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琼斯 高鹏
“有人说,我们从我们的动物祖先身上继承了发动战争的倾向……战争以及其他所有的暴力行为都是在基因水平上被设定好,并且烙印在人类天性之中的……人类有一个‘暴力的大脑’……这些说法从科学上来讲都是不正确的。”
上面这些至今仍回荡在人们耳边的言辞,出自《塞维利亚反暴力声明》。1986年,作为联合国国际和平年的一部分,该声明由当时世界顶级的20位自然和社会学家提出,随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采纳,目的是反对“暴力和战争是人类生活不可避免的特征”这一悲观的看法。在此后的20多年中,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神经系统科学家和人类学家开始搜集证据,以图解读反社会行为(包括暴力和谋杀)的方方面面,而这需要对大脑、基因和进化进行研究,同时还要对由这些因素铸成的社会进行研究。
与此同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犯罪学家开始争论,相比今天的人类,过去的人类生活在更为暴力的环境中,更可能因谋杀而丧命。但暴力行为明显下降的时间跨度实在太短了,如果仅将原因归结为自然选择,实在难以令人信服。如果说杀戮是人类进化出的本能,但只要给予人类合适的环境,他们似乎也可以进化到和平共处的程度。
◥◥走得太远
就在《塞维利亚反暴力声明》发表仅2年后,来自加拿大安大略省麦克马斯特大学的马丁·戴利和马戈·威尔逊出版了《杀人犯》一书。该书成为一门新学科(就算不是新学科,也算得上一门彻底改头换面的学科)——“进化心理学”——的开山教材之一。戴利和威尔逊通过借鉴动物的行为、人类学及现代社会中的暴力模式和谋杀模式,发表了一篇从进化论的观点来解读各式各样的凶杀模式的报告。在报告中,尽管他们认为“在人类的大脑和意识中天生就有暴力倾向”,但同时也辩称“总的来说,杀戮并不是进化选择的结果,而是在急于达成某个目标时,附带产生的意外结果”。
大多数进化心理学家赞成这个“副产品”的观点。得克萨斯大学的大卫·巴斯和新泽西州理查德·斯托克顿学院的约书亚·达特利提出了一个有争议的“杀戮适应理论”。达特利说:“在某些特定的背景下,杀人可能成为解决适应性问题的一个有利的方案,以至于如果进化选择没能产生可以造成致命攻击的机制才让人感到奇怪。”但是有些进化心理学家仍未被说服,戴利说:“我可不想搭‘副产品’的便车,我认为至今仍没有人,包括达特利和巴斯,已经想出可以识别杀戮适应性特征的好办法。”
对持杀戮进化论观点的科学家来说,关键是要解释为什么大多数致命性的暴力行为是由男性主导的。进化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因为在进化中,男性在追逐地位、物质财富和性伴侣时面临的竞争要比女人激烈得多。用“副产品”的观点来说,就是当竞争失去控制时,男性遭受这种竞争所带来的恶果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
然而,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女性为这类竞争升级所付出的代价比男人更为高昂。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丽贝卡·西尔和伦敦大学学院的露丝·梅斯的研究显示,母亲的死亡对孩子的存活会有重大影响,而父亲的死亡则往往不会有此影响。如果从基因的视角来看,一个可能死亡的女性造成的问题,要远比一个面对相同风险的男性严重得多。
英国兰开斯特大学的约翰·阿彻做了一项研究攻击性性别差异的综合分析,认为男性和女性在愤怒的表达方式上差别不大,而愤怒是攻击性行为的加速器。英国杜伦大学的进化心理学家安妮·坎贝尔认为,攻击性行为的差异可反映出男性和女性在控制愤怒行为的能力上的差异,“发展性研究显示,女性通常更容易感到恐惧,同时也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简单地讲,女性能更好地踩下“刹车”,制止暴力冲动,而性格暴烈的人缺少这种“刹车”机制。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心理学家和神经系统学家理查德·戴维森认为,暴力冲动与大脑前额叶皮层紧密相关,这一抑制感情冲动的大脑回路发生功能障碍,是暴力发作的一个重要前奏。
一项有关凶杀的神经生物学解释的研究报告显示,与非致命案犯的大脑相比,在41个杀人犯的大脑中,其大脑前额叶皮层的活力降低,而被认为能驱使人发动进攻的大脑边缘系统的活力升高。研究显示,大脑前额叶皮层中被称为眶额皮层的区域与决策和情绪调节紧密相关,该区域的灰质体积降低与更具攻击性及反社会行为之间有联系。男性和女性在眶额皮层平均体积上的差异,至少应为两性在反社会行为上的差异承担一半的责任。就像进化通常将男性塑造得比女性高大一样,在对调节情绪和攻击性所需的资源上,进化同样分配不均。
此外,一项旨在解答道德判断力的脑成像研究已经证明,在有暴力倾向的人的大脑中,其大脑前额叶皮层和杏仁核的部分区域是不正常的,而当这些人做出道德判断时,这些区域可以被激活。研究认为,这些系统起着发动机的作用,可以将道德感转化为行为抑制,但也可以将一点点的风吹草动煽动成反社会的、暴力的和杀气腾腾的行为。
◥◥一份致命的遗产
男性并不只是杀害其他人的可能性比女性大,其进行集体杀人的可能性也比女性大。对一些研究人员来说,正是在这些领域,杀戮可以提供实实在在的进化价值,一个集体的成员杀害另一个集体的成员,很可能是进化鼓励的一种适应性行为。
人类并非结成联盟以杀害邻近群体成员的唯一灵长类动物。位于坦桑尼亚贡贝的珍·古道尔研究中心观察到了存在于黑猩猩中的、致命的“暴力团伙”。在一个案例中,一个群体中的成年雄性黑猩猩,在长达数年的时间里有组织地攻击并杀害另一个群体中的雄性,最终吸收了那个群体中剩余的黑猩猩。
哈佛大学的人类学家理查德·拉汉姆认为,黑猩猩战争的根源在于其社会组织和行为生态。虽然黑猩猩生活在大约由150只个体组成的群体中,但很少能看到它们聚集在一起。相反,它们多以20只的小群体在领地周围游荡,时不时地会与其他小群体的游荡路线发生交叉。如果旗鼓相当,它们会大肆尖叫和冲撞;而当两个小群体的实力不平衡时,较大的小群体会尝试着将“敌人”中的一个个体分离出来并攻击它。通过统治或者消灭邻近的群体,侵略者可以扩展它们的势力范围,而这意味着更好的食物供应、更健康的成年个体以及更快的繁殖速度。
在人类学家的记录中,袭击邻近群体的事件在小规模人类社会中同样普遍。此类袭击沿袭了黑猩猩的模式:一小队人离开自家的地盘,偷偷地溜进邻居那里,并尝试着杀死一个或多个邻居。研究人员将黑猩猩群体之间的冲突导致的死亡率,与伊利诺伊大学的人类学家劳伦斯·姬莉收集的来自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和狩猎采集社会的、人类群体间的冲突导致的死亡率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在由于群体间的互相攻击而造成的暴力死亡上,人类群体与黑猩猩群体大体相当。
◥◥暴力史
然而,想从有关黑猩猩暴力团队的研究及其与小规模部落冲突的对比中解开现代战争的谜题,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英国剑桥大学的动物学家,同时也是《塞维利亚反暴力声明》的签署人之一罗伯特·海因德指出,“战争”是一个广义的术语。虽然海因德对拉汉姆有关黑猩猩和人类群体的大部分研究观点持赞同态度,但是他对将这些研究成果过分地延伸解读持保留态度。
某些制止暴力的正常机制,比如“道德发动机”,在交战的部队中可能被有选择地“关机”了。海因德说,其他团体的意识形态、宣传工作和诋毁可能加固了横亘在“我们”和“他们”之间的障碍,因为人们的道德机能是非常敏感的。对团体内部的攻击和杀戮进行比较,结果又如何呢?黑猩猩常常同室操戈,尤其是幼年和青年的黑猩猩。拉汉姆说,在某些黑猩猩群体中,因群体内杀戮造成的死亡数甚至超过了因群体间冲突造成的死亡数。与之相对比,在较小的人类社会群体中,因群体内争斗造成的死亡数,往往比群体间战斗造成的死亡数要少得多。一个可能的解释是,他们之间的争斗比较少。根据拉汉姆的计算,黑猩猩表现出的带有身体攻击的非致命性行为的发生频率是人类的200倍。
◥◥暴力冲动的产生早于现代人类
包括海因德在内的越来越多的行为科学家认为,不含暴力的亲社会行为似乎是人类天性中一个最为基本的方面,人类维护群体内和睦的能力经常与他们制造群体外敌意的能力携手并进。研究人员运用计算机模拟制造出一个模型,在该模型中,利他主义和战争共同进化,从而促使群体间发生冲突,而在群体内部更加和谐。
但所有这些并不意味杀戮的趋势会一成不变。有证据证明,无论是群体间杀戮,还是群体内部战争,这一杀戮的风险都是在一步一步降低的。从一个较短的时间尺度上和较窄的范围内看现代欧洲历史,就能看到个体之间的暴力行为是不断下降的。英国剑桥大学的犯罪学家曼纽尔·艾斯纳说,谋杀率呈下降的趋势是有据可查的:谋杀率由15世纪的每年每10万人平均41起,每个世纪都在稳步下降,到20世纪降至1.4起。在英格兰,这一趋势尤为典型。在历史同期,英格兰的谋杀率从每年每10万人23起降至
1.2起。
艾斯纳排除了警力条件改善和药物治疗方法改进的原因,理由很简单,这一趋势开始于专业警力出现之前,也早于人们治疗创伤的技术变得更为高效的时间。但是,相对于人类天性的进化而言,几个世纪的时间太短了。与进化论自洽的一个解释是,生存环境和生存前景不平等的现象正在改善。达特利说,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变得充足也促使凶杀率降低。当竞争性资源被大量生产出来的时候,为争夺资源而暴发的冲突随之降低,谋杀率自然也就下降了。
然而,现实远没有那么简单。与其他进化所起的作用相比,人的社会性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了。艾斯纳指出,整个欧洲,无论是在地域上还是在时间上,凶杀率最高的国家都是典型的受困于家族争斗和血腥复仇的国家。
也许人类真的拥有《塞维利亚反暴力声明》所称的“狂暴的大脑”。进化使得这些大脑更容易走向战争,但是进化同时赋予我们一种道德的观念。道德和暴力之间关系的复杂性,也许将是全新的研究领域。社会和历史因素在人类最终的暴力水平上都拥有巨大的发言权,人们也许可以从中找出答案。进化并不是宿命,但是了解它将有助于我们维持扑朔迷离的和平进程。