学生,由于大学专业不对口,缺乏实践经验,“上大学、跳龙门、当白领”的梦想随着毕业的到来而破碎,毕业就失业成为一部分大学生的噩梦。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加快经济结构转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传统工业正在向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快速转移,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制造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将在2020年达到40%以上。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急需大量的掌握包括数控技术、焊接工程、电气控制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高级技能型人才,据非官方统计,2014年9月份仅广东省东莞市高级技术工人的缺口就超过8万人。高级技能型人才缺失正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瓶颈。
一方面是大学生毕业就失业,另一方面是高级技能型人才缺失,这种人力资源的结构性失衡,其重要原因是教育结构不够完善,职业教育发展滞后。一些普通本科院校,放弃不是自己长处的理论研究,转型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可以充分发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职能,增强院校的竞争力,提高毕业学员的就业率。
从上世纪末,进行大规模的高等院校建设开始,全国各地民办学校、独立学院、合作办学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原有各专科院校也积极申办本科,全国的高等院校数量大规模增加。据非官方统计,到2013年,含成人高等学校,全国高等院校数量已达到2263所。在高校迅猛发展中,一些学校融资发展、借贷发展已经不是稀罕事,由于每年考生数量不断增加,形成了有高校就有生源、就能发展的形势。因为职业技术教育院校实践条件建设投入资金较大,这些新建的普通本科院校,从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少之又少,一般都是办一些名称花哨、投入较少的专业,高等院校结构存在很大矛盾但是。当前,一方面考生数量达到1000万后,由于人口总量限制,数量再大幅增加已不现实,另一方面,由于就业的压力,既然上不上学都没工作,一些考生考虑就没必要再花几万元学费去上非重点高校了,干脆放弃上大学。这些因素,导致一些普通本科院校招生、就业都出现困难,如果还按过去的路子办学,随着竞争力的衰退,必将是越办越差;这些普通本科院校只有向应用技术型转型,才能找到新的发展空间。高等院校的整体结构也会因此得到优化,高等教育才能实现持续发展。
国外的职业技术教育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经验做法,普通本科高校在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建设中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借鉴。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培养模式上一定要借鉴当前国际上成熟的模式,比如:“双元制”模式、STW模式和“三明治”模式等。
“双元制”是德国提出并倡导的模式,它是一种国家投资建校、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双元制”中的一元是指职业技术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工商行会负责的企业事业单位或跨企业的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
“STW”是School-to-Work的简称,是美国的典型职业技术教育模式,它的培训主要依托公立或私立的社区学院,这种模式在美国教育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这种模式利用社区学院将职业教育的对象扩展到了所有需要的人,整合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通过政府、社区组织、企业和劳工组织等建立通畅的学校到工作的过渡机制。
“三明治”模式是英国施行的职业教育模式,它的本质是一种“理论-实践-理论”的人才培养模式,它的实施方式是在学期之间,通过在学校学习和工厂企业实习交替进行,使培训对象在理论、实践的互动中提高以适应职业岗位要求为中心的综合素质。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采用什么样的课程模式,决定了什么样的人才培养定位。课程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由课程结构模式与课程开发模式共同构成的课程体系框架与教学内容组织模式。课程开发模式,决定了课程的最终表现形式,我们主要讨论一下目前任职教育的几种主流课程开发模式。
2.2.1 职业导向式课程开发
以能力为本位(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简称CBE)的课程开发模式,重视职业分析,以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的要求决定教学内容的取舍,比较适用明确岗位的岗前培训和职业后继续教学。
2.2.2 项目课程开发
在课程综合化基础上,强化工程设计环节的项目化,以项目安排学习,对工程设计课程与实验进行整合,形成工程设计项目于综合实验项目进行教学。采用合作学习 (cooperative learning)和小组工作(team work)方式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其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做中学)”、“情境学习理论(知识情景化,情境中构建)”。
2.2.3学习领域课程开发
指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在技术上的设计建构能力。这一能力本质是通过若干个具有完整工作过程设计的典型工作任务的训练,使其在该职业领域应具备的技术方法、技术思路,并能迁移到其他工作任务中,并使其具有较强的职业迁移能力。
这些当今典型的模式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但从来没有一种万能的理论和方法适合所有的教学对象,这需要我们再对这些理论和模式有理解的基础,针对我们面临的问题拿出解决办法。
国外职业技术教育都十分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CBE课程模式中十分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估,重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的是“主导”作用,不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者、讲解者,而是指导者、咨询者;学生是教学实施的“主体”,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获取。在教学手段上,综合运用了演示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参观法、讨论法、模拟法、实习实验法及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和小组工作(team work)等方式,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调动,着重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自学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
校企合作是职业技术教育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培训质量、有针对性地位企业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的方式,它可以让学生在校所学和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在设备、技术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在职业技术教育发达的德国、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政府均出面干预,使校企合作制度化,使学校和企业相互支援、共同受益,校企合作的水平很高。
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首先要做的是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型或说是办学定位的转型。图1是国际公认的不同院校人才培养的职业定位。我国目前需要转型的普通本科院校一般属于图1中的教学型高校,从公开的研究资料看,当前这些教学型高校的办学定位不是那么理想,培养的学员就业适应能力不强,即实践力不强。尤其是在转型为应用技术型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后,其与研究型大学区别就在于是重理论还是重实践,重学科的知识体系还是实际的操作过程,必须针对实际岗位,突出学生岗位应用实践能力培养。
图1 不同院校人才培养的职业定位
课程体系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条件,技术应用型高校的课程体系建设必须在课程结构和课程开发上体现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理念。比如,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就提出了“技术平台+多个专门方向”的课程体系框架,它由“面向专业群的一个公共技术平台下的核心课程模块及综合能力训练模块+多个面向职业岗位(群)的专业方向专项能力训练模块及半年顶岗实习”构成。在课程开发上,他们更是综合利用CBE课程开发模式、项目课程开发模式和学习领域课程模式等,区分不同的核心课程模块和能力训练模块,采用最能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方式组织课程。
转型建设中,不管进行什么类型的应用技术培训,都必须有相应的实践场所和设备、设施。高校可以自建一部分条件,但全部自建不但成本高,而且没有必要,高校要在职业技术教育上有发展,必须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产学合作的办学路子。据我们调研,某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仅“飞机控制设备与仪表”专业,作为省高等职业院校示范性特色专业建设,2013年至2015年的3年间,就要投入3000万进行校内实践条件建设,其中省政府投入1000万元、相关企业投入1000万元、学院自筹1000万元。可想而知,如果没有政府和企业的投入,全靠学校投入,其建设效果是很难保证的。另外,学生毕业前的顶岗实习,在学校内更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到相关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产学合作、社会参与是职业技术教育发达国家的基本特征,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办学的基本渠道。只有引进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办学机制,实现学校和企业的优势互补,才能真正做到资源共享、成果共享,尽快地改善高校实践教学条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重要基础之一。对于应用技术型高校,要求其教师不但具有教师的一般素质,还要有从事专业的相应岗位实践能力,即要达到“双师型”(讲师加工程师)要求。目前对于“双师型”教师的衡量还没有一个权威的标准,但综合各院校的提法,一般是指具有教师资格的同时,又具有本专业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及职业资格,并在近五年主持(或参与)过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或者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或者近五年主持(或参与)过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
随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开始了新的发展篇章,百舸争流、竞相发展的形势已经展现。利用好政策、争取政府的支持,按照校企结合、产学融合、突出实战和应用的办学路子,加强专业建设、教学基地建设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对所有转型院校的基本要求,全体职业教育工作者要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为契机,积极探索职业技术教育办学规律,创新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模式,为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做出贡献。
[1]姚寿广.示范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庄榕霞,俞启定.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基本特征及资格标准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4,2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